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三年前,那些個留了牌子的秀女,一些個身子健壯的,便是被皇上賜給了軍中不少建功立業而又無處解決婚事的將領為妻,這些將領身上都有品級,全是靠著軍功一步步升上來的,各個都有好本事,只是因為常年戍守邊關而耽誤了終身大事。
濟王爺也有心做媒,只是這好幾十個將領,一時間還真找不到那麼多的適婚女子,就算找著了,一聽這是打仗的,就算姑娘願意,人家父母也是不願意的,況且濟王爺又不願委屈了這些為他賣命的屬下。
皇上賜婚可謂是解了燃眉之急了,雖說這些官員多少都有些不願意,但皇上賜婚考慮得也周到,多是給那些家中無父無母無姊妹兄弟的將領賜婚,這些將領多是濟王爺的親衛,而女子身份也與將領的品級相當,這就好比嫁了個女兒多個兒子一般,一時間那些官員們也無二話了。
將領們雖在京中無恆產,但在皇上那裡得的賞賜加上戰獲,也都是小有資產的,且這些漢子們在邊關呆了這麼長時日,因著濟王爺軍中並無軍妓這一說,這些將領們每日見的不是糙漢子就是糙漢子,賜婚的女子嫁過去之後,他們難得得了一個美嬌娘,還不是捧在手心裡怕磕壞了似的護著,便是眾人脾氣各不相同,可娶了這麼柔嫩的小嬌妻,那個不是小心翼翼的怕委屈了妻子一般,是以只要是那些女子有心過日子,自然會好好相處。
別看嫁的是個粗人,但他們直屬於濟王爺管著,紀律嚴明極守規矩,屋內除了濟王爺賜下的通房之外,並無其他女人,簡單就這一點,就足夠人羨慕嫉妒得了,更別提還不用伺候婆母,孝敬公爹,只需好好伺候丈夫生兒育女就是了。
是以不少夫妻都是恩恩愛愛的黏膩得緊,這些嫁女兒的官員一看女兒小日子過得好,就更是滿意了。所幸皇上賜婚之前多有打聽這些秀女的名聲,是以促成怨偶的還是沒有的。
成婚完畢後不久,濟王爺就帶著嬌妻和屬下去了西北了,雖是現在兩國邊境友好,但不知從哪裡又冒出來許多流寇,濟王爺一行便是前去剿匪順帶提皇上去將邊境各城鎮的防線重建好,這一去每個三五年是回不來的,是以不少將士便是攜家帶口的前往,阿婉的二哥亦是如此。
而早在去年,阿婉的二哥就已經喜獲長子,這會子又懷上了,若是個女兒的話便就是兒女成雙了,阿婉心裡雖是開心,可不免又有些疑惑,前頭剛剛將濟王妃有孕的消息傳來,這會子又來個好消息,西北到京都也沒有這麼快罷?
