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理查三世是個仁慈的好國王,只看安妮那個隨時都有可能被撐破肚皮的樣子,就不敢真的和她大小聲。國王有個小秘密,他一直不太敢說。但也是因為那個秘密,讓他對所有的孕婦如今算是敬若神明。
安妮成功用她未出世的兒子,攔住了國王一個半小時。
這是寶貴的一個半小時,足夠讓太王太后、瑪麗夫人和伊莉莎白小姐聞風趕到懷特霍爾宮。
滿頭花白的太王太后依舊是個精神奕奕的小老太太,渾身散發著糖果的香氣。事實上,她的狀態比以前更好了。當她一輩子的心結(威廉二世)死掉之後,一直藏在她心底的那些陰暗與冷硬就差不多都煙消雲散了,如今只剩下了一個在安享晚年的老太太。
當然啦,當太王太后決定開口時,依舊沒有人敢插話,餘威猶在嘛。
國王此時也是如此,一看祖母來了,他立刻就安靜如雞了,只敢悄悄抱怨一句:“如果我不去,別人會怎麼想王室呢?會怎麼想我呢?養尊處優的懦夫?”
太王太后沒有反駁國王的這種擔憂,因為它確實存在。
所以太王太后說的是:“我去。”
“什麼?!!!”
這一次的地震比國王要身先士卒還可怕。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已然是一片兵荒馬亂,安妮更是直接動了胎氣,一手扶著腰,一手捂肚,冷汗直流,還想著要站起來勸阻太王太后不要搞事情。
當然,此情此景下,搞事的更像是安妮,她被直接帶下去了,御醫就在旁邊的屋子裡等著她。
眾人也趁著這個空擋稍稍冷靜了一點,內心只有一個共同的默契——絕對不能讓太王太后做出這種事情!遠在法蘭西的奧古斯特和黑太子知道了還不得瘋了?
“那就別讓他們知道唄。”太王太后的語氣十分輕鬆,就像是吃飯喝水那樣自然。
國王:“……”
瑪麗&亨利:“……”
伊莉莎白:“……”
“我沒開玩笑。”太王太后耐心的給孫兒輩分析局勢,“剛剛理查不是說的挺好的嗎?在這種時候王室要是沒有任何表示,不能做到奮不顧身,別人會怎麼看待王室?”
如今正是你宗教改革的關鍵時期,這個國家需要信仰,人民需要信念。說句誇張點的,理查三世聯合坎伯雷大主教最近幾年弄出來的《四十二條信綱》能不能順利被人們所接受,就在此一役了。等共度過難關之後,王室的威信會被推到頂峰。
“既然需要人頂上,為什麼不能是我呢?我既是英格蘭的太王太后,也是法蘭西曾經的公主,身份合適。而且我已經活的夠長的了。哪怕我在下一刻去世,也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人。或者你們還可以這麼想,我經歷了那麼多都沒有去世,如今又怎麼會被一個小小的疫病所打倒?”太王太后在經過早些年的鍛鍊後,早已經變成了一個利益至上的人,她誰都能犧牲,包括她自己。
但是,其他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註定要犧牲一個人,為什麼不是我?”太王太后真的不是很懂這些小輩到底在想什麼。以前她總覺得拉斐爾太過功利。如今一看才發現,如果拉斐爾在就好了,只有拉斐爾能夠理解她,並支持她。
最終,打破沉默的是早已經被邊緣化很多年的伊莉莎白小姐。她活的更像是一個透明人了,但是眼睛裡卻有了以前所沒有的沉穩。
“我倒是覺得可行。”
“你說什麼?!”瑪麗一雙厲眉上挑,不怒自威,她就站在伊莉莎白的旁邊,特別方便她抬手準備教訓自己的妹妹,巴掌已經揚起。
伊莉莎白依舊面無表情,一如她那顆其實比在場大多數人都冷硬的心:“只要祖母同意我也陪在您的身邊。我就同意。”
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也是一個讓瑪麗的手僵硬在了空中的決定。
