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在麵包店裡打工的孤兒們,也說他們曾在倫敦的貧民區遇到過一例。
我懷疑這是傳染病,並且已經有外部蔓延到了倫敦的貧民區,甚至有可能會繼續向上,雖然貴族老爺們不會踏足貧民區,但他們的僕從會。
安妮寫這段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奧古斯特要加緊注意身邊僕從的健康,不要讓他們在外出時也一不小心沾染到這種病。
但奧古斯特卻總覺得這種描寫讓他有一種心驚肉跳的驚悚。
“擔心什麼?”拉斐爾沒有懂,傳染病這種事情,不要說現在有戰爭了,沒戰爭的時候,一些鄉下也會因為衛生問題而多有發生。
“在我們那個年代,有一種籠罩了歐洲中世紀好幾百年的恐懼,幾乎人人談之色變,也就是被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黑死病。用現代醫學來說,黑死病就是鼠疫。具有極強的感染性和傳播速度。我以為倫敦的環境已經被改善了,應該就不會再有問題。”
但是……
歷史上的黑死病其實並不是因為衛生問題而有的,是由一隻老鼠跟著某艘船,漂洋過海被帶到了義大利,然後因為衛生問題的加持而迅速蔓延到了整個西西里島,後來又分成幾路,被傳播到了整個歐洲,成了在歐洲上空持續收割生命幾百年的可怕幽靈。
換言之,城市環境的好與壞,其實並不能改變這段歷史,頂多是減少患病的人群以及病變速度。
但該來的還是會來。
奧古斯特沒想到他會這麼“幸運”,在第二世十八歲的時候,就“中獎”了。這場可怕的黑死病來的悄無聲息,特別是在還沒有結束的英法戰爭面前,它的致死率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等戰爭結束後,它才會開始真正顯現它的可怕之處。鋪天蓋地,後患無窮。
唯一幸運的是,由於拉斐爾之前在英格蘭和法蘭西強硬推行的城市改革,稍微緩解了黑死病奪取生命的數字,至少比奧古斯特所知道的那個歷史上少了很多。
但……它依舊是如此可怕,無法被治癒,沒有任何解決辦法,就像是詛咒。
“歷史上黑死病是怎麼解決的,你有印象嗎?”拉斐爾也懵了,感覺這件事來的簡直猝不及防。
奧古斯特怔怔的看著拉斐爾,他很努力的想了,也想到了,但正是因為想到了,才會更加恐慌,手腳冰涼:“它不是被解決的,而是自己消失的。在肆虐了好幾百年、死了將近三分之二的總人口之後,歐洲國家才先後走出了這場來自上帝的浩劫。”
所以,在很多西幻小說里總是有類似於瘟疫之災的橋段,他們相信那都是亡靈法師的錯。
“我們該怎麼辦。”人最無力的,永遠是在面對大自然這種無法改變的災難時。奧古斯特所在的這個時空的歷史線早就亂成了一團,奧古斯特自己本身也稀里糊塗的,這才在之前剛有點苗頭的時候,沒能及時發現。
“哪怕你知道這段時間會發生這些,你也避免不了。”拉斐爾對奧古斯特道。歷史上肯定沒有準確的記載,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艘船上跑下來了一隻老鼠。
“但我們可以封鎖那座城市。”
“然後和西西里島上的某個公國開戰?”
預言什麼的,這一套在歐洲可行不通。看看貞德的結局就知道了,不管你預言對了,還是預言錯了,下場最有可能的還是被燒死。甚至一個處理不好,奧古斯特還有可能被當做是傳播黑死病的異端。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好了,別想了,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拉斐爾總是那麼的冷靜。
“怎麼解決?”如果知道會有這麼一糟,奧古斯特一定會在上輩子去拼命的考醫科大。
“在你的故事裡,只有歐洲受到黑死病的困擾,對吧?那麼東方呢?在遙遠的東方沒有鼠疫嗎?為什麼會沒有呢?”