這兩個消息當然是在一封信里說的了,可皇上怎麼會與阿婉說呢,乾笑道,「呵呵,好消息自然要快馬加鞭嘛。」
阿婉也不戳破他,先讓念念帶著心心到花園裡摘花去,才轉而與皇上提起了旁的話題,「皇上,方貴人昨日來昭陽宮,求臣妾給個恩典。」
自太后娘娘去年去了山水宜人的南方養病之後,這宮裡真就是阿婉獨大了,這三年間斷斷續續也私下放了不少妃嬪出去,除了膝下有子的那幾個外,這方貴人守了三年,也算是死心塌地的了。
皇上點點頭,「過幾日安排她去守皇陵罷。」
畢竟皇上對這些女子還是有愧的,或許對阿婉來說自己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但對這些女子來說,皇上是再不負責任的了,沒得讓人在皇宮裡守一輩子的活寡,是以這些妃嬪多是以守皇陵的名義出去,而後假借病逝,換個身份再重新生活,只要一輩子不回到京都來是不會被人發現的,不管她們是重新嫁人或是遊歷一番,皇上都安排了一人跟著,以保證這些前妃嬪的安全,也算是對她們最後一點責任罷。
現在這偌大的皇宮裡留在宮中的妃嬪屈指可數,而年前,林昭儀與張榮華這兩位留於宮中的妃嬪也已經升到了四妃的位置,可阿婉卻是覺著,這皇宮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
今年的選秀依舊沒有舉行,眾人即便是不說,但心裡都是默認了皇上已經不能人道這事兒了,加上不時的還遣了妃嬪出去守皇陵,許多人家暗自猜想著皇上莫不是心理更為扭曲了把?思及此更是無心將女兒送進宮來,對於皇上罷選還是大大的舒了一口氣呢。
時至皇上生辰,這一回的壽辰阿婉卻是為皇上好生準備了一番,外頭那些流言雖是沒有擺在明面兒上說,但想到朝堂之上那些個大臣還不知私底下怎麼編排皇上,阿婉心裡就氣悶得緊。
可是誰也沒想到皇上壽辰這好日子,宮宴開始還沒到半個時辰,一直是滿臉笑意的皇上卻是突然倒地不起,引得眾人一片驚惶。
身為貴妃的阿婉卻是極其冷靜的讓人將皇上抬回正乾宮去,又遣人將太醫速速請過去,而後將參加宮宴的人安排妥當之後,才往昭陽宮去,眾人對於皇上突然昏厥一事議論紛紛之時,又免不了為阿婉這冷靜沉著處變不驚的氣度所折服。
阿婉是不知道眾人是如何想的,只有她指甲掐入手心的痕跡,才說明阿婉並不如面上所表現出來的那般冷靜,其實她比誰都要緊張擔心,就是因為如此,她才更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管皇上是什麼情況,她都不能讓皇上有後顧之憂。
太醫診斷後,只言皇上這回是舊疾復發,雖說皇上還是正值年輕力壯的時候,但這舊疾畢竟纏了皇上多年了,除了好生修養意外,更是不能太過勞累,若是舊疾一直反覆就不僅僅是昏厥這麼簡單了。
濟王爺也有心做媒,只是這好幾十個將領,一時間還真找不到那麼多的適婚女子,就算找著了,一聽這是打仗的,就算姑娘願意,人家父母也是不願意的,況且濟王爺又不願委屈了這些為他賣命的屬下。
皇上賜婚可謂是解了燃眉之急了,雖說這些官員多少都有些不願意,但皇上賜婚考慮得也周到,多是給那些家中無父無母無姊妹兄弟的將領賜婚,這些將領多是濟王爺的親衛,而女子身份也與將領的品級相當,這就好比嫁了個女兒多個兒子一般,一時間那些官員們也無二話了。
將領們雖在京中無恆產,但在皇上那裡得的賞賜加上戰獲,也都是小有資產的,且這些漢子們在邊關呆了這麼長時日,因著濟王爺軍中並無軍妓這一說,這些將領們每日見的不是糙漢子就是糙漢子,賜婚的女子嫁過去之後,他們難得得了一個美嬌娘,還不是捧在手心裡怕磕壞了似的護著,便是眾人脾氣各不相同,可娶了這麼柔嫩的小嬌妻,那個不是小心翼翼的怕委屈了妻子一般,是以只要是那些女子有心過日子,自然會好好相處。
別看嫁的是個粗人,但他們直屬於濟王爺管著,紀律嚴明極守規矩,屋內除了濟王爺賜下的通房之外,並無其他女人,簡單就這一點,就足夠人羨慕嫉妒得了,更別提還不用伺候婆母,孝敬公爹,只需好好伺候丈夫生兒育女就是了。
是以不少夫妻都是恩恩愛愛的黏膩得緊,這些嫁女兒的官員一看女兒小日子過得好,就更是滿意了。所幸皇上賜婚之前多有打聽這些秀女的名聲,是以促成怨偶的還是沒有的。
成婚完畢後不久,濟王爺就帶著嬌妻和屬下去了西北了,雖是現在兩國邊境友好,但不知從哪裡又冒出來許多流寇,濟王爺一行便是前去剿匪順帶提皇上去將邊境各城鎮的防線重建好,這一去每個三五年是回不來的,是以不少將士便是攜家帶口的前往,阿婉的二哥亦是如此。
而早在去年,阿婉的二哥就已經喜獲長子,這會子又懷上了,若是個女兒的話便就是兒女成雙了,阿婉心裡雖是開心,可不免又有些疑惑,前頭剛剛將濟王妃有孕的消息傳來,這會子又來個好消息,西北到京都也沒有這麼快罷?
