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蕭嬛是個玲瓏心的,麗貴妃的一番話她自是有所領會,只是……
“此事本就與錦瀾表哥無關,依我看還是不要牽扯他進來的好。”
麗貴妃倒是知曉陳錦瀾心悅於蕭嬛,可眼下這個時候,哪裡顧得了什麼兒女情長的因果,一步錯,步步錯,她們與康敬侯府在外人眼中本就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更何況,如今這樣的光景也容不得外祖父袖手旁觀。
“康敬侯府避不開這場爭奪,這事必須讓母親知會外祖父一聲,讓他也做好打算,但凡那些人有異動,咱們就要先一步行動。”麗貴妃沉聲說道,卻也不願讓蕭嬛勞這個心,只道:“這事交由我來處理,你且安心養胎,說不得這也是你我的猜測罷了。”
蕭嬛點了點頭,摒棄心中對陳錦瀾的歉疚之心,畢竟眼下這樣的光景,一個弄不好,賠上的就是滿門,心思一轉,蕭嬛輕咬著下唇,與麗貴妃道:“姐姐,採選眼看就臨近了,我之前與你提及的顧婉柔你可還記得?”
“自是記得。”麗貴妃挑起了長眉,她可記得早前小九就托人遞了信進來,讓這顧婉柔進了二選就撤了名頭。
“她心悅東平王世子。”蕭嬛輕語而道,明澈的黑眸閃過一抹深意。
麗貴妃眨了眨眼睛,她當顧婉柔是寵著楚熠而來,畢竟顧氏一族乃是楚熠的外家,去不想這顧婉柔竟另生了心思,只是,這意怕是如不了,皇上本就對顧氏一族多加戒備,哪裡肯讓顧氏女與京中皇親聯姻,只是……麗貴妃沉浸深宮數年,心思早就百轉千回的靈透,眼下有這麼個可以做筏子的人在,她又怎肯不用,紅唇輕勾,麗貴妃似笑非笑道:“既那顧婉柔欣悅於東平王世子,我自是要全了她的一片心。”
蕭嬛與麗貴妃想到了一處,雖說此事行的不厚道,可那顧婉柔亦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在王府那些時日可不是想著法子去那東平王府,只恨不得與舒氏姐妹相稱。
“此事得好好謀算,我冷眼瞧著,那東平王世子對顧婉柔雖是無意,偏生卻吊著她,怕是相中了顧氏的軍權,卻礙於皇上不敢言明納顧婉柔進門。”蕭燎彎唇說道,心中這一步許是一枚險棋,可下好了,卻能扭轉一小個局面,畢竟讓皇上對東平王府加深戒備之心比之她們所作所為來的有用太多。
麗貴妃微眯著狹長的美眸,思索了許久,才道:“此事,說難也不難,難的是如何行事能不落痕跡,另外,此事須得在宮中成事,讓眾人瞧見,這般,皇上為了顧氏的顏面也得讓顧婉柔入東平王府的門,而後,這事究竟是何人所為皇上心中必然會有所猜忌,明面上看,與顧氏聯姻的東平王府卻是占了極大的便宜。”說罷,麗貴妃倚在軟塌之中,暗自謀算了一番,之後便於蕭嬛道:“我心中已有盤算,這事你無須插手,還是那句話,只管安心養你的胎,給我生出一個白胖可人的外甥來才是正道。”
109、
