第71頁
“家樂說的對,似雲你的同情心這個時候要收一收。你的心意是好,但你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安全性命。要是在京城你這麼做我不反對,但是在這裡你就不要想了,我不會同意的。”
太夫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過來,正好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何似雲被太夫人訓了一頓,這還是他嫁到柳家來第一次被太夫人訓誡。
“娘,我知道了。”
家樂有點無奈的看著何似雲,好在他不是個糊塗的,不然有這樣的大嫂他和柳言清會很辛苦。何似雲除了在柳言承的死上受過打擊外,一輩子順風順水沒吃過什麼苦,就連來了李家村後的日子也都過的很舒坦。所以同情心免不了多了點,但他真沒什麼壞心眼。有些事他不是沒想過後果,只是看到流民衣衫襤褸,還有他們身邊餓成了皮包骨的小孩子時,心裡難免產生了過多的同情。這種同情李家村的人都有過,但他們都堅持不施粥。
比起同情流民,他們更愛護自己的家人族人。
“你打小就沒吃過苦,所以不知道沒吃沒喝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家樂比你小,可是他小時候過的都比你苦多了。李家村也不是一開始就像這樣,他們是在所有族人的團結努力下才發展成了現在這個規模。你小的時候還能挑這挑哪,而家樂卻連挑都沒得挑。他雖然是小李一族唯一的繼承人,可是在吃穿用上都只是和普通的農戶一樣,吃粗食配野菜,偶爾有點肉就歡喜的像過年一樣。你想想這樣的日子你過得下去嗎?”
太夫人坐在何似雲身邊,一句一句的給他講透講明,讓他知道有同情心不是壞事,但是要用對地方。
“娘,別在說了。雲哥知道錯了,他只是一時想岔了而已。”
家樂阻止太夫人再說下去,何似雲只是一時沒想通,他不明白為什麼李家村和柳家有這麼多糧食不拿出來,反而不斷的把飢餓的流民趕走。但是太夫人和家樂反對後說的這些話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太天真的,李家村不是京城那些高門大戶,即使他們施粥也只會得到災民的感謝,誰敢闖進他們家裡去搶。但是李家村就不同了,一旦施粥哄搶是無法避免的,武力鎮(壓)也有限,流民一多就不管用了。
所以為了李家村好,大家一致不同意施粥是對的。
“看來還是我的經歷太少了,以前就在京城那個圈子裡轉悠,出了京城也只要李家村和周圍的地方轉悠。太多東西想當然,結果就做出了糊塗事。”
何似雲事後這樣的對家樂說道,他也不知道自己當時怎麼糊塗了。
要家樂說,何似雲不是糊塗,他只是沒搞清楚事態的嚴重性。以為還像他在京城那樣,覺得不忍心同情災民就施點粥做好事,卻忘記了施粥也不是普通人家敢幹的。災民是很可憐,但同時他們也很可怕。在他們心裡施粥只會讓他們感激一時,一旦沒有粥可施就開始鬧事,覺的對方是故意有粥不施想餓死他們,全忘記要不是人家的施粥,他們連幾天都活不下去。
有多少人家被流民弄的家破人亡?這些都是何似雲看不到的。正因為看不到,所以他才同情心泛濫,想著施粥救人。
“雲哥還是太天真了,真應該讓他過一過普通農戶過的日子,只有這樣他才明白人一旦餓肚子為了口吃什麼都能幹得出來。”
柳言清晚上也知道了,對家樂的做法很是贊同,他大嫂可不就是天真嘛!
