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陳平的一通操作,起碼也耽擱了扶蘇半年時間,使他在燕地未能擴大戰果。

  「至於燕將欒布,則已降於偽代王韓廣,如今韓廣有雁門、代、上谷、漁陽四郡,擁兵三萬,方少卻扶蘇,使之止步於右北平,難以西進。」

  言罷,陳平又誠惶誠恐地再拜:「臣一直以來自作主張,還望主君恕罪。」

  黑夫卻只是沉吟未言,緩緩道:

  「你可知,近日得北方之報,說韓信已兵臨邯鄲,趙國滅亡,指日可待。但北邊的代王韓廣,已認比他年紀還小的匈奴單于冒頓為父,以兒自稱,欲借匈奴之力,吸納殘趙軍力,割據代北?」

  陳平垂首:「知道,但臣以為,扶蘇,是比匈奴、韓廣,對主君威脅更大的敵人!匈奴乃外患,扶蘇卻可能造成內憂,臣只怕關中一些人,會生出異心來,這才是會動搖主君根基的……」

  黑夫道:「如何處置那位『召王』,我自有定數,必不會讓你擔心的事發生,且說說近事罷。」

  「近事,便是即將到來的決戰……」

  陳平負責的是正北沛縣、齊地彭越、膠東曹參、東海齊商賈船隊四路,他此番南下,也是要稟報各路的進度。

  「十三家商賈皆發私卒,歸曹參統御,擁兵三萬南下,已破琅琊,取郯縣,如今或已至於下邳,與江東舟師會師。」

  「而齊商賈船隊,也已封鎖東門闕,占領朐縣(連雲港)。」

  「彭越回到濟北後,已殺田廣,囚魯儒,又發卒五千南下,配合豐沛諸豪傑五千人,重占被楚人拋棄的彭城,兵鋒襲擾睢水以北。」

  黑夫的「十面埋伏」之策漸漸成型,大黑蟒將懷中的楚國猴子越纏越緊,只剩下一口將它吞掉了!

  陳平道:「但這楚狙並未放棄抵抗,它的牙齒,依然尖銳,足以撕破鱗片,甚至威脅到七寸啊。」

  黑夫頷首:「我明白你的意思,正如兵法言,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看似十路包圍,但卻將我軍兵力分散了,而項籍則收縮戰線,將兵力集中,這是想將我軍各個擊破啊……」

  別以為以多打少就容易,在這通訊不便的時代,協調各軍會戰,便是一件大難事。

  但黑夫,卻不打算十面進擊:「我看似分兵包圍,實則譬如捕鹿,諸路掎之,而主力角之!」

  「其他九路,皆為掎,各占一地,或彭城,或徐縣,或下邳,不斷襲擾楚人,但不得輕易冒進。唯獨西路陳郡、碭郡的十五萬大軍,將不斷向東逼迫,楚軍已退無可退,要麼挑一路進攻,寄希望於打破包圍,要麼,便只能調頭向西,與我決戰!」

  不論哪種,現在主動權都在黑夫這邊。

  現在萬事俱備,只剩下一個問題:

  是否要維持戰線,等待韓信滅趙後南下?

  「不。」

  黑夫也曾猶豫過,但現在,他已做出了決斷:

  「讓韓信專注於北方。」

  「滅亡楚國的最後一戰,由我來親自指揮!」

  第1012章 死亦為鬼雄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曾幾何時,黑夫一直以為這首唐人白居易的《古原草》說的是北國草原,後來才知道,其實是淮北的一處地方:符離。

  「九夷之地,方圓千里,有符離之塞。」這處位於淮北之地的小縣之所以叫做符離,是因附近產符離草,也就是莞草而得名。

  據說,這是楚國東遷後,主要的軍馬培養基地,靠了這兒出產的馬匹,楚軍才能組織起一支車騎部隊來——雖然南方馬多矮小,遠不如北馬雄壯,耐力雖好,但衝鋒陷陣起來總還是處於劣勢,只算聊勝於無。

  八月中,寬廣空曠的草場在離山下方延展開來,隨著秋天到來,草葉乾枯泛黃,變成了一片青銅色,風起雲湧,長長的草葉擺動一如波浪。

  當然,這是秦楚兩軍在此決戰前的景象,一場二十多萬人的大會戰,徹底改變了這兒的容貌。

  現如今,從離山一直延伸到睢水邊,數十里之內,青銅色的草原上儘是人馬屍骸,流淌而出的鮮血將草地染成了不詳的紅褐色,又被無數雙腳踩成了爛泥地。大群大群的烏鴉聞到氣味,在死者頭頂的天空上往復盤旋,這是為它們準備的盛宴。

  天上除了群鴉,還有濃煙,雙方為了贏得勝利,無所不用其極,一些在戰役中,被營火、煙矢波及的地方,燃起了大火,放眼望去周圍儘是焦黑的草炭,發光的餘燼自煙幕中升起,朝天空飄去,仿若千百隻新生的螢火蟲……

  當火焰終於熄滅,地面稍稍冷卻之後,時間已近傍晚,殘陽如血,濉水裡也儘是血淋淋的屍體。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用屈原這首賦來形容此戰,再恰當不過。

  黑夫穿戴著一身秦軍高級軍官的甲衣,胄上豎著長長的白羽,他下了戎車,徒步行走在這戰後草地上,足下皮鞮沾滿了泥土和鮮血。

  他身後則跟著持劍盾護衛的短兵,哪怕戰役已結束,依然警惕萬分,以及大批面露喜色的官吏將尉,他們是這場仗的倖存者,也是勝利者,依然在談論著持續了一整天的戰鬥,意猶未盡。

  但黑夫只是皺著眉掃視四周,站在高高的離山頂,這是楚軍的大本營,此刻已盡數被毀,感受著嗆人的煙味和血腥味,甚至還有屎尿的味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