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好啊,好啊。”寧三太太滿心歡喜,忙不迭應著。
“日後,”蔣修染停下腳步,“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度日吧。您說呢?”
寧三太太微一思忖,會過意來,“你說的對,我明白你的意思。往後,我不會拿那些瑣碎的家事來煩你們的。”
蔣修染卻是一笑,“哪裡還有瑣碎之事,您只管享受天倫之樂便是。”
寧三太太也笑起來,“是是是,你說得對。”往後的歲月,家事自有兒子兒媳打理,她只需含飴弄孫。有蔣修染這樣的人擺著,寧家及親朋怎麼會做讓他不快的事呢?
“我說的是心裡話,”蔣修染語氣和緩,“元娘平日很惦記您,只是她嘴笨,估計見了您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寧三太太含糊地應了一聲,心裡酸酸的。轉頭看到盛放的茉莉,這酸楚更濃。她這做母親的,是到今日才知道,女兒最愛的是這種花,最心儀的住處,是這樣一所遍植茉莉的宅院。
一方面,元娘福薄;另一方面,又最有福。
都說女子嫁人等同於二次投胎,元娘嫁對了人,自是再無悲苦。
**
入夏之後,襲朗傷病有復發之兆,告假在家調養,蔣修染則每日踩朝露而出,踏斜陽而歸。
寧三太太時常來府里,哄著外孫女,與女兒日益親近。想來不由唏噓,母女二人要到這時候才慢慢走近,情分漸深。
寧元娘得閒常去之處,自然還是襲府。先是去看襲朗是何情形,也看不出端倪。他那個人,大抵沒有忍不得的疼。私底下問香芷旋,香芷旋說你看他哪像有事的?把酒停一陣,傷病就好了一半,不用擔心的。
寧元娘清楚,四嫂是不想自己跟著擔心,由此想到了蔣修染。那也是個一身傷病的。
閒來便開始常常翻閱醫書,又請了大夫到家中,給蔣修染把脈,開出林林總總的藥膳。她讓藥膳師傅手把手地教自己,意在親手打理他的飲食。
寧三太太又點撥道:“得空也要多給他做幾件衣服。”
寧元娘卻道:“我針線尋常,還不如針線房的手藝好,給他做過兩件便罷手了。”
寧三太太啼笑皆非,戳著女兒的額頭道:“你這叫什麼想法?真是瞎心思。衣食都相同,若要攀比,哪裡有個盡頭?再說了,他又不是講究穿戴的,衣物只要針腳平整就行了。”
寧元娘想了想,不由汗顏,“還真是這麼回事呢。”
寧三太太剜了她一眼,“你總去襲府,沒見你四表嫂得空就做衣物鞋襪麼?她每年都給你姑姑做幾套衣物,你姑姑一說起來就眉開眼笑的。你四表嫂手藝再好,也不如自幼勤學苦練的繡娘吧?虧你跟她私交最好,竟不知學著些。”
寧元娘汗顏,“我記住了,日後也會常給您和爹爹做衣物的,好不好的,總是份心意。”
寧三太太哈哈地笑起來,“好似我跟你要衣服穿似的,好生服侍夫君就行了。”
“娘,”寧元娘握住母親的手,“謝謝您。這段日子,您大事小情都為我勞心勞力的,沒您點撥著,好多事我都轉不過彎來。”
一聲謝,險些把寧三太太的眼淚說出來,哽了哽才道:“要謝就謝你夫君吧,是他要我常來看看你和琳姐兒。”別的話她沒說,說不出口,盡心彌補女兒才最要緊。
寧元娘笑容清甜,“那是因為您打心底疼愛琳姐兒。”
此後,寧元娘愈發盡心地打理蔣修染的衣食起居,且會留心他平日的喜好。
夏末,她問蔣修染:“你能不能騰出兩天時間來?”
蔣修染頷首,“自然可以。有事?”
寧元娘巧笑嫣然,“想去西山別院住兩日,能賞臉陪我麼?”
“廢話。”蔣修染笑著捏一捏她的下巴。
兩日後,夫妻兩個帶著琳姐兒去了西山別院,當天只是在別院內外轉了轉,早早歇下。
翌日清晨,寧元娘催著蔣修染起身。
“起這麼早做什麼?”蔣修染語聲慵懶,將她摟在懷裡,不讓她動。
寧元娘笑道:“你有多久沒釣魚了?我給你帶來了漁具,想不想去?”
“真的?”蔣修染立時有了精氣神。
“這還有假?快起來。今日你釣魚,我做魚給你吃。”
“你去不去?”他啄了啄她的唇。
“當然要去的。”寧元娘披衣下地,“跟奶娘說過了,她會好生照看琳姐兒。”
半個時辰之後,夫妻兩個到了別院附近的那條河流岸邊。
今夏雨水充沛,水流愈發湍急。寧元娘不由遲疑,“你要是被沖走了可怎麼辦啊?”