“不過雲哥這個人也狠得下心,要是在年輕的時候好好教教,說不定他能成為一個權臣。”從他對付自己的父兄中就能看來出,何似雲心狠的時候也是真狠。
“雲哥現在年紀也不大啊,才三十來歲正是壯年的時候。”
家樂白了他一眼,什麼叫年輕的時候,人家現在也不老。
被家樂一吐槽某人突然想起自己和雲哥差不了幾歲,對比家樂這個十五歲的少年他也算得上是老牛一隻,這個事實讓某人的臉一黑。
“睡覺。”
家樂奇怪的看他某人一眼,這又是吃錯什麼藥了,臉變的比女人還要快。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即使熱也很快就睡著了,現在誰都沒有心情想些別的事,大家只想這個荒年儘快過去。
“有流民進了山,山里好多野物都被抓去吃了。”
家樂站在李家村內的一座小山坡上,拿著他做的簡易筒望遠鏡朝四周的山上看去(鏡片是柳言清提供的水晶),果然在一些樹木稀少的地方看到了人影。
“這也沒辦法的事,大家都想活下去。別的地方已經找不到吃的了。野菜也早就吃光,河水又斷流,裡面的魚都被他們撈的乾乾淨淨,現在可以說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
李家村這時也沒有再挑水澆灌莊稼,河裡只有中間一部分還有點水,其他地方都裂開了巴掌長的冰口。
“小叔,就任由他們進山?”山上有大家藏的糧食,里正憂心的看著對面的山。
“算了吧,要是他們找到就算他們命不該絕,現在已經八月了,再堅持幾個月這旱情應該就能過了,反正我們現在也不缺食,既然我們不施粥,那些藏在山裡的糧食就看他們的運氣了。”對於藏在他們後山上的糧食有專人看管,那山也在李家村的內部,流民幾乎不可能穿過李家村去到那座山。只要那裡的糧食沒有丟,李家村就能堅持一兩年。
“是,還是小叔心善。”
也許早在大家藏糧的時候小叔就知道流民會進山,可他還是讓大家藏了。雖然不多,但是也能讓一部分流民活下去,符合了天道的一線生機。李家村被保護的滴水不漏,但是一點血不出是不可能的,世上哪裡有完美無缺的事,這樣的事天道也不會允許它發生。
果然,就在流民進山後的第三天,就有人找到了藏在山裡的糧食。雖然不多,但是引得流民都往山里而去。當糧食被一一找出來的時候,李家村人都很鎮定,即使其中一部分丟了糧食他們也沒有著急。早在第一天族長就派人過來給大家解釋了,大家都表示丟了就丟吧!就當作是做善事了,反正他們藏食地還有很多,那不過只是其中一處罷了。再說就算他們的糧食全丟了,族裡也不會不管他們,所以李氏族人是一點也不擔心他們沒有吃的。
用一些糧食免去了李家村一劫,所有人都覺得划算。
盲目的崇拜大多數可能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在這種情形下腦殘粉確實很給力。家樂的一句話讓所有丟了糧的人都心平氣和的接受了,沒有人鬧也沒有人吵。流民中也有少數有見識的,見李家村丟了他們藏在山裡的糧也不出來阻止,似乎默認了讓他們拿,一個個心裡對李家村的不滿到是減少了許多。
“神殿在施粥,可還是有很多人在外面流浪。”
柳言清接到新的情報,說今年大周朝一半以上的國土都糟了災,糧食產量還沒有以往的一半。朝庭現在都急白了頭,光靠神殿的施粥根本解決不了所有的流民和大旱。國庫里的糧食一批批的發往受災地,但是災民太多,就算是施粥也堅持不了多久。
皇帝和大臣們都很費解,大周朝從建立後都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頭一次發生他們根本沒有準備,一時間京城裡也亂了套。一位和皇帝有點交情的祭司偷偷傳了話給皇帝,告訴他這是上天給他的處罰,如果皇帝不能解決這次的災難,那麼接下來會有更大的災禍降臨,到時候大周朝將會迎來新朝代的更替。
皇帝一聽嚇傻了,他想不明白自己哪裡做的不好,讓老天處罰自己。幾位心腹大臣被找了來,皇帝沒有明說是因為他失德被老天處罰,只是說神故意降下災難考驗大周朝,要是挺不過就有滅國之禍。
