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頁
沒有什麼詳細的規章制度,也沒有頒布新的律法,在他們控制的城池內,都有些混亂,更別說地方縣鎮,還是在用隋律,或是鄉下約定俗成的宗法制度,規範百姓的行為。
他杜伏威稱霸一方或許可以,讓他真正做諸侯王,頒布條令,從此治理民政和經濟,搞朝廷那一套三省六部之類的,不論是政治素養,視野見識,知識能力等待,都是不夠的。
杜伏威看著闞凌和謀士,輕嘆道:「你說我們當日起兵是為了什麼?」
闞凌愣了一下,脫口而出道:「當然是推翻昏君楊廣,帶著族人能夠在亂世中活下去,有衣穿,有飯吃,沒有官府欺壓!」
杜伏威道:「楊廣早就死了,北方已經統一,都是羅昭雲的新朝廷了,聽許多從北方南下的商旅說,目前北方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百廢待興,沒有了戰亂和盜賊,比我們江南之地,各自為戰,藩王割據的局面好多了,我們現在聯合起來,對抗北方朝廷,真的正確嗎?」
闞凌聞言後,怔怔說不出話來。
因為杜伏威的話,說的有道理,對於沒有讀過多少書的闞凌而言,他想要反駁,也照不出理由了。
連謀士鄭東平也陷入了沉默,咀嚼他的話意,似乎有些道理。
現在抵抗朝廷的意義是什麼,他們能夠撐住多久,打贏了,死傷無數,真的能換來江南的穩定嗎?
杜伏威看二人都沒有了言語,苦笑道:「這也不過是我一時之言,困擾了我很久,不過,真要放棄抵抗,歸順朝廷,怕是我們盟軍不會答應,連歷陽郡、丹陽郡的將士也不答應,時機不到,多想無益,還是繼續掙扎吧。」
鄭東平、闞凌都點點頭,目前形勢是騎虎難下,有些人可能心中想要歸順,但是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地盤為所欲為自由慣了,要直接歸順朝廷,怕是沒有那麼容易。
就在這時,有斥候飛奔過來通傳,王雄誕所率的斷後軍隊,被徐世績派出的兵馬追上,正在廝殺。
杜伏威臉色微變,該來的還是來了,當機立斷道:「不要逗留,加速行軍,早點離開鍾離郡!」
他沒有派人回援,因為撤軍時候,被敵軍追殺,是相當危險的時候,很可能造成全軍的潰敗,留下王雄誕就是為了阻斷追兵,主力軍必須要加快撤離。
軍令傳達之後,二十多萬兵馬,加快了奔跑趕路,騎兵太少,都是雙足疾走,一些士卒的臉上已經浮現了緊張氣氛。
尤其是張善安、沈法興、汪華等人率領的軍隊,都是臨時湊集的逃難農民,選拔為兵,軍事素質低,訓練也少。這時候已經有逃命的想法了,疾奔的時候,前後有些擁擠衝撞,陣型開始紊亂。
第1059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
這支江東協軍由五六路人馬組成,撤退的時候,不能一下子全走,沒有陣型,就亂了陣腳。
所以杜伏威安排了王雄誕斷後,帶兵三萬精兵人馬,目前已經跟追兵交戰了。
最前方撤走的軍隊,是沈法興、張善安、陳棟(陳國後裔)的人馬,加起來有六萬人,以及兩萬江淮先鋒軍開路。
中間壓陣的主力軍是杜伏威、聞人遂安、汪華的人馬,合在一起有十二萬人。
浩浩蕩蕩,從鍾離郡撤走,要南下江都郡的西南位置,背靠歷陽郡,這樣補給才能夠滿足。