“有鼠疫。”奧古斯特記得不太清楚,但至少他知道中國歷史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疫病,伴隨著戰爭與苦難,但最後都被順利的解決了。
“我們需要的做的,就是去東方學習到這種先進的解決辦法。”
至少不能出現奧古斯特所知道的那種,一旦某地出現問題,就全部燒死的可怕畫風。拉斐爾甚至覺得那死了的三分之二的口怕數字,肯定不少都出自宗教裁判所之手。
可怕的人心才是真正的罪惡。
從歐洲到東方再把辦法帶回來,前後肯定要搭進去至少十年的時間,可是這個十年,已經比奧古斯特知道的那個幾百年要好上太多了。
而且,在等待的過程里,也不是說他們就什麼都不做了,奧古斯特把他能夠記住的消毒的辦法一股腦的全部說給了拉斐爾聽,剩下的就是靠拉斐爾和奧古斯特之前養的那些專業人才來解決問題了。再一次的直呼幸運,奧古斯特在這個關鍵時刻當上了法蘭西的國王,而中世紀最優秀的醫學專業就在巴黎!
“放輕鬆,往好處想想,”拉斐爾不斷的安撫著奧古斯特,“我會寫信提醒所有我們認識的人,讓他們一頂重視起來,避免問題。”
法蘭西有奧古斯特,英格蘭有理查三世,至少這兩個國家能夠避免不少痛苦。
不遠的將來,還有喬樞機入主羅馬教廷。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而且,如果我們能夠從東方真的成功帶回來解決辦法,你也就不用擔心我們和東方的外交問題了。”拉斐爾這樣對奧古斯特道。雖然奧古斯特之前沒有說,但拉斐爾還是知道,奧古斯特其實一直在暗暗擔心著那些幾百年後的歷史,他一直很矛盾,既希望英格蘭好,又不希望它太好。
拉斐爾輕輕的吻了吻奧古斯特的唇:“我一定會想到辦法的,不管是黑死病,還是幾百年後的侵略歷史。相信我,好嗎?”
“好。”
作者有話要說:
PS:黑死病真正蔓延起來其實是在14世紀,文中設定的大背景是14、15以及16世紀都有,時間線比較混亂。以及我國古代到底有沒有治癒鼠疫的辦法,蠢作者其實也不知道,只是一個腦洞而已。開文之初就看到有讀者問,英格蘭強大起來了,中國怎麼辦。強忍到今天才公布答案的我,感覺再一次升華了呢【泥垢
第120章
然後, 奧古斯特在等待按部就班的準備著的加冕儀式的同時, 終於有了“閒得發慌”以外的一個新工作——給所有親朋好友寫信,提醒他們注意一下如今還只在偏遠的鄉下和貧民區蔓延的黑死病。
拉斐爾在第二天下午,讓人給了奧古斯特一份看起來比較專業的預防及管理建議。
這當然不是給奧古斯特看的,而是讓奧古斯特抄寫給自己的寫信的親友們的。畢竟如今他們身邊的人還沒有生病的,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 至少希望他們能夠重視起來。
奧古斯特本來以為需要寫信的人並不多, 一總結下來才發現只名單就足夠寫滿一頁羊皮紙了。交際圈在不知不覺間就變得這麼大了。奧古斯特不得不在羅列完人名後進行二次分化與標記:哪些只能委婉的提醒, 哪些可以直白點, 以及哪些是讓對方必須聽他的!
好比遠在賴辛堡養老的太王太后, 奧古斯特就把黑死病的情況直接告訴了對方,並表示對方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回倫敦,要麼來法蘭西, 不接受任何其他意見。
老太太收到信的時候很是小孩子脾氣的撇了撇嘴,對貼身女僕道:“你看看他, 都開始管起我來了。”
貼身女僕只是笑, 沒說話。
“好嘛,好嘛, 走就走咯。真是上輩子欠了他們父子倆的。”
“那我們是去倫敦還是法蘭西?”
