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想到有人卻趁著他們精神鬆懈的時候來行刺,幸而他身邊的侍衛眾多,他也不曾放鬆警惕過,不過行刺的人抓獲後就服毒自盡了。

  通過查看這些人的相貌,他們並非異族人,劉恆斷定,他們是大秦某個人派過來的。最有可能的,還是在封地的,他的某個兄弟。

  諸王還是不夠老實啊,想著朝堂上已經都改革的差不多了,劉恆想著下一步,該把目光放在分封的諸王身上了。他們在封地勢力太大,相當於一個小朝廷了,這樣對於他的統治也不利。

  看著地下躺著的十幾具屍體,劉恆轉念又想起白日才接到的關於京都里傳回來的消息,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京都里,首輔嚴懷卿早就受劉恆所託,在暗自評判劉康監國時的各項舉動。他對劉康的表現並不怎麼滿意的,將皇太子在監國時期所有做過的事都一一呈上,最後的評價也不過是「中平」。

  一個能力平庸的太子,將來也不會做一個盛世帝王,劉恆的心搖擺的厲害。立儲之事,歷來是帝王最為難的事,他也不能倖免。

  最終為了考驗劉康,也為了將諸王中有異心的都清理掉,劉恆做了一個超乎尋常的決定。

  若是他被人刺傷,生死不知,朝上諸人知道這個消息,京都局勢一定會亂起來。這麼大的震動,若是劉康可以成功把控住場面,那麼他就算通過了考驗,太子之位他繼續坐著。

  若是不能,那麼他就下定決心,再尋其他的繼承人。對於劉康,他還是會努力為他尋一個穩妥的未來。

  打定主意後,劉恆趁勢掩蓋了消息,假作自己真的遇襲被刺傷,不再露面,隨行的太醫日日聚在他的寢室里裝作會診的樣子,每日熬藥煎藥,像是真有其事。

  很快,別院裡和營地里的人都知道了他遇刺的消息。為了保證局面,不讓犬戎趁勢再捲土重來,劉恆只是悄悄讓人通知了大將軍何慶然。

  知道真相後,何慶然一直穩著整個中路軍,邊城軍營的情況還能有所控制。

  隨後把消息傳入京城時,劉恆就吩咐首輔嚴懷卿進行了一番布置,接著他帶著一小部分人輕裝趕路。

  一路上,劉恆始終有些心神不定,他不擔心京都的局勢混亂起來,那正是他要的局面,反正等他回來後,一定會撥亂反正。

  他擔心劉康,到底會做出什麼,他有點無法預測。若是劉康頂不住壓力,劉彥呢。

  劉恆內心裡,還是寄希望於劉康控制住局面的。

  而若是劉康和劉彥都頂不住壓力,他想自己會失望的。畢竟他長成的兒子裡,只有這兩人,早年他也是悉心教導和培養的,如今卻越來越不讓人滿意,這也是他的失敗。

  而且在邊城時,宮裡傳來的消息是貴妃和寧妃都沒有異常的舉止,到底是誰操縱了甄貴妃設計害萌萌,真兇還沒有確定。

  到時候京里局勢亂起來,劉恆還有些擔心林喻喬母子三人的安危。

  做出這個計劃時,他就馬上想到他們的情況,所以劉恆還著力叮囑嚴懷卿把自己安好的消息透漏給內事房的總管陳昇,他是宮裡劉恆比較信任的人,一直藏得很深,到時候能穩得住局面,想出辦法來保護貴妃母子。

  到時候貴妃他們要是有危險,就讓陳昇把他們先帶出宮避避風頭。

  之後他一直在星夜趕路,沒辦法及時接收消息,所以更是心中急迫,一路上沒怎麼休息的往京里趕,希望能儘早掌控局勢。

  到時候不管劉康和劉彥做出什麼事,他早點回去,也好收場。

  雖然京里有嚴懷卿看著,劉恆始終有些不安心。

  不得不說,劉恆的預感是十分準確的,他一到京郊安頓下來,就急著接收消息,聽到的一系列消息卻都讓他沒有料到。或者是,一直在迴避會看到這個局面。

  沛獻王等人從封地入了京都,大臣們各有心思,世家又蠢蠢欲動,劉康失了方寸,這都沒有讓他太吃驚。

  可是接下來劉彥和阜凌王聯手行刺劉康,劉康將大臣關在宮裡,閉了宮門,接了投靠他的前鋒參領左重祥和京衛營的兵力,實行京都戒嚴,派遣左重祥去邊城想要接收中路軍,還想行刺他,這就讓他心涼不已了。

  比起沛獻王聽到他重傷的消息,派人過去行刺,劉康的舉動更讓他難以接受,世間沒有什麼受傷能夠比被自己一手栽培的親生兒子背叛,更加來的深重。

  特別是聽到陳昇傳來的消息,劉康竟然鴆殺了劉彥,劉恆心寒透頂。

  但是劉彥先有不軌,他趁著京都局面混亂的機會自己發展人脈,和世家來往密切,接收沛獻王和阜凌王的示好,都就算了,但是他為了自己得勢,和外人聯合刺殺自己的親哥哥,這也讓劉恆傷心。

  他當年奪儲時,也是遭受過太子的刺殺,還折損了一個兒子。劉彥如此心狠手辣,勾起了他心中這些負面的記憶。

  劉彥的人手也比他想的要多,竟然還暗自培養了死衛,可見一直就不是個老實的。想到暗衛的消息,說劉彥在派人刺殺劉康前,還進宮去見過寧妃,劉恆心中對她不免遷怒不已。

  劉彥已逝,如今劉恆更願意相信,一定是寧妃這個狠毒的女人攛掇劉彥做出這樣的事的。

  對於劉康如今的作為,劉恆心痛,也嘆息。他的考驗,卻讓長子完全失了純善的本性,為了權利瘋狂,這是他怎麼也不願意看到的,這個所謂的考驗,也是失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