當初聚集的三十萬兵力,經過定遠城戰,鍾離城戰,死傷了數萬人,定遠城被偷襲也損失了人馬,盟軍只剩下目前二十多萬了。
即便如此,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大華軍隊要完全吃下這二十多萬兵馬,也絕非易事。
杜伏威下令繼續趕路,並不回救斷後的王雄誕,也是一種戰略考慮,因為斷後的兵馬留在後面,就是要完成阻擊追兵的任務,給主力軍爭取到充裕撤軍時間。
兩日後,前面的盟軍剛出了鍾離郡與江都郡接壤的山嶺,就聽到隆隆的鐵騎聲響起,還有徒步的大軍趕來,把盟軍前面的人馬與核心主力軍給阻斷,將撤退隊伍給切開了。
「是北方朝廷的騎兵和步兵!」
「好多兵馬啊!」
萬馬奔騰,隆隆響徹大地,數不清的兵馬呼嘯出現,氣勢如虹。
張善安、沈法興等人,看到漫山遍野的旌旗飄展,數不清的戰馬咆哮,滾滾阻斷後路,嚇破了膽,臉色都是大變。
如果這過萬的騎兵衝擊他們的軍隊,肯定會潰敗,無法抵禦。
可是,大華軍隊並沒有對他們盡心攻擊,而是切斷了後面江淮主力軍的路,顯然他們並非主要打擊目標。
沈法興臉色凝重,驚呼道:「糟糕,杜總管他們,要遭遇危險了。」
「要不要回救!」陳棟詢問道。
張善安蹙眉道:「再看看!」
這時候,有弩機方陣瞄準了先鋒軍發射了箭矢,五千騎兵列陣,要進行驅趕了。
張善安、沈法興等人見狀,立即下令加快逃跑,不得耽擱,否則,很容易被騎兵給重創。
「這樣撤走,不如掉過頭跟華國軍隊拼了,加上杜總管的兵馬,還有一線生機!」陳棟是陳國皇室遺族,在江南騎兵後,聲勢並不大,但畢竟祖上做夠陳國皇帝,也有幾分膽識。
沈法興和張善安相互看了一眼,都沒有回話,而是沉默下來。
他們並不想搭上自己這些兵馬,去救杜伏威的江淮軍,否則,他們會損失慘重,勝負難料,跟對方的強大騎兵和步兵精銳硬碰,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這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他杜伏威稱霸一方或許可以,讓他真正做諸侯王,頒布條令,從此治理民政和經濟,搞朝廷那一套三省六部之類的,不論是政治素養,視野見識,知識能力等待,都是不夠的。
杜伏威看著闞凌和謀士,輕嘆道:「你說我們當日起兵是為了什麼?」
闞凌愣了一下,脫口而出道:「當然是推翻昏君楊廣,帶著族人能夠在亂世中活下去,有衣穿,有飯吃,沒有官府欺壓!」
杜伏威道:「楊廣早就死了,北方已經統一,都是羅昭雲的新朝廷了,聽許多從北方南下的商旅說,目前北方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百廢待興,沒有了戰亂和盜賊,比我們江南之地,各自為戰,藩王割據的局面好多了,我們現在聯合起來,對抗北方朝廷,真的正確嗎?」
闞凌聞言後,怔怔說不出話來。
因為杜伏威的話,說的有道理,對於沒有讀過多少書的闞凌而言,他想要反駁,也照不出理由了。
連謀士鄭東平也陷入了沉默,咀嚼他的話意,似乎有些道理。
現在抵抗朝廷的意義是什麼,他們能夠撐住多久,打贏了,死傷無數,真的能換來江南的穩定嗎?