“去倫敦吧。”雖然大兒子和養子都在法蘭西,但太王太后還是理智的選擇了去倫敦,因為法蘭西足夠他們應付了,而才十四歲的理查三世卻未必能應付的了這種大場面,如果疫情真的會發展成奧古斯特信中預測的那個樣子。
瑪麗夫人和她的丈夫亨利公爵也收到了信, 這二人如今的人生目標依舊是努力造人,在哪裡造都是造,於是沒怎麼猶豫的,他媽就準備好要帶著大批瑪麗夫人沒事幹養著玩的天主教教士一起前往倫敦了。
伊莉莎白小姐也收到了奧古斯特的信,十分簡短又客氣,但卻足夠伊莉莎白小姐反反覆覆看了那封信好多遍,並在第二天就帶人準備要前往倫敦。
最後,瑪麗夫人和伊莉莎白小姐這對姐妹是在同一天抵達的倫敦,一人帶了一批教士。
是的,兩位前任公主沒事幹都養了一批教士陪她玩,只不過瑪麗夫人養的天主教,伊莉莎白小姐養的新教,姐妹倆狹路相逢,卻冷漠如路人。
理查三世在給奧古斯特的回信里特意描寫了一下這一段,仿佛他就在現場看見了似的。
理查三世那邊,奧古斯特不僅給寄了信,還特意派遣了還留在倫敦的騎士約翰和沃爾特伯爵,代表團進宮覲見國王,親口訴說了奧古斯特對於這次流行病的重視程度。
國王從小就是奧古斯特的小迷弟,特別崇拜自家堂兄,如今兩年過去了,他的崇拜依舊沒有改變,他並沒有質疑奧古斯特對於此事的重視,當即就鄭重其事的對下面傳達了命令,並在回信里求證了更多有關於全國該如何預防的政策辦法。
說完正事,國王還不忘多嘮叨幾句,“你什麼時候回倫敦呀?”、“我很想你”、“上次寄給你的翻譯成希臘語的哲學書,你看完了嗎?”諸如此類,叨逼叨的比奧古斯特更像是黑太子的兒子。
奧古斯特看了眼臨時抱佛腳也是看不完的《倫理學》,欲哭無淚,他堂弟到底以為他是怎麼樣一個人設?
幸好,拉斐爾早已經料到了這個結局,提前就為奧古斯特準備好了讀後感,奧古斯特需要做的工作只是謄抄。
“!!!沒有你,我可怎麼辦!”奧古斯特的“花言巧語”總是特別的大膽又奔放。
拉斐爾故意笑的十分邪佞,就像是故事裡jian詐的亡靈巫師,左右手的五指有節奏的互相擊打著彼此,壓低聲音,故作深沉道:“看來我的邪惡計劃終於成功了,我就是要慣著你,寵著你,畫糖為牢,讓你再也離不開我。“奧古斯特也愛演,本來打算高度配合的。奈何沒能忍住,一朝破功,自己先在一邊的沙發上笑成了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傻瓜。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忍不住想笑。
大概是愛笑的男孩子的運氣總不會太差吧。
我懷疑這是傳染病,並且已經有外部蔓延到了倫敦的貧民區,甚至有可能會繼續向上,雖然貴族老爺們不會踏足貧民區,但他們的僕從會。
安妮寫這段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奧古斯特要加緊注意身邊僕從的健康,不要讓他們在外出時也一不小心沾染到這種病。
但奧古斯特卻總覺得這種描寫讓他有一種心驚肉跳的驚悚。
“擔心什麼?”拉斐爾沒有懂,傳染病這種事情,不要說現在有戰爭了,沒戰爭的時候,一些鄉下也會因為衛生問題而多有發生。
“在我們那個年代,有一種籠罩了歐洲中世紀好幾百年的恐懼,幾乎人人談之色變,也就是被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黑死病。用現代醫學來說,黑死病就是鼠疫。具有極強的感染性和傳播速度。我以為倫敦的環境已經被改善了,應該就不會再有問題。”
但是……
歷史上的黑死病其實並不是因為衛生問題而有的,是由一隻老鼠跟著某艘船,漂洋過海被帶到了義大利,然後因為衛生問題的加持而迅速蔓延到了整個西西里島,後來又分成幾路,被傳播到了整個歐洲,成了在歐洲上空持續收割生命幾百年的可怕幽靈。
換言之,城市環境的好與壞,其實並不能改變這段歷史,頂多是減少患病的人群以及病變速度。
但該來的還是會來。
奧古斯特沒想到他會這麼“幸運”,在第二世十八歲的時候,就“中獎”了。這場可怕的黑死病來的悄無聲息,特別是在還沒有結束的英法戰爭面前,它的致死率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等戰爭結束後,它才會開始真正顯現它的可怕之處。鋪天蓋地,後患無窮。
唯一幸運的是,由於拉斐爾之前在英格蘭和法蘭西強硬推行的城市改革,稍微緩解了黑死病奪取生命的數字,至少比奧古斯特所知道的那個歷史上少了很多。
但……它依舊是如此可怕,無法被治癒,沒有任何解決辦法,就像是詛咒。
“歷史上黑死病是怎麼解決的,你有印象嗎?”拉斐爾也懵了,感覺這件事來的簡直猝不及防。
奧古斯特怔怔的看著拉斐爾,他很努力的想了,也想到了,但正是因為想到了,才會更加恐慌,手腳冰涼:“它不是被解決的,而是自己消失的。在肆虐了好幾百年、死了將近三分之二的總人口之後,歐洲國家才先後走出了這場來自上帝的浩劫。”
所以,在很多西幻小說里總是有類似於瘟疫之災的橋段,他們相信那都是亡靈法師的錯。
“我們該怎麼辦。”人最無力的,永遠是在面對大自然這種無法改變的災難時。奧古斯特所在的這個時空的歷史線早就亂成了一團,奧古斯特自己本身也稀里糊塗的,這才在之前剛有點苗頭的時候,沒能及時發現。
“哪怕你知道這段時間會發生這些,你也避免不了。”拉斐爾對奧古斯特道。歷史上肯定沒有準確的記載,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艘船上跑下來了一隻老鼠。
“但我們可以封鎖那座城市。”
“然後和西西里島上的某個公國開戰?”