伊莉莎白是有點理解太王太后的意思的:“如果可以,我更想只有我一個人上,但是我的分量不夠。不過,我強烈要求加上我。我是整個家族裡最不受歡迎的,不要假裝很驚訝仿佛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我們心裡都很清楚我說的有多準確。按照悲傷程度來看,犧牲我,大家的悲傷度是最小的,是最划算的。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必須成行,與其磨磨唧唧,不如速戰速決。”
空氣仿佛在那一刻凝結,瑪麗感覺她的嗓子猶如被什麼掐住了,發不出半個單詞,甚至連呼吸都沒有了。
她有太多的話想說,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大廳最近才換上的深色窗簾一如此時此刻瑪麗的心那樣沉重,平添了不少陰鬱的色彩。
“從來沒有什麼悲傷度更小的說法!”理查三世突然爆發,他才十五歲,卻已經是個當了快要三年的國王陛下了,上位者的氣勢是在場人里最高的,他看著伊莉莎白,就像是要吃了他一樣,“如果你因此有什麼,我是不會原諒自己的,你是、你是我的姐姐啊。”
伊莉莎白深深的看了眼自家之前從未拿正眼看過的小弟弟,誰能想到呢,當年看上去最傻的那個,如今卻能把國王當的有模有樣。真的一點都不像是理查二世的兒子啊。
出行的商量事宜最終被“安妮夫人可能即將要生了”的驚訝消息所打斷。
又是一陣兵荒馬亂。
國王在門外和沃爾特伯爵一起走來走起,聽著一陣陣的慘叫,臉色一次比一次慘白。
瑪麗夫人坐在一邊的椅子上,不安的扇著扇子,心煩意亂的斥責自己的國王弟弟道:“你瞎參合什麼?難得你也要有孩子了嗎?”
國王沒說話,但是最小聲的辯駁了一句,誰說我沒有的。
在誰也沒能注意到的地方,太王太后和伊莉莎白小姐一起聯合要挾了坎伯雷主教:“到底是事後被國王斥責重要,還是趁機把你畢生的理念新教徹底種在人們心裡重要?”
坎伯雷大主教也是個很有決斷的人。
於是,在新生兒第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中,我太王太后、伊莉莎白小姐以及坎伯雷大主教三人一起帶著“國王下令”的旨意,連夜驅車離開了倫敦,前往了如今疫情最嚴重的牛津郡。
在伊莉莎白小姐留給國王的信中是這樣寫的:
【我沒什麼自我犧牲的偉大情節。
首先,我未必會被傳染;
其次,哪怕傳染了,我也未必會死。
最後,哪怕真的死了……我也是有自己的籌劃的,不過求仁得仁。】伊莉莎白當年做錯了事,一直很後悔,卻不知道該如何挽回,她用盡了所有她能夠用盡的辦法,但依舊沒什麼效果。太王太后當年告訴他她,在未來的某天,時間會撫平一切傷痕,但是她的性格其實也是有急躁的一面的,她等不了那麼久。
最嚴重的牛津郡是亨利的領地,如果伊莉莎白不早做決定,最後去的一定會是瑪麗,這個嘴上說著討厭全世界,但其實只會嘴硬心軟的傢伙。
伊莉莎白也說不上來多喜歡瑪麗這個異母姐姐,她只是、只是在這一刻突然發現,她願意為了瑪麗去冒險。
從小就是這樣,瑪麗比她重要多了,如果瑪麗出事,亨利會傷心,理查三世會傷心,奧古斯特也會傷心。
可如果是伊莉莎白出事……
奧古斯特也是會傷心的。只是此時此刻,他正在法蘭西,因為貞德的事情在和群臣爭吵。距離當年的王后和前王太子造反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事情,法蘭西境內大小不斷的戰役基本已經被平息,人們開始漸漸真正接受了奧古斯特的這個國王。對於反賊的審判終於被提上了日程。
奧古斯特在焦頭爛額的同時,又會覺得特別的荒誕。他一個當年差點被貞德反了盤的人,選擇希望能讓貞德活下去,而那些曾經被貞德保護的人,卻恨不能她死。
“戰後百廢待興的事情你們不管!黑死病蔓延你們不管!卻反而一定要處死一個牧羊女,你們腦子都壞了嗎?”奧古斯特終於忍不住開口。
“我們正在解決問題啊!正是因為有她假傳上帝的旨意,才會有如今瘟疫的懲罰!”