杜伏威看二人都沒有了言語,苦笑道:「這也不過是我一時之言,困擾了我很久,不過,真要放棄抵抗,歸順朝廷,怕是我們盟軍不會答應,連歷陽郡、丹陽郡的將士也不答應,時機不到,多想無益,還是繼續掙扎吧。」
鄭東平、闞凌都點點頭,目前形勢是騎虎難下,有些人可能心中想要歸順,但是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地盤為所欲為自由慣了,要直接歸順朝廷,怕是沒有那麼容易。
就在這時,有斥候飛奔過來通傳,王雄誕所率的斷後軍隊,被徐世績派出的兵馬追上,正在廝殺。
杜伏威臉色微變,該來的還是來了,當機立斷道:「不要逗留,加速行軍,早點離開鍾離郡!」
他沒有派人回援,因為撤軍時候,被敵軍追殺,是相當危險的時候,很可能造成全軍的潰敗,留下王雄誕就是為了阻斷追兵,主力軍必須要加快撤離。
軍令傳達之後,二十多萬兵馬,加快了奔跑趕路,騎兵太少,都是雙足疾走,一些士卒的臉上已經浮現了緊張氣氛。
尤其是張善安、沈法興、汪華等人率領的軍隊,都是臨時湊集的逃難農民,選拔為兵,軍事素質低,訓練也少。這時候已經有逃命的想法了,疾奔的時候,前後有些擁擠衝撞,陣型開始紊亂。
第1059章 大難臨頭各自逃
這支江東協軍由五六路人馬組成,撤退的時候,不能一下子全走,沒有陣型,就亂了陣腳。
所以杜伏威安排了王雄誕斷後,帶兵三萬精兵人馬,目前已經跟追兵交戰了。
最前方撤走的軍隊,是沈法興、張善安、陳棟(陳國後裔)的人馬,加起來有六萬人,以及兩萬江淮先鋒軍開路。
中間壓陣的主力軍是杜伏威、聞人遂安、汪華的人馬,合在一起有十二萬人。
浩浩蕩蕩,從鍾離郡撤走,要南下江都郡的西南位置,背靠歷陽郡,這樣補給才能夠滿足。
當初聚集的三十萬兵力,經過定遠城戰,鍾離城戰,死傷了數萬人,定遠城被偷襲也損失了人馬,盟軍只剩下目前二十多萬了。
即便如此,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大華軍隊要完全吃下這二十多萬兵馬,也絕非易事。
杜伏威下令繼續趕路,並不回救斷後的王雄誕,也是一種戰略考慮,因為斷後的兵馬留在後面,就是要完成阻擊追兵的任務,給主力軍爭取到充裕撤軍時間。
兩日後,前面的盟軍剛出了鍾離郡與江都郡接壤的山嶺,就聽到隆隆的鐵騎聲響起,還有徒步的大軍趕來,把盟軍前面的人馬與核心主力軍給阻斷,將撤退隊伍給切開了。
「是北方朝廷的騎兵和步兵!」
「好多兵馬啊!」
萬馬奔騰,隆隆響徹大地,數不清的兵馬呼嘯出現,氣勢如虹。
張善安、沈法興等人,看到漫山遍野的旌旗飄展,數不清的戰馬咆哮,滾滾阻斷後路,嚇破了膽,臉色都是大變。
如果這過萬的騎兵衝擊他們的軍隊,肯定會潰敗,無法抵禦。
可是,大華軍隊並沒有對他們盡心攻擊,而是切斷了後面江淮主力軍的路,顯然他們並非主要打擊目標。
沈法興臉色凝重,驚呼道:「糟糕,杜總管他們,要遭遇危險了。」
「要不要回救!」陳棟詢問道。
張善安蹙眉道:「再看看!」
這時候,有弩機方陣瞄準了先鋒軍發射了箭矢,五千騎兵列陣,要進行驅趕了。
張善安、沈法興等人見狀,立即下令加快逃跑,不得耽擱,否則,很容易被騎兵給重創。
「這樣撤走,不如掉過頭跟華國軍隊拼了,加上杜總管的兵馬,還有一線生機!」陳棟是陳國皇室遺族,在江南騎兵後,聲勢並不大,但畢竟祖上做夠陳國皇帝,也有幾分膽識。
沈法興和張善安相互看了一眼,都沒有回話,而是沉默下來。
他們並不想搭上自己這些兵馬,去救杜伏威的江淮軍,否則,他們會損失慘重,勝負難料,跟對方的強大騎兵和步兵精銳硬碰,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這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