蕭嬛在宮內住了一月有餘,這期間,梁煬帝前往承香殿的次數卻是甚少,每日裡陪伴在他身側十次有八次是那位悅常在,倒是平日裡承香殿的賞賜緩緩不斷,讓人不敢小瞧了麗貴妃去。
麗貴妃也懶得與悅常在爭寵,只派人盯了梢,知曉她卻是有一些狐媚手段惑主,心中的防備越盛,除此之外,卻無甚動作,只每日裡守著蕭嬛。
“差不多該給母親遞給信兒了,讓她把生產嬤嬤安排妥當,早日送進宮裡來,我聽太醫說,你這一胎懷的極妥當,不出意外的話三月初六左右就會生產了。”在太醫請脈後,麗貴妃摸著蕭嬛的肚子說道,之後又想起了一件事:“辱娘也得讓母親安排好,這二件事絕不能出了意外。”
“母親早就安排妥當了,只是離三月初六且還有日子呢!這麼早送進宮來怕是不妥當。”蕭嬛軟聲說道,宮裡不比外面,她總不願讓姐姐為了自己授人以話柄。
麗貴妃聽了這話卻是拍了拍蕭嬛的手,笑道:“有什麼不妥當的,不早日送進宮裡才是不妥當,雖說產期是三月初六左右,可難保我這小侄兒不會一個淘氣早日跑出你肚子來,所以,有備無患還是好的。”
蕭嬛懷的第一胎,對這些事到底是沒有個章法的,見麗貴妃說的條條有理,也就聽之任之了。
麗貴妃與蕭嬛閒話了一會,見已到了午膳時間,便命人去布膳,卻不想她殿裡的大宮女巧月匆匆忙忙的從外面走了進來,難得的失了態,面色凝重至極。
“出了什麼事?”麗貴妃眉頭一擰,目光在巧月額角上的汗漬淡淡一掃,神情驟變,面色亦是跟著一沉。
巧月瞧了一眼四下伺候的宮人,麗貴妃明白其意,揮手便讓她們退下,之後招手示意巧月上前,再一次的問道:“怎麼這般匆匆忙忙的。”
“剛秦公公遞了信與許公公,皇上一早召了王太醫進宮,如今還沒有離開興德宮。”巧月壓低了聲音道。
麗貴妃愣了一下,忙問道:“早前一次皇上召太醫是哪一日?”
“正是前個兒,也是這位王太醫來請的脈。”巧月臉色發白,心裡慌得很。
“僅隔了一天,一天……”麗貴妃臉色亦有些發白,猛然聯想起梁煬帝這些日子以來的異樣,胸口驚跳不已,慌忙的扭頭看向眼中同樣帶著驚色的蕭嬛,握住了她的手,剛要開口,才想起巧月的存在,忙揮手讓她下去,之後才開了口:“皇上他……”
蕭嬛忽兒的抬手捂住了她的嘴,輕搖了搖頭:“靜觀其變,咱們不能輕舉妄動,皇上心裡有數,若不然,也不會瞞下王太醫進宮一事,咱們只能等。”
麗貴妃緩過了神,抓著蕭嬛的手一松,點著頭道:“你說的不錯,只是,那個悅常在不能留了。”麗貴妃眼底閃過一抹陰冷,黝黑的眼底像一口冰封枯井,若是讓外人瞧見此時的她,必然會心中生寒。
蕭嬛點著頭,在如今的時局,已容不得婦人之仁了,心下一酸,她竟是格外的想念楚熠,盼著他儘快得勝歸來,讓她也能安了心。
緊抿著薄唇,狹長的鳳眸微垂著,思緒在腦海里翻湧,好半響,蕭嬛才開了口,聲音喃喃:“得給二哥去信,讓他聯繫顧奕,外祖父那也得知會一聲,宮裡不能有異動,宮外卻不得不防。”
這話也是提醒了麗貴妃,正如蕭嬛所言,她們不能有任何異動,可宮外的人卻得趁早做好準備,然而,這個時候她卻不敢貿然使人遞信出去,怕的是皇上已有了防備。
