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白婉儀循著記憶,慢慢地走,最後停在一面掛著古篆體“酒”的幡子前。
這是一個酒肆。
差不多有十年左右,她不敢進這個地方。
如今酒肆的門虛掩著,門板上紋理粗糙,裂開滄桑的紋路,偶見蟻蟲在其中爬動。
白婉儀伸出手,推開了這破敗的門。
酒肆中沒有人,隨處可見是陳舊,再不復她少時跟隨韋不宣來此的熱鬧。也是,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裡地處邊境,仗也不知打了多少輪,絲路早都沒有人通商。
屋子裡還陳設著那些木頭案幾,只不過上面多了很多溝溝鑿鑿的痕跡。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忽然一個蒼老的聲音自內間響起:“要買什麼酒?”
年近花甲的老人掀開帘子,從內屋裡走出來,面容如那些案幾一樣,布滿了皴皺的紋路。
他腰背佝僂,頭髮花白,站在那裡,逆著外頭天光,看向白婉儀。
那個曾經走南闖北的江湖豪傑,也已遲暮。
白婉儀看見他,儘管歲月蜿蜒,卻依稀可辨認出他壯年時的模樣,她道:“我要您這裡最好的酒。”
老頭沒說什麼,彎身從櫃廂後面提了一個小壇出來,上面印著酒封。白婉儀看了一眼:“不是這個。”
真是很奇怪,她一向心平氣靜,此時聲音卻按捺不住有點輕微的抖:“我要英雄淚。”
那老頭聽了,臉上的表情有一瞬複雜,他皺了皺眉,似乎是聽到什麼煩心事,轉身擺了擺手:“那個早沒釀了。這世上可沒人能喝得了。這個酒你買不買?不買就走吧。”
白婉儀卻沒有走,仍然站在那裡,背著光,輕聲道:“您還記得……當年雲中郡的韋氏公子不宣嗎?”
老頭不耐的神情似乎僵了一下,蹣跚的腳步頓住,緩緩望向她。
逆著光,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有點看不清。
逆光的女子儀容素淨,風塵僕僕,眼眸靜如秋水,卻流動了滄桑,她的身影纖細楚楚,又莫名熟悉,仿佛與多年前韋不宣帶來的那個小孩兒重疊了。
老頭愕然,聲音卡在嗓子眼裡,良久怔問道:“你……是那個……小碗兒?”
他看到白婉儀點了點頭。
他有些想不起她的名字,眼中情緒幾重變換,終是喜不自禁,哈哈大笑:“真是你,你都這麼大了啊!”
又似感慨道:“是該這麼大了,十五年過去了。唉,是真覺得老了,你看,你都是成家的年紀了。這些年你去哪裡了?應該是離開朔方了吧,都不回來看看,現在世道這麼亂,這裡三天兩頭的打仗,怎麼還回來了?”
他絮絮叨叨不停,見到了親切故人,那些生活的煩悶都消散,有很多想問的,一時也問不盡,猜測她應該是遠嫁了,又不免擔憂:“這額頭上是怎麼了,該不是和夫家吵了,回娘家了吧?”
白婉儀笑了笑,搖搖頭:“我剛從關寧回來,受了點傷。”
“這兩年不太平,讓你碰上了,”老頭聽到關寧,笑容有些微斂,忽然想起什麼,怔了一下:“你……該不會,就是前兩天,雞鹿塞……你帶頭?”