預言什麼的,這一套在歐洲可行不通。看看貞德的結局就知道了,不管你預言對了,還是預言錯了,下場最有可能的還是被燒死。甚至一個處理不好,奧古斯特還有可能被當做是傳播黑死病的異端。那他就是千古罪人了。
“好了,別想了,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拉斐爾總是那麼的冷靜。
“怎麼解決?”如果知道會有這麼一糟,奧古斯特一定會在上輩子去拼命的考醫科大。
“在你的故事裡,只有歐洲受到黑死病的困擾,對吧?那麼東方呢?在遙遠的東方沒有鼠疫嗎?為什麼會沒有呢?”
“有鼠疫。”奧古斯特記得不太清楚,但至少他知道中國歷史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疫病,伴隨著戰爭與苦難,但最後都被順利的解決了。
“我們需要的做的,就是去東方學習到這種先進的解決辦法。”
至少不能出現奧古斯特所知道的那種,一旦某地出現問題,就全部燒死的可怕畫風。拉斐爾甚至覺得那死了的三分之二的口怕數字,肯定不少都出自宗教裁判所之手。
可怕的人心才是真正的罪惡。
從歐洲到東方再把辦法帶回來,前後肯定要搭進去至少十年的時間,可是這個十年,已經比奧古斯特知道的那個幾百年要好上太多了。
而且,在等待的過程里,也不是說他們就什麼都不做了,奧古斯特把他能夠記住的消毒的辦法一股腦的全部說給了拉斐爾聽,剩下的就是靠拉斐爾和奧古斯特之前養的那些專業人才來解決問題了。再一次的直呼幸運,奧古斯特在這個關鍵時刻當上了法蘭西的國王,而中世紀最優秀的醫學專業就在巴黎!
“放輕鬆,往好處想想,”拉斐爾不斷的安撫著奧古斯特,“我會寫信提醒所有我們認識的人,讓他們一頂重視起來,避免問題。”
法蘭西有奧古斯特,英格蘭有理查三世,至少這兩個國家能夠避免不少痛苦。
不遠的將來,還有喬樞機入主羅馬教廷。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而且,如果我們能夠從東方真的成功帶回來解決辦法,你也就不用擔心我們和東方的外交問題了。”拉斐爾這樣對奧古斯特道。雖然奧古斯特之前沒有說,但拉斐爾還是知道,奧古斯特其實一直在暗暗擔心著那些幾百年後的歷史,他一直很矛盾,既希望英格蘭好,又不希望它太好。
拉斐爾輕輕的吻了吻奧古斯特的唇:“我一定會想到辦法的,不管是黑死病,還是幾百年後的侵略歷史。相信我,好嗎?”