“等母親進宮。”
“等母親進宮。”
蕭嬛與麗貴妃齊聲說道,二人知曉這是最安穩的法子,藉由送生產嬤嬤進宮來傳遞話語,也得讓母親來說服外祖父,錦瀾那裡是來不及做妥當安排了,眼下能依靠的只有掌握京郊軍營的外祖父。
“還有一人。”蕭嬛猛的睜大雙眼,只是那雙素來波光瀲灩的眸子裡卻異樣的平靜無波:“父王那裡也得遞個信,若他們得了先機,外祖父師出無名,父王,畢竟是皇上的胞兄,足矣打著……”
清君側,這三字麗貴妃懂,蕭嬛也懂,二人卻並未由口中說出,只對視了一眼,那一眼蘊含了太多未曾說出口的話,如東平王府與西寧王府不管哪個有異動,錦瑞王都可以打著清君側的名頭進行圍剿,占據最佳的時機,錦瑞王以軍功封王,在軍中素有威望,加以手握京郊軍營軍權的外祖父,這就成了一個必勝的局面。
“錦瑞王那你可有把握?”麗貴妃輕語問道,以京中盛傳錦瑞王父子的關係來看,她不知道小九到底有幾分的把握。
“沒有也得有,這事成否敗否皆要看天意了。”
蕭嬛低首看了看自己的肚子,闔眼苦笑著,她不想死,既重來一世,她怎能甘心重複上一世的命運。怎能甘心。
二月中旬,蕭三夫人以送生產嬤嬤與辱娘為名進宮,停留不過半盞茶的時間,同時遞進來了一個消息,東平與西寧二府先後派人與郗氏一族進行了接觸。
二月下旬,西南傳來了喜訊,南行撤兵,梁煬帝大悅,竟命三妃協理麗貴妃舉辦宮宴以示慶賀,除皇親國戚外,京中四品以上官員亦可攜家眷參加宮宴。
宮宴當日,蕭三夫人時隔十日後再次進宮,蕭嬛知曉錦瑞王妃林氏帶著顧氏婉柔赴宮宴。
“天意。”麗貴妃露出了近日以來最為愉悅的笑意,也許她們不必等了,若事成,東平王府狗急跳牆,一切便有定數。
鳳眸一凜,麗貴妃安排了自己的心腹巧月進行布局,之後牽著蕭嬛的手前往毓秀殿。
宮宴當晚,梁煬帝的興致明顯極高,與麗貴妃連飲了三杯酒,除了面容與身形消瘦了許多以外,精神頭比照之前卻是好上了不少,讓麗貴妃頗有些訝異,據她得到的消息,這半個月來皇上同樣每隔一天便召王太醫請脈一次,難不成,這是迴光返照?
“此事本就與錦瀾表哥無關,依我看還是不要牽扯他進來的好。”
麗貴妃倒是知曉陳錦瀾心悅於蕭嬛,可眼下這個時候,哪裡顧得了什麼兒女情長的因果,一步錯,步步錯,她們與康敬侯府在外人眼中本就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更何況,如今這樣的光景也容不得外祖父袖手旁觀。
“康敬侯府避不開這場爭奪,這事必須讓母親知會外祖父一聲,讓他也做好打算,但凡那些人有異動,咱們就要先一步行動。”麗貴妃沉聲說道,卻也不願讓蕭嬛勞這個心,只道:“這事交由我來處理,你且安心養胎,說不得這也是你我的猜測罷了。”
蕭嬛點了點頭,摒棄心中對陳錦瀾的歉疚之心,畢竟眼下這樣的光景,一個弄不好,賠上的就是滿門,心思一轉,蕭嬛輕咬著下唇,與麗貴妃道:“姐姐,採選眼看就臨近了,我之前與你提及的顧婉柔你可還記得?”