心腹大臣們一聽,這哪行了。他們都是大周朝的權臣,要是大周朝沒了他們自然也就跟著大周朝一起滅亡。所以一個個不斷的出著主意,但皇帝都不滿意。最後沒辦法皇帝開始消減皇宮用度,從太后到宮女一個沒跑,全都縮減了份例。大臣們見皇帝都這樣了,他們自家也就跟著減。減出來的銀子跟民間有餘糧的人或是米商買糧,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災區。
雖然買的糧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皇帝的態度表達出來。他還讓各處官兵把亂哄抬糧價的人給抓了起來,把他們存的糧食都充了公,然後又運往受災地。如此一來,災情大減,起碼災民在一段時間內都有粥喝。
緩解了災情,皇帝又開始想自己究竟哪裡失德了?直到某一天他突然想到了自己這一輩子只做過一件讓他違背皇帝德行的事。那就是設計殺了柳國公和他的大兒子,更布下陷阱差點又殺了現任柳國公。
這件事是他心中的刺,他背叛了柳國公對他的信任,拋棄了自己的元帥,不顧兩國交戰的危機,當時就一心想殺了柳國公。要不是關鍵時刻柳言清站出來接替了他父兄的職位,也許大周朝在那時就已經陷入了連年的戰爭之中。
太夫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過來,正好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何似雲被太夫人訓了一頓,這還是他嫁到柳家來第一次被太夫人訓誡。
“娘,我知道了。”
家樂有點無奈的看著何似雲,好在他不是個糊塗的,不然有這樣的大嫂他和柳言清會很辛苦。何似雲除了在柳言承的死上受過打擊外,一輩子順風順水沒吃過什麼苦,就連來了李家村後的日子也都過的很舒坦。所以同情心免不了多了點,但他真沒什麼壞心眼。有些事他不是沒想過後果,只是看到流民衣衫襤褸,還有他們身邊餓成了皮包骨的小孩子時,心裡難免產生了過多的同情。這種同情李家村的人都有過,但他們都堅持不施粥。
比起同情流民,他們更愛護自己的家人族人。
“你打小就沒吃過苦,所以不知道沒吃沒喝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家樂比你小,可是他小時候過的都比你苦多了。李家村也不是一開始就像這樣,他們是在所有族人的團結努力下才發展成了現在這個規模。你小的時候還能挑這挑哪,而家樂卻連挑都沒得挑。他雖然是小李一族唯一的繼承人,可是在吃穿用上都只是和普通的農戶一樣,吃粗食配野菜,偶爾有點肉就歡喜的像過年一樣。你想想這樣的日子你過得下去嗎?”
太夫人坐在何似雲身邊,一句一句的給他講透講明,讓他知道有同情心不是壞事,但是要用對地方。
“娘,別在說了。雲哥知道錯了,他只是一時想岔了而已。”
家樂阻止太夫人再說下去,何似雲只是一時沒想通,他不明白為什麼李家村和柳家有這麼多糧食不拿出來,反而不斷的把飢餓的流民趕走。但是太夫人和家樂反對後說的這些話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太天真的,李家村不是京城那些高門大戶,即使他們施粥也只會得到災民的感謝,誰敢闖進他們家裡去搶。但是李家村就不同了,一旦施粥哄搶是無法避免的,武力鎮(壓)也有限,流民一多就不管用了。
所以為了李家村好,大家一致不同意施粥是對的。
“看來還是我的經歷太少了,以前就在京城那個圈子裡轉悠,出了京城也只要李家村和周圍的地方轉悠。太多東西想當然,結果就做出了糊塗事。”
何似雲事後這樣的對家樂說道,他也不知道自己當時怎麼糊塗了。
要家樂說,何似雲不是糊塗,他只是沒搞清楚事態的嚴重性。以為還像他在京城那樣,覺得不忍心同情災民就施點粥做好事,卻忘記了施粥也不是普通人家敢幹的。災民是很可憐,但同時他們也很可怕。在他們心裡施粥只會讓他們感激一時,一旦沒有粥可施就開始鬧事,覺的對方是故意有粥不施想餓死他們,全忘記要不是人家的施粥,他們連幾天都活不下去。
有多少人家被流民弄的家破人亡?這些都是何似雲看不到的。正因為看不到,所以他才同情心泛濫,想著施粥救人。
“雲哥還是太天真了,真應該讓他過一過普通農戶過的日子,只有這樣他才明白人一旦餓肚子為了口吃什麼都能幹得出來。”
柳言清晚上也知道了,對家樂的做法很是贊同,他大嫂可不就是天真嘛!
