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趙的國都雖在河北的襄國,但作為昔日魏晉國都的洛陽顯然也不容閃失。為挽回敗局,後趙主石勒想親自帶領大軍前往解救洛陽,但在召集群臣商議時,左長史郭敖與右長史程遐等後趙重臣見前趙國兵力遠遠多於後趙極力勸諫石勒不能親自前往。

  石勒則接受了謀士徐光的建議,力排眾議,認定劉曜雖擁兵甲士共計10萬餘人,但連攻洛陽達百日之久,卻未曾將洛陽拿下,大軍勢必懈怠,我以精銳之師攻之必獲大勝;倘若洛陽失守,劉曜大軍勢必會襲擊都城襄國,到那時後趙國危矣。於是執意親自救援洛陽,命兒子石聰、石堪和時為豫州刺史的桃豹等到滎陽會合,石虎則據守石門城,自己親率4萬餘人直攻洛陽金鏞城。

  十二月,石勒與後趙諸軍於成皋關集結,見劉曜竟不設防,高興地道:“天助我也!”於是日夜兼程,迅速開至洛河。劉曜以為天寒地凍,自可高枕無憂,每日裡躲在營帳中和寵臣飲酒作樂;所以直至石勒渡過黃河後才與眾將領商議進駐黃馬關以抵禦後趙軍,但從前線捕獲的石勒大軍的羯族俘虜口中知道石勒親自帶兵,早已行至洛水一帶。為擺脫不利局面,劉曜下令放棄攻取洛陽金墉城的計劃,以10萬餘人的兵力,依託強大的優勢兵力在洛水西岸列陣,與後趙軍隔河相望。

  石勒在出兵的時候,曾對徐光說:“劉曜設大軍於成皋關防禦,這是上計;列兵於洛水阻截則次之;坐守洛陽,就會讓我生擒了。”此時見劉曜列陣於洛西,石勒十分高興,對左右說道:“可以提前祝賀我了!”隨後帶領4萬人進入被圍數月的洛陽城內,與石虎軍會合。

  次日,石勒命石虎率兵3萬由洛陽城北向西攻前趙中軍,石聰帶領精騎8000由城西北攻前趙軍先鋒;此刻前趙主劉曜竟然飲酒大醉,昏昏然地正行至洛陽城西南的西陽門,被後趙將領石堪乘機從背後掩殺過來,石勒則親自從洛陽閶闔門出擊,幾路大軍相互夾擊之下前趙軍大敗。前趙主劉曜在退兵時馬失前蹄,陷在石渠中,劉曜被摔在冰面上,身上被創十餘處,被石堪生擒。

  石勒大獲全勝,斬敵首五萬餘級。

  劉曜被俘獲後,石勒把他送到襄國,讓他寫信令其子劉熙投降。劉曜給劉熙的信中卻令熙“與大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次年,前趙太子劉熙聽說劉曜被擒,大為恐懼,與南陽王劉胤商議對策,然後慌慌張張奔逃上邽(今甘肅天水)。於是,各前趙地方官員也放棄鎮守,各顧逃命,關中大亂。前趙大將蔣英、辛恕等人擁眾數十萬於長安,至此不戰而降。

  不久,南陽王劉胤大怒,率兵數萬反攻前趙都城長安,後趙大將石生堅壁清野,擁城固守。石勒派石虎率精騎二萬飛奔救助。石虎大破劉胤於義渠。劉胤奔還上邽。

  石□□兵緊追不捨,蜂擁入城,把前趙文武百官一網打盡,俘虜了太子劉熙、南陽王劉胤及其王公卿校等三千多人,石虎當即下令將他們全部屠殺。其後,劉曜在後趙都城襄國被斬首,前趙國就此滅亡。至此,中國北方除西北涼州和東北遼東以外幾乎全部歸於趙土。

  後趙太和三年(公元330年)二月,後趙群臣請石勒即皇帝位,於是石勒自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立世子石弘為太子,立妃劉氏為王后,任命堂侄石虎為太尉、尚書令,封為中山王。