一句話,封建迷信害死人。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黑死病的英格蘭死亡數據來自真實的歷史,有些做了更改。好比倫敦,歷史上,其實到了5月份,5萬人就已經剩下了3萬。文中改成了到了深秋,5萬變4萬。諾維奇和牛津的數量是歷史原版,諾維奇曾經是中世紀英格蘭的第二大城市,後來因為黑死病徹底沒緩過來,就沒落了。
第122章
法蘭西, 巴黎, 返修後的凡爾賽宮。
天花板上有鍍金浮雕的阿波羅廳內,深紅色的天鵝絨牆壁前,奢華的御座上,端坐著法蘭西如今的國王陛下。金髮碧眼,尊貴雍容, 王冠、權杖以及白色水貂皮大氅等經典國王打扮一個不少, 配上嚴肅的面容, 會很輕易的讓人產生膜拜的動作。
只有國王陛下自己知道, 他此時此刻到底有多煩躁。
奧古斯特就奇了怪了, 黑死病出現在前,貞德鬧革命在後,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因果,才能造成貞德要為黑死病的蔓延負責?
“因為上帝早已有了預感!”衣著繁複、華麗的大臣如是說。他的脖子上佩戴了一個十分醒目的純金的十字架, 一看就是個天主教徒,至於虔不虔誠, 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至少他的言行上, 一貫是喜歡拿上帝來壓人的,並且振振有詞, “上帝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
哈?奧古斯特很努力才忍下了自己做出更多失禮的表情。只是在心裡問道,上帝他老人家有預感,敢不敢直接阻止?為什麼非要繞這麼一個彎?更年期嗎?
“這一切都是考驗!對教徒是否虔誠,是否能夠分辨真偽的考驗!”不等奧古斯特問出口,旁邊就有一位年邁的老臣自動補全了前一位大臣話語中的BUG。這就是宗教的“魅力”了, 只是一本不知道誰寫的書,就能讓很多人腦補個兩千年。
講真,雖然奧古斯特是個無神論,他也會覺得這些人對上帝太不尊重了。
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最招人厭嗎?隨意腦補別人的意思,明明對方沒有這麼說,你偏偏要說對方說了,證據就是你從他的話里聽出了這個潛藏意思。
又自大又討人厭。
奧古斯特一時沒忍住,就怒懟了對方一句:“那如果處死了貞德,黑死病還不能結束呢?您準備對此事負責嗎?還是說,你們中間的誰準備站出來承擔後果?你們敢拍著胸脯和我保證,說處死了貞德黑死病一定會消,如果不消你們就給貞德償命嗎?!如果敢,我就同意進行公開審判,讓宗教裁判所的人也參合進來!”
安妮成功用她未出世的兒子,攔住了國王一個半小時。
這是寶貴的一個半小時,足夠讓太王太后、瑪麗夫人和伊莉莎白小姐聞風趕到懷特霍爾宮。
滿頭花白的太王太后依舊是個精神奕奕的小老太太,渾身散發著糖果的香氣。事實上,她的狀態比以前更好了。當她一輩子的心結(威廉二世)死掉之後,一直藏在她心底的那些陰暗與冷硬就差不多都煙消雲散了,如今只剩下了一個在安享晚年的老太太。
當然啦,當太王太后決定開口時,依舊沒有人敢插話,餘威猶在嘛。
國王此時也是如此,一看祖母來了,他立刻就安靜如雞了,只敢悄悄抱怨一句:“如果我不去,別人會怎麼想王室呢?會怎麼想我呢?養尊處優的懦夫?”
太王太后沒有反駁國王的這種擔憂,因為它確實存在。
所以太王太后說的是:“我去。”
“什麼?!!!”
這一次的地震比國王要身先士卒還可怕。金碧輝煌的大廳里已然是一片兵荒馬亂,安妮更是直接動了胎氣,一手扶著腰,一手捂肚,冷汗直流,還想著要站起來勸阻太王太后不要搞事情。
當然,此情此景下,搞事的更像是安妮,她被直接帶下去了,御醫就在旁邊的屋子裡等著她。
眾人也趁著這個空擋稍稍冷靜了一點,內心只有一個共同的默契——絕對不能讓太王太后做出這種事情!遠在法蘭西的奧古斯特和黑太子知道了還不得瘋了?
“那就別讓他們知道唄。”太王太后的語氣十分輕鬆,就像是吃飯喝水那樣自然。
國王:“……”
瑪麗&亨利:“……”
伊莉莎白:“……”
“我沒開玩笑。”太王太后耐心的給孫兒輩分析局勢,“剛剛理查不是說的挺好的嗎?在這種時候王室要是沒有任何表示,不能做到奮不顧身,別人會怎麼看待王室?”