“不過雲哥這個人也狠得下心,要是在年輕的時候好好教教,說不定他能成為一個權臣。”從他對付自己的父兄中就能看來出,何似雲心狠的時候也是真狠。
“雲哥現在年紀也不大啊,才三十來歲正是壯年的時候。”
家樂白了他一眼,什麼叫年輕的時候,人家現在也不老。
被家樂一吐槽某人突然想起自己和雲哥差不了幾歲,對比家樂這個十五歲的少年他也算得上是老牛一隻,這個事實讓某人的臉一黑。
“睡覺。”
家樂奇怪的看他某人一眼,這又是吃錯什麼藥了,臉變的比女人還要快。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即使熱也很快就睡著了,現在誰都沒有心情想些別的事,大家只想這個荒年儘快過去。
“有流民進了山,山里好多野物都被抓去吃了。”
家樂站在李家村內的一座小山坡上,拿著他做的簡易筒望遠鏡朝四周的山上看去(鏡片是柳言清提供的水晶),果然在一些樹木稀少的地方看到了人影。
“這也沒辦法的事,大家都想活下去。別的地方已經找不到吃的了。野菜也早就吃光,河水又斷流,裡面的魚都被他們撈的乾乾淨淨,現在可以說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
李家村這時也沒有再挑水澆灌莊稼,河裡只有中間一部分還有點水,其他地方都裂開了巴掌長的冰口。
“小叔,就任由他們進山?”山上有大家藏的糧食,里正憂心的看著對面的山。
“算了吧,要是他們找到就算他們命不該絕,現在已經八月了,再堅持幾個月這旱情應該就能過了,反正我們現在也不缺食,既然我們不施粥,那些藏在山裡的糧食就看他們的運氣了。”對於藏在他們後山上的糧食有專人看管,那山也在李家村的內部,流民幾乎不可能穿過李家村去到那座山。只要那裡的糧食沒有丟,李家村就能堅持一兩年。
“是,還是小叔心善。”
也許早在大家藏糧的時候小叔就知道流民會進山,可他還是讓大家藏了。雖然不多,但是也能讓一部分流民活下去,符合了天道的一線生機。李家村被保護的滴水不漏,但是一點血不出是不可能的,世上哪裡有完美無缺的事,這樣的事天道也不會允許它發生。
果然,就在流民進山後的第三天,就有人找到了藏在山裡的糧食。雖然不多,但是引得流民都往山里而去。當糧食被一一找出來的時候,李家村人都很鎮定,即使其中一部分丟了糧食他們也沒有著急。早在第一天族長就派人過來給大家解釋了,大家都表示丟了就丟吧!就當作是做善事了,反正他們藏食地還有很多,那不過只是其中一處罷了。再說就算他們的糧食全丟了,族裡也不會不管他們,所以李氏族人是一點也不擔心他們沒有吃的。
用一些糧食免去了李家村一劫,所有人都覺得划算。
盲目的崇拜大多數可能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在這種情形下腦殘粉確實很給力。家樂的一句話讓所有丟了糧的人都心平氣和的接受了,沒有人鬧也沒有人吵。流民中也有少數有見識的,見李家村丟了他們藏在山裡的糧也不出來阻止,似乎默認了讓他們拿,一個個心裡對李家村的不滿到是減少了許多。
“神殿在施粥,可還是有很多人在外面流浪。”
柳言清接到新的情報,說今年大周朝一半以上的國土都糟了災,糧食產量還沒有以往的一半。朝庭現在都急白了頭,光靠神殿的施粥根本解決不了所有的流民和大旱。國庫里的糧食一批批的發往受災地,但是災民太多,就算是施粥也堅持不了多久。
皇帝和大臣們都很費解,大周朝從建立後都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頭一次發生他們根本沒有準備,一時間京城裡也亂了套。一位和皇帝有點交情的祭司偷偷傳了話給皇帝,告訴他這是上天給他的處罰,如果皇帝不能解決這次的災難,那麼接下來會有更大的災禍降臨,到時候大周朝將會迎來新朝代的更替。
皇帝一聽嚇傻了,他想不明白自己哪裡做的不好,讓老天處罰自己。幾位心腹大臣被找了來,皇帝沒有明說是因為他失德被老天處罰,只是說神故意降下災難考驗大周朝,要是挺不過就有滅國之禍。
心腹大臣們一聽,這哪行了。他們都是大周朝的權臣,要是大周朝沒了他們自然也就跟著大周朝一起滅亡。所以一個個不斷的出著主意,但皇帝都不滿意。最後沒辦法皇帝開始消減皇宮用度,從太后到宮女一個沒跑,全都縮減了份例。大臣們見皇帝都這樣了,他們自家也就跟著減。減出來的銀子跟民間有餘糧的人或是米商買糧,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災區。
雖然買的糧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皇帝的態度表達出來。他還讓各處官兵把亂哄抬糧價的人給抓了起來,把他們存的糧食都充了公,然後又運往受災地。如此一來,災情大減,起碼災民在一段時間內都有粥喝。
緩解了災情,皇帝又開始想自己究竟哪裡失德了?直到某一天他突然想到了自己這一輩子只做過一件讓他違背皇帝德行的事。那就是設計殺了柳國公和他的大兒子,更布下陷阱差點又殺了現任柳國公。
這件事是他心中的刺,他背叛了柳國公對他的信任,拋棄了自己的元帥,不顧兩國交戰的危機,當時就一心想殺了柳國公。要不是關鍵時刻柳言清站出來接替了他父兄的職位,也許大周朝在那時就已經陷入了連年的戰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