“自是記得。”麗貴妃挑起了長眉,她可記得早前小九就托人遞了信進來,讓這顧婉柔進了二選就撤了名頭。
“她心悅東平王世子。”蕭嬛輕語而道,明澈的黑眸閃過一抹深意。
麗貴妃眨了眨眼睛,她當顧婉柔是寵著楚熠而來,畢竟顧氏一族乃是楚熠的外家,去不想這顧婉柔竟另生了心思,只是,這意怕是如不了,皇上本就對顧氏一族多加戒備,哪裡肯讓顧氏女與京中皇親聯姻,只是……麗貴妃沉浸深宮數年,心思早就百轉千回的靈透,眼下有這麼個可以做筏子的人在,她又怎肯不用,紅唇輕勾,麗貴妃似笑非笑道:“既那顧婉柔欣悅於東平王世子,我自是要全了她的一片心。”
蕭嬛與麗貴妃想到了一處,雖說此事行的不厚道,可那顧婉柔亦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在王府那些時日可不是想著法子去那東平王府,只恨不得與舒氏姐妹相稱。
“此事得好好謀算,我冷眼瞧著,那東平王世子對顧婉柔雖是無意,偏生卻吊著她,怕是相中了顧氏的軍權,卻礙於皇上不敢言明納顧婉柔進門。”蕭燎彎唇說道,心中這一步許是一枚險棋,可下好了,卻能扭轉一小個局面,畢竟讓皇上對東平王府加深戒備之心比之她們所作所為來的有用太多。
麗貴妃微眯著狹長的美眸,思索了許久,才道:“此事,說難也不難,難的是如何行事能不落痕跡,另外,此事須得在宮中成事,讓眾人瞧見,這般,皇上為了顧氏的顏面也得讓顧婉柔入東平王府的門,而後,這事究竟是何人所為皇上心中必然會有所猜忌,明面上看,與顧氏聯姻的東平王府卻是占了極大的便宜。”說罷,麗貴妃倚在軟塌之中,暗自謀算了一番,之後便於蕭嬛道:“我心中已有盤算,這事你無須插手,還是那句話,只管安心養你的胎,給我生出一個白胖可人的外甥來才是正道。”
109、
蕭嬛在宮內住了一月有餘,這期間,梁煬帝前往承香殿的次數卻是甚少,每日裡陪伴在他身側十次有八次是那位悅常在,倒是平日裡承香殿的賞賜緩緩不斷,讓人不敢小瞧了麗貴妃去。
麗貴妃也懶得與悅常在爭寵,只派人盯了梢,知曉她卻是有一些狐媚手段惑主,心中的防備越盛,除此之外,卻無甚動作,只每日裡守著蕭嬛。
“差不多該給母親遞給信兒了,讓她把生產嬤嬤安排妥當,早日送進宮裡來,我聽太醫說,你這一胎懷的極妥當,不出意外的話三月初六左右就會生產了。”在太醫請脈後,麗貴妃摸著蕭嬛的肚子說道,之後又想起了一件事:“辱娘也得讓母親安排好,這二件事絕不能出了意外。”
“母親早就安排妥當了,只是離三月初六且還有日子呢!這麼早送進宮來怕是不妥當。”蕭嬛軟聲說道,宮裡不比外面,她總不願讓姐姐為了自己授人以話柄。
麗貴妃聽了這話卻是拍了拍蕭嬛的手,笑道:“有什麼不妥當的,不早日送進宮裡才是不妥當,雖說產期是三月初六左右,可難保我這小侄兒不會一個淘氣早日跑出你肚子來,所以,有備無患還是好的。”
蕭嬛懷的第一胎,對這些事到底是沒有個章法的,見麗貴妃說的條條有理,也就聽之任之了。
麗貴妃與蕭嬛閒話了一會,見已到了午膳時間,便命人去布膳,卻不想她殿裡的大宮女巧月匆匆忙忙的從外面走了進來,難得的失了態,面色凝重至極。
“出了什麼事?”麗貴妃眉頭一擰,目光在巧月額角上的汗漬淡淡一掃,神情驟變,面色亦是跟著一沉。
巧月瞧了一眼四下伺候的宮人,麗貴妃明白其意,揮手便讓她們退下,之後招手示意巧月上前,再一次的問道:“怎麼這般匆匆忙忙的。”
“剛秦公公遞了信與許公公,皇上一早召了王太醫進宮,如今還沒有離開興德宮。”巧月壓低了聲音道。
麗貴妃愣了一下,忙問道:“早前一次皇上召太醫是哪一日?”