惹得蔣修染哈哈大笑,“把我當紙糊的了?”
她見他渾不在意,知道是多慮了,便由他去,自己站在岸上,搖著扇子,一直凝視著他。
與上一次看他釣魚時相比,他看起來並無改變。專心於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煞是迷人。
他樂在其中,她看著亦是莫大的享受。
他吃過很多苦,蔣家在他年少時待他不公、不仁,如今及往後便不能怪他絕情。那幾年她不好過,他更不好過,卻在掙扎的心緒之下建功立業,掙得娶到她的機會,他付出太多,但她不需內疚說虧欠,因為往後很多年,她會心疼他、照顧他。
他如今是比她自己還重要的人。
蔣修染釣到幾條小魚、兩條大魚,見日頭有些毒了,便上岸來,攜妻子回了別院。
寧元娘去了小廚房,親手處理魚,準備做一道紅燒魚。
蔣修染尋了過去,“算了,讓廚房做吧。”
寧元娘一口回絕,“不。”
“其實吧,你做的魚不好吃,真的。”他到了她身後,環住她,一本正經地說。
寧元娘回頭瞪了他一眼,“每次你不想我做菜的時候,就會說我做的才不好吃,我到現在還上當的話,可真就是傻瓜了。”
“那你以為你多聰明啊?這大熱的天,偏要悶在廚房,跟自己有仇麼?”蔣修染低頭,咬了她耳廓一下。
“你不在這兒的話,小丫鬟會給我打扇,你偏要搗亂。”寧元娘轉身推他,“快出去,哄著你的寶貝女兒去。”
“行,我跟琳姐兒數落你不知好歹去。”他板過她的臉,親了親她的唇,“你還別說,做飯的小模樣兒挺好看。”
寧元娘失笑,“比不過你釣魚時好看。”
說的都是心裡話。眼中的彼此,永遠是最悅目風景。
午間,夫妻兩個相對而坐,享用著親手釣來親手烹製的鮮美的魚,俱是心滿意足的樣子。
“四哥會不會你那樣釣魚啊?”她問。
“會。”蔣修染如實道,“小時候,我們好幾個人,總跑到城外的河流釣魚,比試誰技高一籌——這釣魚講究不少門道。後來他越來越喜靜,更願意坐在岸邊釣魚——其實就是要安安靜靜地想點兒事情,我有一陣也是那樣。”
“日後,”蔣修染停下腳步,“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度日吧。您說呢?”
寧三太太微一思忖,會過意來,“你說的對,我明白你的意思。往後,我不會拿那些瑣碎的家事來煩你們的。”
蔣修染卻是一笑,“哪裡還有瑣碎之事,您只管享受天倫之樂便是。”
寧三太太也笑起來,“是是是,你說得對。”往後的歲月,家事自有兒子兒媳打理,她只需含飴弄孫。有蔣修染這樣的人擺著,寧家及親朋怎麼會做讓他不快的事呢?
“我說的是心裡話,”蔣修染語氣和緩,“元娘平日很惦記您,只是她嘴笨,估計見了您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寧三太太含糊地應了一聲,心裡酸酸的。轉頭看到盛放的茉莉,這酸楚更濃。她這做母親的,是到今日才知道,女兒最愛的是這種花,最心儀的住處,是這樣一所遍植茉莉的宅院。
一方面,元娘福薄;另一方面,又最有福。
都說女子嫁人等同於二次投胎,元娘嫁對了人,自是再無悲苦。
**
入夏之後,襲朗傷病有復發之兆,告假在家調養,蔣修染則每日踩朝露而出,踏斜陽而歸。
寧三太太時常來府里,哄著外孫女,與女兒日益親近。想來不由唏噓,母女二人要到這時候才慢慢走近,情分漸深。
寧元娘得閒常去之處,自然還是襲府。先是去看襲朗是何情形,也看不出端倪。他那個人,大抵沒有忍不得的疼。私底下問香芷旋,香芷旋說你看他哪像有事的?把酒停一陣,傷病就好了一半,不用擔心的。
寧元娘清楚,四嫂是不想自己跟著擔心,由此想到了蔣修染。那也是個一身傷病的。
閒來便開始常常翻閱醫書,又請了大夫到家中,給蔣修染把脈,開出林林總總的藥膳。她讓藥膳師傅手把手地教自己,意在親手打理他的飲食。
寧三太太又點撥道:“得空也要多給他做幾件衣服。”
寧元娘卻道:“我針線尋常,還不如針線房的手藝好,給他做過兩件便罷手了。”
寧三太太啼笑皆非,戳著女兒的額頭道:“你這叫什麼想法?真是瞎心思。衣食都相同,若要攀比,哪裡有個盡頭?再說了,他又不是講究穿戴的,衣物只要針腳平整就行了。”
寧元娘想了想,不由汗顏,“還真是這麼回事呢。”
寧三太太剜了她一眼,“你總去襲府,沒見你四表嫂得空就做衣物鞋襪麼?她每年都給你姑姑做幾套衣物,你姑姑一說起來就眉開眼笑的。你四表嫂手藝再好,也不如自幼勤學苦練的繡娘吧?虧你跟她私交最好,竟不知學著些。”
寧元娘汗顏,“我記住了,日後也會常給您和爹爹做衣物的,好不好的,總是份心意。”
寧三太太哈哈地笑起來,“好似我跟你要衣服穿似的,好生服侍夫君就行了。”
“娘,”寧元娘握住母親的手,“謝謝您。這段日子,您大事小情都為我勞心勞力的,沒您點撥著,好多事我都轉不過彎來。”
一聲謝,險些把寧三太太的眼淚說出來,哽了哽才道:“要謝就謝你夫君吧,是他要我常來看看你和琳姐兒。”別的話她沒說,說不出口,盡心彌補女兒才最要緊。
寧元娘笑容清甜,“那是因為您打心底疼愛琳姐兒。”
此後,寧元娘愈發盡心地打理蔣修染的衣食起居,且會留心他平日的喜好。
夏末,她問蔣修染:“你能不能騰出兩天時間來?”