“好。”
作者有話要說:
PS:黑死病真正蔓延起來其實是在14世紀,文中設定的大背景是14、15以及16世紀都有,時間線比較混亂。以及我國古代到底有沒有治癒鼠疫的辦法,蠢作者其實也不知道,只是一個腦洞而已。開文之初就看到有讀者問,英格蘭強大起來了,中國怎麼辦。強忍到今天才公布答案的我,感覺再一次升華了呢【泥垢
第120章
然後, 奧古斯特在等待按部就班的準備著的加冕儀式的同時, 終於有了“閒得發慌”以外的一個新工作——給所有親朋好友寫信,提醒他們注意一下如今還只在偏遠的鄉下和貧民區蔓延的黑死病。
拉斐爾在第二天下午,讓人給了奧古斯特一份看起來比較專業的預防及管理建議。
這當然不是給奧古斯特看的,而是讓奧古斯特抄寫給自己的寫信的親友們的。畢竟如今他們身邊的人還沒有生病的,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 至少希望他們能夠重視起來。
奧古斯特本來以為需要寫信的人並不多, 一總結下來才發現只名單就足夠寫滿一頁羊皮紙了。交際圈在不知不覺間就變得這麼大了。奧古斯特不得不在羅列完人名後進行二次分化與標記:哪些只能委婉的提醒, 哪些可以直白點, 以及哪些是讓對方必須聽他的!
好比遠在賴辛堡養老的太王太后, 奧古斯特就把黑死病的情況直接告訴了對方,並表示對方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回倫敦,要麼來法蘭西, 不接受任何其他意見。
老太太收到信的時候很是小孩子脾氣的撇了撇嘴,對貼身女僕道:“你看看他, 都開始管起我來了。”
貼身女僕只是笑, 沒說話。
“好嘛,好嘛, 走就走咯。真是上輩子欠了他們父子倆的。”
“那我們是去倫敦還是法蘭西?”
“去倫敦吧。”雖然大兒子和養子都在法蘭西,但太王太后還是理智的選擇了去倫敦,因為法蘭西足夠他們應付了,而才十四歲的理查三世卻未必能應付的了這種大場面,如果疫情真的會發展成奧古斯特信中預測的那個樣子。
瑪麗夫人和她的丈夫亨利公爵也收到了信, 這二人如今的人生目標依舊是努力造人,在哪裡造都是造,於是沒怎麼猶豫的,他媽就準備好要帶著大批瑪麗夫人沒事幹養著玩的天主教教士一起前往倫敦了。
伊莉莎白小姐也收到了奧古斯特的信,十分簡短又客氣,但卻足夠伊莉莎白小姐反反覆覆看了那封信好多遍,並在第二天就帶人準備要前往倫敦。
最後,瑪麗夫人和伊莉莎白小姐這對姐妹是在同一天抵達的倫敦,一人帶了一批教士。
是的,兩位前任公主沒事幹都養了一批教士陪她玩,只不過瑪麗夫人養的天主教,伊莉莎白小姐養的新教,姐妹倆狹路相逢,卻冷漠如路人。
理查三世在給奧古斯特的回信里特意描寫了一下這一段,仿佛他就在現場看見了似的。
理查三世那邊,奧古斯特不僅給寄了信,還特意派遣了還留在倫敦的騎士約翰和沃爾特伯爵,代表團進宮覲見國王,親口訴說了奧古斯特對於這次流行病的重視程度。
國王從小就是奧古斯特的小迷弟,特別崇拜自家堂兄,如今兩年過去了,他的崇拜依舊沒有改變,他並沒有質疑奧古斯特對於此事的重視,當即就鄭重其事的對下面傳達了命令,並在回信里求證了更多有關於全國該如何預防的政策辦法。
說完正事,國王還不忘多嘮叨幾句,“你什麼時候回倫敦呀?”、“我很想你”、“上次寄給你的翻譯成希臘語的哲學書,你看完了嗎?”諸如此類,叨逼叨的比奧古斯特更像是黑太子的兒子。
奧古斯特看了眼臨時抱佛腳也是看不完的《倫理學》,欲哭無淚,他堂弟到底以為他是怎麼樣一個人設?
幸好,拉斐爾早已經料到了這個結局,提前就為奧古斯特準備好了讀後感,奧古斯特需要做的工作只是謄抄。
“!!!沒有你,我可怎麼辦!”奧古斯特的“花言巧語”總是特別的大膽又奔放。
拉斐爾故意笑的十分邪佞,就像是故事裡jian詐的亡靈巫師,左右手的五指有節奏的互相擊打著彼此,壓低聲音,故作深沉道:“看來我的邪惡計劃終於成功了,我就是要慣著你,寵著你,畫糖為牢,讓你再也離不開我。“奧古斯特也愛演,本來打算高度配合的。奈何沒能忍住,一朝破功,自己先在一邊的沙發上笑成了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傻瓜。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忍不住想笑。
大概是愛笑的男孩子的運氣總不會太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