他因這猜測一時忘了組織言辭,說得磕磕巴巴,白婉儀點了點頭:“本是在附近軍營,西魏人來時,關寧縣困危,又不忍見邊境失地百姓被抓,就抵抗了一陣子。”
多少士兵從戰場上活著回來,喜歡在喝酒中侃侃而談,回憶生死交錯的驚險。可她只是如常地說了這件事。
而他聽聞此言,怔然而立,目光悵悵的,似乎透過她在回憶什麼。
“做得好,”他默然道,良久又笑了笑,臉上紋路綻開:“那小子當年沒白疼你。”
在他盈滿笑意的眼中,仿佛隱隱見有淚光。而後他沒說什麼,轉過了身離開,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步子輕鬆,還哼著曲兒,手中抱著一壇未開封的酒。
“老頭子窮,沒什麼好慶賀的,還有一壇這個,是壓箱底的寶貝,給你,拿去吧。”他大笑著,將酒罈塞給她:“我最後釀的一壇英雄淚,本來想等以後要閉眼的時候,給自己喝。現在送你了。”
“這酒,你配喝。”他目光和煦,透出溫溫的笑意。
白婉儀一怔,伸出雙手。她細長的手上有些粗繭和傷痕,反而有種歲月打磨的美。
這酒,她小時候跟著韋不宣見過幾次,那時他貪杯,跟她說小姑娘家就不要喝酒了。
她接過了這壇酒,抬起頭道:“您以後,還是可以繼續釀這酒的。總還有人,想要喝它。”
那老闆笑而不言。
直到白婉儀走出酒肆,推開門,晴光一瞬涌滿屋內,還能聽到他低聲的哼唱,那是他年輕時走南闖北,快意恩仇,聽到的江湖之曲。
“——身世何求?算七十迎頭合罷休。謾繞堤旌纛……”
好些年沒有這般暢意。
落日熔金,暮光藹藹。出了朔方城,往西北而去,長河孤煙下,千里漠北上一騎塵埃,馬蹄蹬踏,臨到一片村頭時,漸漸慢了下來。
并州西有很多村落,有一處坐落了韋氏的祖墳。百餘年前,晉國初立,韋家發跡,請高人定風水,說韋家的墳冢可以放在朔方城西邊,背靠祁連,雄踞關西,氣勢閶闔,胸襟睥睨。
——“可見天下之瑰麗,可了畢生之夙願。”
韋家如此照做了,力排眾議,遷祖墳於朔方西。此後韋貴妃入宮,韋氏一門飛黃騰達,咸泰年間取代廣平宋氏,成為京城門閥之首;韋晴嵐嫁入東宮,連太子都不能說她什麼。
如今的韋氏墳冢,當然早已荒蕪,守墓人已經不知所蹤。黃土起伏,碑石早已不再,因年歲久遠,風沙也大,許多墳頭都已經吹平了,上面長了些雜糙,枯黃卻頑強招搖。
也有很多還隆起的墳頭,被西魏人翻了出來——胡人過境時,得知此處是盛極一時的韋氏祖墳,便起了心思掘墓,尋找裡面值錢的陪葬寶貝。
白婉儀早料到他們會掘墳,然而那時退守雞鹿塞,來不及,她掙扎了片刻,放棄了這裡。
如今黃土墳上,被西魏人遺留了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屍骨,還有被撬了金銀飾品的漆器。
白婉儀在遍地大開的棺槨和屍骨中找尋,在一塊金絲楠殘木後,終於找到了一半身子的殘骨,果然是被西魏人挖出來,見沒有陪葬品,就隨便扔了。
如今想來,那高人叫遷墳,委實不安好心——若邊關戰事不利,胡人入境,少不得被掘墳棄屍,難怪正月之禍後,韋不宣急忙帶私兵趕了過來。
曾經韋不宣也奇怪,說,沒覺得祖墳遷過來,跟預言哪裡合拍的,韋家發跡了是不假,“觀天下之瑰麗、了卻夙願”是什麼?
“——不過,也可能是為了在我死後,讓我見證的。”韋不宣說這話時,笑得明媚。他總是有自信氣魄,認為自己受得起這些禮遇。
所以在他死後,白婉儀不惜千里,將他的屍骨送回,安葬於此。
。
她在遍地荒墳中站著,出了一會兒神,才解下披風,蓋在那半個殘骨上,重新埋入塵土中,一抔抔黃土,將昔日意氣少年掩蓋,與這晴天朗日深深隔絕。
做完這一切,她坐在墳頭前,揭開酒罈蓋子,濃郁的酒香發散出來。
她品了一口,以前給蕭懷瑾講故事說,這酒喝了以後,先是覺得快哉落淚,有美人兮偎偎我懷,五陵風流把盞言歡。然後是覺得悲哉落淚,世間至悲莫過於壯志難酬,與天地問窮途無道。
可是如今喝了,卻也沒那麼多澎湃心cháo,只覺得一了夙願。
她將酒又灑在了墳頭前,長風萬里,將酒香也帶去了遙遠的地方。
“這是我得來的。”
她已經長成與他們並肩高的樹,以後可以不再眷戀那來自父兄的風雨遮擋,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足夠堅強,保護自己和重要的人。
以後她還要將醫隊壯大,去很多地方,去見識那些風土人情,去寫就異物志,讓不能出門的天下女子,都可以看到千般風光、萬種風情,可以胸懷百川,不拘於宅牆。
“不知是你的姐姐還是妹妹,我把她葬在了張家女祠旁。她走的挺高興。”
曠世長風拂過連綿千里的山脈,天地久低昂,寂靜無聲。
以前她喜歡抓著韋不宣說很多話,仿佛有問不完的問題,會問到韋不宣叫她祖宗求她放過的地步。
如今她長大了,這兩年出宮,脫離了那個牢籠桎梏,卻也話少了。
一人一墳相對而坐,只有呼嘯的風聲,心中有千萬意,卻不必言說。
敬完了酒,坐到斜陽夕照,白婉儀才起身,酒罈子放在原地,她走到馬前,翻身上馬,準備離去。
這是一個酒肆。
差不多有十年左右,她不敢進這個地方。
如今酒肆的門虛掩著,門板上紋理粗糙,裂開滄桑的紋路,偶見蟻蟲在其中爬動。
白婉儀伸出手,推開了這破敗的門。
酒肆中沒有人,隨處可見是陳舊,再不復她少時跟隨韋不宣來此的熱鬧。也是,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裡地處邊境,仗也不知打了多少輪,絲路早都沒有人通商。
屋子裡還陳設著那些木頭案幾,只不過上面多了很多溝溝鑿鑿的痕跡。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忽然一個蒼老的聲音自內間響起:“要買什麼酒?”
