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根據劉鎮宇的命令,查理曼可以得到一百名自願跟隨的隨從。

  查理曼的三個兒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在另一個世界的歷史上,丕平和小查理將于于810年和811年去世)和廣大的法蘭克貴族、人民都默默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丕平、路易和小查理在查理曼和劉鎮宇的監督下(羅馬教皇阿德利安一世被請到了旁邊的貴賓席,旁看了整個過程。他最後惆悵地回到羅馬,鬱鬱寡歡,於新曆四十八年去世,比在另一個世界的歷史早死了四年),繼任了各自的王位後就灑淚將自己的父親送過了大秦和法蘭克的邊界線-易北河,送去了漢堡港。

  安塞姆伯爵、艾吉哈爾德爵士等隨從已經分別登上了兩艘大秦海軍的遠洋運輸艦,碼頭上只剩下了查理曼。

  “查理,不要過於自責。去了以後好好修養。奧德島的風景非常優美,是個修養的好去處。”劉鎮宇緊緊地抓住查理曼的手,“其實你我沒有什麼勝利者和失敗者,在時間面前,我們都是失敗者。”

  艦隊在劉鎮宇的眼裡越來越遠,最後消失在一片海鷗飛舞的天地之間。劉鎮宇的心仿佛是被抽空了一般,沒著沒落的。所有的主角都已經散場了,只剩下自己孤家一人了。

  新曆四十七年四月,劉鎮宇回到建昌,十月,在大會堂里,劉鎮宇宣布封劉惠平為燕王,封地在北美洲費州,封劉遠平為魏王,封地在中美洲墨州,封劉順平為亞美尼亞王國國王,劉穆平為保加利亞王國國王、劉士平為匈牙利王國國王,劉維平為斯洛伐克王國國王,幾個公主和他們的夫君則願意的就被封到了加勒比海地區,不願意的則以國民的身份定居大秦各地。

  而最重要的宣布則是眾人早就心知肚明的決定-立劉興平為王儲。

  在這次會議上劉鎮宇提議,國民代表大會通過,在《大憲章》新增一條:大秦領土之內無封地。

  會後,劉鎮宇送走了自己的一個又一個兒女,最後和明珠王妃悄然地回到了基輔。

  新曆五十年,時間匆匆地又過了三年,歷史的車輪依然向前滾動著。

  在基輔城洛河邊上的王家城堡里,一個身穿白袍老人在可以看到洛河風景的花園裡走動著,他的腳步顯得蹣跚和緩慢,後面緊緊地跟著幾名衛士和一名持筆的書記官。

  老人慢慢地走到花園的陽台上,痴迷地看著遠處如畫的山河,身影就仿佛定在那裡了一樣,再也挪不動了。

  在這個時候,一個年輕人輕輕地走了進來,他身穿一身灰青色的大衣,手裡拿著一疊文件。

  他阻止了旁人的喊聲和打擾,輕輕地走到老人的旁邊,也那麼呆呆地看著老人和他身後的山河。

  “江山如畫,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老人發出了一聲感嘆,他轉過頭,看了一眼另一邊的書記官,“繼續,繼續我的回憶錄。”

  “是的陛下!”持筆的書記官恭敬地答道。

  “任何一個英雄不管他在生的時候如何的豪氣萬丈,他最終還是逃不過時間的討伐,最終逃不過歷史的審判。”老人看著洛河,點著頭說道。

  “其實歷史是屬於那些有遠大夢想的人。易常勝、曼蘇爾、君士坦丁五世、查理曼,歷史將只記得這些英雄的名字。英雄,是不論成敗的。和他們處在一個時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是感到何等的榮幸呀。”

  說到這裡,搖頭晃腦的老人看到了後面的年輕人。

  “興平來了!”

  “是的,父親。今天你的精神很好。”

  “是啊,很好。你這次給我帶來了什麼情報?”劉鎮宇問道。

  “是大唐過來的消息。”

  “哦,明珠,過來一起聽聽。”劉鎮宇招呼在一旁泡茶的明珠王妃。

  “在經過數年的混戰後,吐蕃人終於向大唐投降了。新曆四十七年,筋疲力盡的吐蕃眾貴族向大唐請降。唐皇將六十二家吐蕃貴族封為土司,立密宗活佛六人,分駐六大名寺,派遣駐吐蕃大臣領兵六千駐邏些,主持吐蕃各土司的調理和管理。各吐蕃貴族和密宗寺院在邏些城承認大唐對土司和活佛合法性的冊立。”劉興平簡單地念著情報上的東西。

  劉鎮宇點點,自從大唐收復南詔,薛裕打通和南詔之路,對吐蕃進行全面封鎖開始,吐蕃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吐蕃的普通老百姓吃吃青稞和羊肉就可以了,但是吐蕃貴族們就不能忍受這種煎熬了。孫波如和多彌地區的貴族最先亂起來,他們殺死赤松德贊贊普派來的官員,向大唐請降。

  赤松德贊一時大怒,立即派兵鎮壓。可軍隊剛過拉里崗,伍如和葉如的貴族又亂了。他們衝進邏些城,殺死了赤松德贊贊普。

  於是乎,擁護赤松德贊贊普和反抗贊普的貴族們開始廝殺起來,戰火蔓延了整個吐蕃,就連象雄和羊同都沒有倖免。

  大唐和印度王國、阿富汗王國在旁邊看了數年的熱鬧,終於在雙方精疲力竭時,由大唐出頭,和幾個佛教密宗人士一起把這些個大傷元氣的貴族拉在一起,確定了吐蕃新的政局。

  雙方貴族對這些還比較滿意,而贊普的後裔在戰亂中也被殺得一乾淨,沒人來說不是了,於是,吐蕃就這樣歸於了大唐,也成就了唐皇李臨的功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