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世中原地區所見到的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元代初年,政府設立了木棉提舉司,大規模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每年多達10萬匹,後來又把棉布作為夏稅(布、絹、絲、棉)之首,可見棉布此時才主要的紡織衣料。元以後統治這都極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從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北宋初年要找棉花也是可以去邊疆地區找到的,但,原因不說也罷,何況時間也來不及了,身邊沒有棉花,那就只能利用再生資源了,郭威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風靡後世的羽絨衣。

  有一天,郭威吃過早點之後,讓人把郭福請了過來,他吩咐道:“你能找十多二十斤的鴨毛或鵝毛來嗎?不行的話,雞毛也成。要是軟軟的鴨毛鵝毛,顏色不限。”

  郭福聽到說要這些東西後,臉上露出了驚詫的表情,可一下子又恢復了平靜,對於老爺一些奇怪的想法他想必也是見慣不怪了。然後恭敬的答道:“是,我這就去辦?”

  “時間越快越好!”

  “好!”郭福就是這點好,他沒有過多的語言,也不問用來幹嘛,真是一個盡責的管家,也不會過多的打探老爺的隱私,難怪郭威如此信任。

  “那你去吧,辦好了馬上告訴我!”

  “是!”總管應聲而去了。當時,在一旁雨溪忍不住好奇之心來問:“官人,你要這些東西幹嘛呀?”

  郭威故做神秘的說:“到時你就知道了!”

  “官人!”見我不說,小老婆有些不滿了。

  第二天,等郭福臨著郭威來到莊園大食堂附近的一個垃圾堆邊,指著一堆幹得濕的,花花綠綠,正發散出難聞的惡臭的動物羽毛前,郭威就傻眼了。

  這哪是羽絨啊?也不止二十斤,幾百斤都有。

  這個時候的雞鴨鵝不缺,也好找,上酒樓一說,人家巴不得有人給他們倒垃圾,都不要錢,郭福領著小游推兩牛車大半天就收下這麼多。

  這哪能用啊,不說羽毛粗細雜亂,單衛生一項就不合格,一個不好細菌都跑身上來,那就得不償失了。也怪自己先沒有說清楚。

  鵝,鴨,雞的腹部、背部、腿部呈半球狀的羽絨(絨毛),這些部位的毛根短、管細軟而羽絲多,是作羽絨服的最佳材料。採取羽絨的方法,主要有濕拔毛和干拔毛兩種。濕拔就是將鵝鴨宰殺後,放在7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燙二、三分鐘,取出進行拔毛,但水溫不宜過高,浸燙的時間也不宜過久,以防毛絨捲曲、抽縮、色澤暗淡而影響品質。干拔,是在宰殺後的鵝鴨血未流盡,體溫未涼,尚未乾僵時進行拔毛,用這種方法拔下的毛,光澤較好,品質亦好。

  郭威再次拉著郭福細細叮囑著。自己收集羽絨,沒有碎絨片,為了防止製成後漏絨,只有在採取時花費些功夫選擇。郭威只想著家裡自用,沒有準備將它當成產業,所以需要的數量不多,目前時間充足,而且材料來源豐富,慢慢收集,自製幾件高品質羽絨製品問題不大。

  按照老爺的指示,這次郭福花了五天時間,在送出幾小罐“碧螺春”茶後,請求酒樓的掌柜們用能取得最好的絨毛的辦法,干拔。最後才心滿意足地將幾袋讓人看著就舒服的潔白,乾淨,規則差不多的羽毛呈現在郭威面前。

  接下來就是召集莊園裡的女奴們精選,收集的干或濕的羽毛、羽絨,都須用溫熱水洗滌一、二次,以洗去羽毛、羽絨沾附的灰塵、泥土和其它髒物,然後薄薄而均勻地攤在竹蓆或竹篩、竹籮里,放在陽光下晾曬乾。有風時遮黑布或紗布罩,以防羽毛、羽絨吹散飄失。未經洗的羽毛、羽絨,不能存放,否則就會變色、發霉,甚至腐化而失去價值。曬乾後的絨毛要用細布袋裝好,紮緊袋口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以利加工處理。

  然後就是除脂去污處理,先用60-70度的鹼水溫熱輕洗,洗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次經過晾曬乾或烘乾。

  最後消毒殺菌處理。將經過洗滌曬乾、烘乾的鵝鴨羽毛、羽絨裝在細布袋內紮好口,放在蒸鍋或蒸籠內,等上汽以後滅菌三十分鐘左右,過一天再經三、四十分鐘滅菌一次亦可。經過消毒滅菌的羽毛、羽絨,用細布袋包好,放在日下曬乾,這時候最好加入一些芳香如桂花這類的乾花,這樣就得到了所需要的上好品質的羽絨了。

  幾天後,成衣店夥計來到博雅苑送上填充了郭威自製的羽絨的綢布大袍,一粉一藍兩件大袍交到夢雅手裡,先時還感到有些納悶,還不是冷的季節,怎麼就做上冬衣了?為了保持羽絨蓬鬆,衣服上的線角間距很大,一件大袍放在那,看著就想一床大被子。

  當夢雅拿起其中的一件,就發現奧妙了。

  按以往冬衣概念,這麼大一件衣服,保暖是保暖,但也太重,披著就跟披床被子,穿著就別想走動,更別說做點事情。

  而這件不同,大而輕,她試著穿在身上,輕薄、手感細膩、柔軟、輕壓有些沙沙聲,壓過的地方很快恢復原狀。

  一旁的雨溪看到姐姐一臉驚訝的試穿大袍,順手將另一件也穿在身上,不一會就覺得熱得很,用手捏捏感覺裡面有些滑溜,她隨即想起了前一陣官人吩咐管家收集羽絨的事來,大叫道“姐姐,這裡面是羽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