年近花甲的老人掀開帘子,從內屋裡走出來,面容如那些案幾一樣,布滿了皴皺的紋路。
他腰背佝僂,頭髮花白,站在那裡,逆著外頭天光,看向白婉儀。
那個曾經走南闖北的江湖豪傑,也已遲暮。
白婉儀看見他,儘管歲月蜿蜒,卻依稀可辨認出他壯年時的模樣,她道:“我要您這裡最好的酒。”
老頭沒說什麼,彎身從櫃廂後面提了一個小壇出來,上面印著酒封。白婉儀看了一眼:“不是這個。”
真是很奇怪,她一向心平氣靜,此時聲音卻按捺不住有點輕微的抖:“我要英雄淚。”
那老頭聽了,臉上的表情有一瞬複雜,他皺了皺眉,似乎是聽到什麼煩心事,轉身擺了擺手:“那個早沒釀了。這世上可沒人能喝得了。這個酒你買不買?不買就走吧。”
白婉儀卻沒有走,仍然站在那裡,背著光,輕聲道:“您還記得……當年雲中郡的韋氏公子不宣嗎?”
老頭不耐的神情似乎僵了一下,蹣跚的腳步頓住,緩緩望向她。
逆著光,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有點看不清。
逆光的女子儀容素淨,風塵僕僕,眼眸靜如秋水,卻流動了滄桑,她的身影纖細楚楚,又莫名熟悉,仿佛與多年前韋不宣帶來的那個小孩兒重疊了。
老頭愕然,聲音卡在嗓子眼裡,良久怔問道:“你……是那個……小碗兒?”
他看到白婉儀點了點頭。
他有些想不起她的名字,眼中情緒幾重變換,終是喜不自禁,哈哈大笑:“真是你,你都這麼大了啊!”
又似感慨道:“是該這麼大了,十五年過去了。唉,是真覺得老了,你看,你都是成家的年紀了。這些年你去哪裡了?應該是離開朔方了吧,都不回來看看,現在世道這麼亂,這裡三天兩頭的打仗,怎麼還回來了?”
他絮絮叨叨不停,見到了親切故人,那些生活的煩悶都消散,有很多想問的,一時也問不盡,猜測她應該是遠嫁了,又不免擔憂:“這額頭上是怎麼了,該不是和夫家吵了,回娘家了吧?”
白婉儀笑了笑,搖搖頭:“我剛從關寧回來,受了點傷。”
“這兩年不太平,讓你碰上了,”老頭聽到關寧,笑容有些微斂,忽然想起什麼,怔了一下:“你……該不會,就是前兩天,雞鹿塞……你帶頭?”