“正是前個兒,也是這位王太醫來請的脈。”巧月臉色發白,心裡慌得很。
“僅隔了一天,一天……”麗貴妃臉色亦有些發白,猛然聯想起梁煬帝這些日子以來的異樣,胸口驚跳不已,慌忙的扭頭看向眼中同樣帶著驚色的蕭嬛,握住了她的手,剛要開口,才想起巧月的存在,忙揮手讓她下去,之後才開了口:“皇上他……”
蕭嬛忽兒的抬手捂住了她的嘴,輕搖了搖頭:“靜觀其變,咱們不能輕舉妄動,皇上心裡有數,若不然,也不會瞞下王太醫進宮一事,咱們只能等。”
麗貴妃緩過了神,抓著蕭嬛的手一松,點著頭道:“你說的不錯,只是,那個悅常在不能留了。”麗貴妃眼底閃過一抹陰冷,黝黑的眼底像一口冰封枯井,若是讓外人瞧見此時的她,必然會心中生寒。
蕭嬛點著頭,在如今的時局,已容不得婦人之仁了,心下一酸,她竟是格外的想念楚熠,盼著他儘快得勝歸來,讓她也能安了心。
緊抿著薄唇,狹長的鳳眸微垂著,思緒在腦海里翻湧,好半響,蕭嬛才開了口,聲音喃喃:“得給二哥去信,讓他聯繫顧奕,外祖父那也得知會一聲,宮裡不能有異動,宮外卻不得不防。”
這話也是提醒了麗貴妃,正如蕭嬛所言,她們不能有任何異動,可宮外的人卻得趁早做好準備,然而,這個時候她卻不敢貿然使人遞信出去,怕的是皇上已有了防備。
“等母親進宮。”
“等母親進宮。”
蕭嬛與麗貴妃齊聲說道,二人知曉這是最安穩的法子,藉由送生產嬤嬤進宮來傳遞話語,也得讓母親來說服外祖父,錦瀾那裡是來不及做妥當安排了,眼下能依靠的只有掌握京郊軍營的外祖父。
“還有一人。”蕭嬛猛的睜大雙眼,只是那雙素來波光瀲灩的眸子裡卻異樣的平靜無波:“父王那裡也得遞個信,若他們得了先機,外祖父師出無名,父王,畢竟是皇上的胞兄,足矣打著……”
清君側,這三字麗貴妃懂,蕭嬛也懂,二人卻並未由口中說出,只對視了一眼,那一眼蘊含了太多未曾說出口的話,如東平王府與西寧王府不管哪個有異動,錦瑞王都可以打著清君側的名頭進行圍剿,占據最佳的時機,錦瑞王以軍功封王,在軍中素有威望,加以手握京郊軍營軍權的外祖父,這就成了一個必勝的局面。
“錦瑞王那你可有把握?”麗貴妃輕語問道,以京中盛傳錦瑞王父子的關係來看,她不知道小九到底有幾分的把握。
“沒有也得有,這事成否敗否皆要看天意了。”
蕭嬛低首看了看自己的肚子,闔眼苦笑著,她不想死,既重來一世,她怎能甘心重複上一世的命運。怎能甘心。
二月中旬,蕭三夫人以送生產嬤嬤與辱娘為名進宮,停留不過半盞茶的時間,同時遞進來了一個消息,東平與西寧二府先後派人與郗氏一族進行了接觸。
二月下旬,西南傳來了喜訊,南行撤兵,梁煬帝大悅,竟命三妃協理麗貴妃舉辦宮宴以示慶賀,除皇親國戚外,京中四品以上官員亦可攜家眷參加宮宴。
宮宴當日,蕭三夫人時隔十日後再次進宮,蕭嬛知曉錦瑞王妃林氏帶著顧氏婉柔赴宮宴。
“天意。”麗貴妃露出了近日以來最為愉悅的笑意,也許她們不必等了,若事成,東平王府狗急跳牆,一切便有定數。
鳳眸一凜,麗貴妃安排了自己的心腹巧月進行布局,之後牽著蕭嬛的手前往毓秀殿。
宮宴當晚,梁煬帝的興致明顯極高,與麗貴妃連飲了三杯酒,除了面容與身形消瘦了許多以外,精神頭比照之前卻是好上了不少,讓麗貴妃頗有些訝異,據她得到的消息,這半個月來皇上同樣每隔一天便召王太醫請脈一次,難不成,這是迴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