如今正是你宗教改革的關鍵時期,這個國家需要信仰,人民需要信念。說句誇張點的,理查三世聯合坎伯雷大主教最近幾年弄出來的《四十二條信綱》能不能順利被人們所接受,就在此一役了。等共度過難關之後,王室的威信會被推到頂峰。
“既然需要人頂上,為什麼不能是我呢?我既是英格蘭的太王太后,也是法蘭西曾經的公主,身份合適。而且我已經活的夠長的了。哪怕我在下一刻去世,也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人。或者你們還可以這麼想,我經歷了那麼多都沒有去世,如今又怎麼會被一個小小的疫病所打倒?”太王太后在經過早些年的鍛鍊後,早已經變成了一個利益至上的人,她誰都能犧牲,包括她自己。
但是,其他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註定要犧牲一個人,為什麼不是我?”太王太后真的不是很懂這些小輩到底在想什麼。以前她總覺得拉斐爾太過功利。如今一看才發現,如果拉斐爾在就好了,只有拉斐爾能夠理解她,並支持她。
最終,打破沉默的是早已經被邊緣化很多年的伊莉莎白小姐。她活的更像是一個透明人了,但是眼睛裡卻有了以前所沒有的沉穩。
“我倒是覺得可行。”
“你說什麼?!”瑪麗一雙厲眉上挑,不怒自威,她就站在伊莉莎白的旁邊,特別方便她抬手準備教訓自己的妹妹,巴掌已經揚起。
伊莉莎白依舊面無表情,一如她那顆其實比在場大多數人都冷硬的心:“只要祖母同意我也陪在您的身邊。我就同意。”
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也是一個讓瑪麗的手僵硬在了空中的決定。
伊莉莎白是有點理解太王太后的意思的:“如果可以,我更想只有我一個人上,但是我的分量不夠。不過,我強烈要求加上我。我是整個家族裡最不受歡迎的,不要假裝很驚訝仿佛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我們心裡都很清楚我說的有多準確。按照悲傷程度來看,犧牲我,大家的悲傷度是最小的,是最划算的。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必須成行,與其磨磨唧唧,不如速戰速決。”
空氣仿佛在那一刻凝結,瑪麗感覺她的嗓子猶如被什麼掐住了,發不出半個單詞,甚至連呼吸都沒有了。
她有太多的話想說,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大廳最近才換上的深色窗簾一如此時此刻瑪麗的心那樣沉重,平添了不少陰鬱的色彩。
“從來沒有什麼悲傷度更小的說法!”理查三世突然爆發,他才十五歲,卻已經是個當了快要三年的國王陛下了,上位者的氣勢是在場人里最高的,他看著伊莉莎白,就像是要吃了他一樣,“如果你因此有什麼,我是不會原諒自己的,你是、你是我的姐姐啊。”
伊莉莎白深深的看了眼自家之前從未拿正眼看過的小弟弟,誰能想到呢,當年看上去最傻的那個,如今卻能把國王當的有模有樣。真的一點都不像是理查二世的兒子啊。
出行的商量事宜最終被“安妮夫人可能即將要生了”的驚訝消息所打斷。
又是一陣兵荒馬亂。
國王在門外和沃爾特伯爵一起走來走起,聽著一陣陣的慘叫,臉色一次比一次慘白。
瑪麗夫人坐在一邊的椅子上,不安的扇著扇子,心煩意亂的斥責自己的國王弟弟道:“你瞎參合什麼?難得你也要有孩子了嗎?”
國王沒說話,但是最小聲的辯駁了一句,誰說我沒有的。
在誰也沒能注意到的地方,太王太后和伊莉莎白小姐一起聯合要挾了坎伯雷主教:“到底是事後被國王斥責重要,還是趁機把你畢生的理念新教徹底種在人們心裡重要?”