  因石勒統治地區為戰國時趙國故地,劉曜曾封其為趙王,此時立國也以此為號。為別於先前建國的前趙,故史稱石勒政權為“後趙”。

  同年九月,石勒正式稱皇帝,改元建平,以石弘為皇太子,其他文武大臣都封賞有差。

  於是,因為沾了石勒這位奴隸皇帝的光,麻秋也終於被封為將軍,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第0076章 桃子救人

  麻秋作為將軍衣錦還鄉,大隊人馬前呼後擁,所到之處,百姓們都紛紛迴避,自然感到很威風。但他卻開始嫌棄這貧窮如故的舊居,命人在千里之外的將軍治所豫州西陽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將軍府,想著以後把女兒麻姑接去同住。

  且說麻姑自小得到鄰居漢人陳氏老嫗的照顧與撫養,向她學了一手好針線活,此時陳氏老嫗早已老去,而她年屆碧玉年華,常為有錢人家做針線活謀生。

  這天,麻姑在一戶人家做好針線活,主人很滿意,賞了一個大桃子給她。桃子在那時候是水果中的上品,但麻姑聽說父親回來了,便捨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懷裡,想著正好可以拿回家與父親一起嘗嘗鮮。

  麻姑路過街上的時候,看見路邊上圍著一圈人正在看熱鬧,就好奇地擠進去朝裡面看了看。原來卻是有一位身著黃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只聽旁邊有幾個人都肯定地道:“看樣子老婆婆只是餓暈了,如果吃點東西,也許會好起來的。”可是,大家只是說一說而已,誰也沒有拿出東西給老婆婆吃。其實也不能怪大家,那時候兵荒馬亂的,青壯年男丁都被拉去打仗,田地大都荒蕪了,糧食自然特別珍貴。

  麻姑人小心善,想起陳氏老嫗昔日對自己的種種好處,不覺心裡一熱,對眼前黃衣衫老婆婆的境況實在看不過去,就從懷裡拿出那隻桃子,蹲下身來扶起老婆婆,拿桃子餵給她吃。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就緩過勁來了。周圍的人也都嘖嘖地稱讚麻姑。這時老婆婆開口說:“孩子,謝謝你,能不能給我喝點粥湯?”

  “好呀,我這就回家幫您煮去。”麻姑看見老婆婆能開口說話很高興,她把老婆婆扶到街旁的屋檐下坐著,自己三步並做兩步地朝家裡走去。

  麻姑回家趕緊生火煮粥,正好父親麻秋回到家來看望她,她便把街上遇到的情況告訴了父親。沒料到麻秋臉一沉地說道:“這種老傢伙,餓死算了!你給她吃桃子,已經是她很大的福份了。你倒看看我們家的糧食夠不夠,可別自己都不夠吃還煮粥給她喝,實在是傻得很!”父親不讓麻姑為老婆婆送粥,並把她關進了後屋不許外出。

  半夜裡,麻姑仍惦念著街上的黃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她聽到在前屋的父親發出了呼呼的酣睡聲,就輕手輕腳地走出後屋,從鍋里舀了一碗粥,快步來到街上。然而,街上除了狗吠聲,哪兒還有老婆婆的蹤影呀?

  麻姑很焦急,到處尋找老婆婆。月光下,只見原來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顆桃核還留在那裡,就拾了起來,藏在了口袋裡。

  這時,父親麻秋醒來,發現女兒不在家中,便來到街上,找到麻姑,氣急敗壞而且連推帶搡把她拖回家,狠狠地打了一頓,次日凌晨就走了。

  第二天晚上,昨天一夜沒睡好的麻姑剛剛睡下,就看見穿黃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來了。老婆婆撫摸著麻姑的頭說:“孩子,謝謝你!多虧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東西,我吃了已經足夠益壽延年了,你放心吧。”說著轉身便要離開。

  麻姑噙著眼淚,受了委曲似的把頭埋在老婆婆的懷裡哭了。老婆婆安慰她說:“好孩子,別難過,以後我們還有機會見面的。”說完就飄然而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