蔣修染頷首,“自然可以。有事?”
寧元娘巧笑嫣然,“想去西山別院住兩日,能賞臉陪我麼?”
“廢話。”蔣修染笑著捏一捏她的下巴。
兩日後,夫妻兩個帶著琳姐兒去了西山別院,當天只是在別院內外轉了轉,早早歇下。
翌日清晨,寧元娘催著蔣修染起身。
“起這麼早做什麼?”蔣修染語聲慵懶,將她摟在懷裡,不讓她動。
寧元娘笑道:“你有多久沒釣魚了?我給你帶來了漁具,想不想去?”
“真的?”蔣修染立時有了精氣神。
“這還有假?快起來。今日你釣魚,我做魚給你吃。”
“你去不去?”他啄了啄她的唇。
“當然要去的。”寧元娘披衣下地,“跟奶娘說過了,她會好生照看琳姐兒。”
半個時辰之後,夫妻兩個到了別院附近的那條河流岸邊。
今夏雨水充沛,水流愈發湍急。寧元娘不由遲疑,“你要是被沖走了可怎麼辦啊?”
惹得蔣修染哈哈大笑,“把我當紙糊的了?”
她見他渾不在意,知道是多慮了,便由他去,自己站在岸上,搖著扇子,一直凝視著他。
與上一次看他釣魚時相比,他看起來並無改變。專心於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煞是迷人。
他樂在其中,她看著亦是莫大的享受。
他吃過很多苦,蔣家在他年少時待他不公、不仁,如今及往後便不能怪他絕情。那幾年她不好過,他更不好過,卻在掙扎的心緒之下建功立業,掙得娶到她的機會,他付出太多,但她不需內疚說虧欠,因為往後很多年,她會心疼他、照顧他。
他如今是比她自己還重要的人。
蔣修染釣到幾條小魚、兩條大魚,見日頭有些毒了,便上岸來,攜妻子回了別院。
寧元娘去了小廚房,親手處理魚,準備做一道紅燒魚。
蔣修染尋了過去,“算了,讓廚房做吧。”
寧元娘一口回絕,“不。”
“其實吧,你做的魚不好吃,真的。”他到了她身後,環住她,一本正經地說。
寧元娘回頭瞪了他一眼,“每次你不想我做菜的時候,就會說我做的才不好吃,我到現在還上當的話,可真就是傻瓜了。”
“那你以為你多聰明啊?這大熱的天,偏要悶在廚房,跟自己有仇麼?”蔣修染低頭,咬了她耳廓一下。
“你不在這兒的話,小丫鬟會給我打扇,你偏要搗亂。”寧元娘轉身推他,“快出去,哄著你的寶貝女兒去。”
“行,我跟琳姐兒數落你不知好歹去。”他板過她的臉,親了親她的唇,“你還別說,做飯的小模樣兒挺好看。”
寧元娘失笑,“比不過你釣魚時好看。”
說的都是心裡話。眼中的彼此,永遠是最悅目風景。
午間,夫妻兩個相對而坐,享用著親手釣來親手烹製的鮮美的魚,俱是心滿意足的樣子。
“四哥會不會你那樣釣魚啊?”她問。
“會。”蔣修染如實道,“小時候,我們好幾個人,總跑到城外的河流釣魚,比試誰技高一籌——這釣魚講究不少門道。後來他越來越喜靜,更願意坐在岸邊釣魚——其實就是要安安靜靜地想點兒事情,我有一陣也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