這兩個消息當然是在一封信里說的了,可皇上怎麼會與阿婉說呢,乾笑道,「呵呵,好消息自然要快馬加鞭嘛。」
阿婉也不戳破他,先讓念念帶著心心到花園裡摘花去,才轉而與皇上提起了旁的話題,「皇上,方貴人昨日來昭陽宮,求臣妾給個恩典。」
自太后娘娘去年去了山水宜人的南方養病之後,這宮裡真就是阿婉獨大了,這三年間斷斷續續也私下放了不少妃嬪出去,除了膝下有子的那幾個外,這方貴人守了三年,也算是死心塌地的了。
皇上點點頭,「過幾日安排她去守皇陵罷。」
畢竟皇上對這些女子還是有愧的,或許對阿婉來說自己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但對這些女子來說,皇上是再不負責任的了,沒得讓人在皇宮裡守一輩子的活寡,是以這些妃嬪多是以守皇陵的名義出去,而後假借病逝,換個身份再重新生活,只要一輩子不回到京都來是不會被人發現的,不管她們是重新嫁人或是遊歷一番,皇上都安排了一人跟著,以保證這些前妃嬪的安全,也算是對她們最後一點責任罷。
現在這偌大的皇宮裡留在宮中的妃嬪屈指可數,而年前,林昭儀與張榮華這兩位留於宮中的妃嬪也已經升到了四妃的位置,可阿婉卻是覺著,這皇宮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
今年的選秀依舊沒有舉行,眾人即便是不說,但心裡都是默認了皇上已經不能人道這事兒了,加上不時的還遣了妃嬪出去守皇陵,許多人家暗自猜想著皇上莫不是心理更為扭曲了把?思及此更是無心將女兒送進宮來,對於皇上罷選還是大大的舒了一口氣呢。
時至皇上生辰,這一回的壽辰阿婉卻是為皇上好生準備了一番,外頭那些流言雖是沒有擺在明面兒上說,但想到朝堂之上那些個大臣還不知私底下怎麼編排皇上,阿婉心裡就氣悶得緊。
可是誰也沒想到皇上壽辰這好日子,宮宴開始還沒到半個時辰,一直是滿臉笑意的皇上卻是突然倒地不起,引得眾人一片驚惶。
身為貴妃的阿婉卻是極其冷靜的讓人將皇上抬回正乾宮去,又遣人將太醫速速請過去,而後將參加宮宴的人安排妥當之後,才往昭陽宮去,眾人對於皇上突然昏厥一事議論紛紛之時,又免不了為阿婉這冷靜沉著處變不驚的氣度所折服。
阿婉是不知道眾人是如何想的,只有她指甲掐入手心的痕跡,才說明阿婉並不如面上所表現出來的那般冷靜,其實她比誰都要緊張擔心,就是因為如此,她才更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管皇上是什麼情況,她都不能讓皇上有後顧之憂。
太醫診斷後,只言皇上這回是舊疾復發,雖說皇上還是正值年輕力壯的時候,但這舊疾畢竟纏了皇上多年了,除了好生修養意外,更是不能太過勞累,若是舊疾一直反覆就不僅僅是昏厥這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