坎伯雷大主教也是個很有決斷的人。
於是,在新生兒第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中,我太王太后、伊莉莎白小姐以及坎伯雷大主教三人一起帶著“國王下令”的旨意,連夜驅車離開了倫敦,前往了如今疫情最嚴重的牛津郡。
在伊莉莎白小姐留給國王的信中是這樣寫的:
【我沒什麼自我犧牲的偉大情節。
首先,我未必會被傳染;
其次,哪怕傳染了,我也未必會死。
最後,哪怕真的死了……我也是有自己的籌劃的,不過求仁得仁。】伊莉莎白當年做錯了事,一直很後悔,卻不知道該如何挽回,她用盡了所有她能夠用盡的辦法,但依舊沒什麼效果。太王太后當年告訴他她,在未來的某天,時間會撫平一切傷痕,但是她的性格其實也是有急躁的一面的,她等不了那麼久。
最嚴重的牛津郡是亨利的領地,如果伊莉莎白不早做決定,最後去的一定會是瑪麗,這個嘴上說著討厭全世界,但其實只會嘴硬心軟的傢伙。
伊莉莎白也說不上來多喜歡瑪麗這個異母姐姐,她只是、只是在這一刻突然發現,她願意為了瑪麗去冒險。
從小就是這樣,瑪麗比她重要多了,如果瑪麗出事,亨利會傷心,理查三世會傷心,奧古斯特也會傷心。
可如果是伊莉莎白出事……
奧古斯特也是會傷心的。只是此時此刻,他正在法蘭西,因為貞德的事情在和群臣爭吵。距離當年的王后和前王太子造反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事情,法蘭西境內大小不斷的戰役基本已經被平息,人們開始漸漸真正接受了奧古斯特的這個國王。對於反賊的審判終於被提上了日程。
奧古斯特在焦頭爛額的同時,又會覺得特別的荒誕。他一個當年差點被貞德反了盤的人,選擇希望能讓貞德活下去,而那些曾經被貞德保護的人,卻恨不能她死。
“戰後百廢待興的事情你們不管!黑死病蔓延你們不管!卻反而一定要處死一個牧羊女,你們腦子都壞了嗎?”奧古斯特終於忍不住開口。
“我們正在解決問題啊!正是因為有她假傳上帝的旨意,才會有如今瘟疫的懲罰!”
一句話,封建迷信害死人。
作者有話要說: 文中黑死病的英格蘭死亡數據來自真實的歷史,有些做了更改。好比倫敦,歷史上,其實到了5月份,5萬人就已經剩下了3萬。文中改成了到了深秋,5萬變4萬。諾維奇和牛津的數量是歷史原版,諾維奇曾經是中世紀英格蘭的第二大城市,後來因為黑死病徹底沒緩過來,就沒落了。
第122章
法蘭西, 巴黎, 返修後的凡爾賽宮。
天花板上有鍍金浮雕的阿波羅廳內,深紅色的天鵝絨牆壁前,奢華的御座上,端坐著法蘭西如今的國王陛下。金髮碧眼,尊貴雍容, 王冠、權杖以及白色水貂皮大氅等經典國王打扮一個不少, 配上嚴肅的面容, 會很輕易的讓人產生膜拜的動作。
只有國王陛下自己知道, 他此時此刻到底有多煩躁。
奧古斯特就奇了怪了, 黑死病出現在前,貞德鬧革命在後,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因果,才能造成貞德要為黑死病的蔓延負責?
“因為上帝早已有了預感!”衣著繁複、華麗的大臣如是說。他的脖子上佩戴了一個十分醒目的純金的十字架, 一看就是個天主教徒,至於虔不虔誠, 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至少他的言行上, 一貫是喜歡拿上帝來壓人的,並且振振有詞, “上帝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
哈?奧古斯特很努力才忍下了自己做出更多失禮的表情。只是在心裡問道,上帝他老人家有預感,敢不敢直接阻止?為什麼非要繞這麼一個彎?更年期嗎?
“這一切都是考驗!對教徒是否虔誠,是否能夠分辨真偽的考驗!”不等奧古斯特問出口,旁邊就有一位年邁的老臣自動補全了前一位大臣話語中的BUG。這就是宗教的“魅力”了, 只是一本不知道誰寫的書,就能讓很多人腦補個兩千年。
講真,雖然奧古斯特是個無神論,他也會覺得這些人對上帝太不尊重了。
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最招人厭嗎?隨意腦補別人的意思,明明對方沒有這麼說,你偏偏要說對方說了,證據就是你從他的話里聽出了這個潛藏意思。
又自大又討人厭。
奧古斯特一時沒忍住,就怒懟了對方一句:“那如果處死了貞德,黑死病還不能結束呢?您準備對此事負責嗎?還是說,你們中間的誰準備站出來承擔後果?你們敢拍著胸脯和我保證,說處死了貞德黑死病一定會消,如果不消你們就給貞德償命嗎?!如果敢,我就同意進行公開審判,讓宗教裁判所的人也參合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