他因這猜測一時忘了組織言辭,說得磕磕巴巴,白婉儀點了點頭:“本是在附近軍營,西魏人來時,關寧縣困危,又不忍見邊境失地百姓被抓,就抵抗了一陣子。”
多少士兵從戰場上活著回來,喜歡在喝酒中侃侃而談,回憶生死交錯的驚險。可她只是如常地說了這件事。
而他聽聞此言,怔然而立,目光悵悵的,似乎透過她在回憶什麼。
“做得好,”他默然道,良久又笑了笑,臉上紋路綻開:“那小子當年沒白疼你。”
在他盈滿笑意的眼中,仿佛隱隱見有淚光。而後他沒說什麼,轉過了身離開,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步子輕鬆,還哼著曲兒,手中抱著一壇未開封的酒。
“老頭子窮,沒什麼好慶賀的,還有一壇這個,是壓箱底的寶貝,給你,拿去吧。”他大笑著,將酒罈塞給她:“我最後釀的一壇英雄淚,本來想等以後要閉眼的時候,給自己喝。現在送你了。”
“這酒,你配喝。”他目光和煦,透出溫溫的笑意。
白婉儀一怔,伸出雙手。她細長的手上有些粗繭和傷痕,反而有種歲月打磨的美。
這酒,她小時候跟著韋不宣見過幾次,那時他貪杯,跟她說小姑娘家就不要喝酒了。
她接過了這壇酒,抬起頭道:“您以後,還是可以繼續釀這酒的。總還有人,想要喝它。”
那老闆笑而不言。
直到白婉儀走出酒肆,推開門,晴光一瞬涌滿屋內,還能聽到他低聲的哼唱,那是他年輕時走南闖北,快意恩仇,聽到的江湖之曲。
“——身世何求?算七十迎頭合罷休。謾繞堤旌纛……”
好些年沒有這般暢意。
落日熔金,暮光藹藹。出了朔方城,往西北而去,長河孤煙下,千里漠北上一騎塵埃,馬蹄蹬踏,臨到一片村頭時,漸漸慢了下來。
并州西有很多村落,有一處坐落了韋氏的祖墳。百餘年前,晉國初立,韋家發跡,請高人定風水,說韋家的墳冢可以放在朔方城西邊,背靠祁連,雄踞關西,氣勢閶闔,胸襟睥睨。
——“可見天下之瑰麗,可了畢生之夙願。”
韋家如此照做了,力排眾議,遷祖墳於朔方西。此後韋貴妃入宮,韋氏一門飛黃騰達,咸泰年間取代廣平宋氏,成為京城門閥之首;韋晴嵐嫁入東宮,連太子都不能說她什麼。
如今的韋氏墳冢,當然早已荒蕪,守墓人已經不知所蹤。黃土起伏,碑石早已不再,因年歲久遠,風沙也大,許多墳頭都已經吹平了,上面長了些雜糙,枯黃卻頑強招搖。
也有很多還隆起的墳頭,被西魏人翻了出來——胡人過境時,得知此處是盛極一時的韋氏祖墳,便起了心思掘墓,尋找裡面值錢的陪葬寶貝。
白婉儀早料到他們會掘墳,然而那時退守雞鹿塞,來不及,她掙扎了片刻,放棄了這裡。
如今黃土墳上,被西魏人遺留了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屍骨,還有被撬了金銀飾品的漆器。
白婉儀在遍地大開的棺槨和屍骨中找尋,在一塊金絲楠殘木後,終於找到了一半身子的殘骨,果然是被西魏人挖出來,見沒有陪葬品,就隨便扔了。
如今想來,那高人叫遷墳,委實不安好心——若邊關戰事不利,胡人入境,少不得被掘墳棄屍,難怪正月之禍後,韋不宣急忙帶私兵趕了過來。
曾經韋不宣也奇怪,說,沒覺得祖墳遷過來,跟預言哪裡合拍的,韋家發跡了是不假,“觀天下之瑰麗、了卻夙願”是什麼?
“——不過,也可能是為了在我死後,讓我見證的。”韋不宣說這話時,笑得明媚。他總是有自信氣魄,認為自己受得起這些禮遇。
所以在他死後,白婉儀不惜千里,將他的屍骨送回,安葬於此。
。
她在遍地荒墳中站著,出了一會兒神,才解下披風,蓋在那半個殘骨上,重新埋入塵土中,一抔抔黃土,將昔日意氣少年掩蓋,與這晴天朗日深深隔絕。
做完這一切,她坐在墳頭前,揭開酒罈蓋子,濃郁的酒香發散出來。
她品了一口,以前給蕭懷瑾講故事說,這酒喝了以後,先是覺得快哉落淚,有美人兮偎偎我懷,五陵風流把盞言歡。然後是覺得悲哉落淚,世間至悲莫過於壯志難酬,與天地問窮途無道。
可是如今喝了,卻也沒那麼多澎湃心cháo,只覺得一了夙願。
她將酒又灑在了墳頭前,長風萬里,將酒香也帶去了遙遠的地方。
“這是我得來的。”
她已經長成與他們並肩高的樹,以後可以不再眷戀那來自父兄的風雨遮擋,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足夠堅強,保護自己和重要的人。
以後她還要將醫隊壯大,去很多地方,去見識那些風土人情,去寫就異物志,讓不能出門的天下女子,都可以看到千般風光、萬種風情,可以胸懷百川,不拘於宅牆。
“不知是你的姐姐還是妹妹,我把她葬在了張家女祠旁。她走的挺高興。”
曠世長風拂過連綿千里的山脈,天地久低昂,寂靜無聲。
以前她喜歡抓著韋不宣說很多話,仿佛有問不完的問題,會問到韋不宣叫她祖宗求她放過的地步。
如今她長大了,這兩年出宮,脫離了那個牢籠桎梏,卻也話少了。
一人一墳相對而坐,只有呼嘯的風聲,心中有千萬意,卻不必言說。
敬完了酒,坐到斜陽夕照,白婉儀才起身,酒罈子放在原地,她走到馬前,翻身上馬,準備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