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糧食的事,黑夫是交給吳臣、共尉二人去辦的。

  二人才清點完江陵倉的糧食,喜滋滋地來向黑夫稟報:「君侯,江陵倉之糧,足足有兩百萬石,夠南征軍民吃一年了!」

  黑夫卻撇了撇嘴,糾正這兩個傻孩子道:「只夠大半年,別忘了城外還有萬餘俘虜,接下來,俘虜恐怕還會越來越多。」

  他同時笑罵起來:「這昌武侯公子成,身為監軍,對吾等號稱江陵倉粟積三年,其實才不到一年啊!看來巴蜀、南陽的糧秣周轉,果然已有些吃緊,若是嶺南戰事再拖上幾年,真湊足五十萬軍民,千里挽粟,江陵倉都要見底了……不,是半個天下都要見底了!」

  雖然江陵倉比起預想中的大不如也,但起碼,入秋前是不用愁吃飯問題了。

  也能支撐接下來全取南郡的軍事行動。

  但入秋以後呢?明年呢?

  凡事未慮進先思退,於是黑夫下令道:「讓去疾帶著軍正們,加強管制,穩定江陵城內外秩序,務必讓百姓們儘快回到田地里,恢復生產,將稻秧插完。」

  可仔細想想,亡羊補牢還來得及麼?安陸縣的春種是徹底耽誤了,江陵以東,數萬頃膏腴之田也因為兩軍交戰而被摧毀,其餘諸縣等拿下來後,不論是戰是降,也肯定會受影響。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今年秋天,南郡必須是一場豐收,萬萬不能鬧饑荒!」

  形勢不容樂觀,不論是利倉還是吳臣,亦或是還在趕來路上的陸賈,都不足以委此重任。

  黑夫決定立刻調一個人來江陵,讓他主導未來三軍將士,百萬生民的錢糧大計!

  另立中央的武忠侯,現在不需要皇帝大印,不需要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文書,直接將前任郡守的銀印青綬拿來,再讓織室趕製一套官服,大筆一揮:

  「搜粟都尉蕭何,勤勉任事,除南郡守!」

  第0768章 先取荊州為家

  黑夫任命的新郡官,可不止蕭何一人。

  「豫章郡守仍為殷通,除利咸為豫章尉。」

  「除小陶為長沙尉,長沙守既肯投誠南師,仍官居原職。」

  嶺南那邊,黑夫也打了幾個補丁:

  「吳芮任閩中守,總領閩越、東甌、東冶三地之越兵。共敖為南海守,使裨將趙佗仍為桂林守,讓他帶著桂林兵北上鐔城塞,招降洞庭郡!」

  雖不經法律程序,但事急從權,放民國初年,那就是軍閥大帥任命shengzhang,也沒毛病。

  到了江陵解放的第四天,四月初五,眼看傷患俘虜皆已安頓下來,街上秩序也恢復如戰前一般,在黑夫居住的小院子裡,黑夫召集了部屬,商議下一步的進軍計劃。

  除了黑夫外,韓信、共尉、利倉、吳臣、滿等人擠在裡面,剛抵達江陵的陸賈負責記錄。

  可別嫌院落狹小,共和國建立前,我黨歷次決定命運的會議,瓦窯堡之類,不多是在小屋子裡敲定的麼?

  韓信思慮已久,立刻建言道:「君侯已得江陵,接下來,當攻取南郡諸縣,乃至於整個荊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必先取之以為立足之資!」

  《禹貢》里說:荊及衡陽惟荊州。戰國時荊州的地域,北到荊山(湖北南漳縣),南到衡山(湖南衡陽市),大致就是楚國西部疆土。不過現如今南境稍有擴大,已至五嶺,大體相當於南郡、衡山、長沙、洞庭、豫章五郡。因為黑夫的緣故,豫章郡西楚移民居多,在這個位面,也常被算作荊州的一部分。

  韓信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利倉附議道:「南征軍大多數人,便徵發於荊州五郡,就算不考慮以後,全取諸郡縣,以安將士之心,也是眼下最緊要的事。」

  黑夫頷首:「夫江陵者,荊州之中也,北有當陽之蔽,西有夷陵之防,東有安陸之援,南則有孱陵為後庭,眼下便優先略取這四處罷。」

  他讓陸賈將南郡的地圖在案几上攤開,作為昔日的南郡兵曹左史,南郡的地理道路,黑夫爛熟於心,都不用湊近去看,只遠遠地信手指點道:

  「竟陵、安陸等地(湖北潛江、孝感),北控冥厄三關,南通武昌,居鄢、郢之左腋,為邾、鄂之上游,水陸流通,山川環峙。春秋時,楚人用此以得志於中原者也,更是吾等故土,不可不復……利倉!」

  「諾!」

  黑夫給了他一塊新制的虎符:「任汝為假都尉,帶上辛夷,以及安陸青壯子弟一萬人,向東支援季嬰,讓辛夷馳騁諸縣,招降取竟陵、雲杜、新市秦吏,同時收復安陸!消滅馮毋擇軍殘部!」

  利倉領命而去,黑夫的目光,又看向了共尉。

  「當陽縣(湖北荊門市)居江、漢之間,南捍江陵,北援襄陽,東護隨縣脅,西控荊山,扼夏道咽喉,為四集之路。當陽固,則江陵有所恃。汝母家就在當陽,且令你為別部司馬,率五千人去奪取此縣,再北圖鄢縣!」

  當陽長坂坡之名,黑夫後世亦有耳聞,此地為江陵的北門戶,也是最後一道險隘,必須守好了,否則朝廷的軍隊可長驅直入,威脅江陵。

  想到可以回老家一趟,共尉摩拳擦掌地走了,接下來輪到吳臣。

  黑夫道:「我曾經去過夷陵(湖北宜昌),自巴地歷三峽東下,連山疊嶂,直到此地,水流才漸平,山勢也漸緩,故夷陵乃江陵西門戶,是從巴蜀來江陵的必經之地。昔日秦將司馬錯取夷陵,江陵便腹背受敵,楚王只能棄之東逃,故知失之非損一城,全郡可憂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