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頭兒說的倒是有理有據,二人商議後,接納了范增的提議,一行水匪由江入巢。

  范增本就是居巢人,熟悉當地形勢,項籍勇不可當,帶著眾人,殺得湖中賊寇哭爹喊娘,他自己就斬了數十百人,剩下的水寇怕了這魔王,皆降服。

  他們很快就在巢湖站穩了腳跟,也避免了會稽震澤諸寇慘遭任囂路過時順手剿了的命運。

  經過此事,項籍是徹底對范增心服了,將其當做師長。就在去年,項籍年滿二十歲的時候,范增還按照楚國的傳統,給他行了正式的貴族冠禮,給項籍取了一字。

  「羽!」

  「項氏雖殘,卻未曾消亡,有孫項籍,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天下形勢,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故字『羽』!」

  這便是范增為項籍量身定製的計劃,在巢湖隱忍,以待時變,而不是像齊地諸田一樣,貿然舉事,結果死得一乾二淨……

  從那以後,項籍開始尊稱范增為「亞父」。

  即便成了巢湖方圓四百里最大的一股盜寇,苦於秦朝勞役的淮南子弟聞之,多欲來歸附,但他們依然上不了台面,一旦離了巢湖,連九江郡兵都敵不過,項籍心心念念的「反秦大業」,看上去是那麼遙遙無期。

  而范增也整日披著蓑衣,坐在湖邊釣魚。

  但桓楚曾見過,老頭兒任憑魚兒上鉤,就是不提杆,反而看著湖水怔怔發呆,魚兒脫鉤跑了他不管,水鳥停在斗笠上拉屎也不管,還美其名曰:

  「所思非魚,乃天下形勢也。」

  直到今日,原本枯坐岸邊「推演天下形勢」的范增,忽然仰天大笑,將一旁朝湖裡撒尿的桓楚嚇了一跳。

  而讓范增如此興奮的,自然是眼前這天象了。

  「熒惑守心,是熒惑守心!秦國果然是要亂了!」

  范增高興地將這件事分享給桓楚,卻換來桓楚一臉懵逼。

  「什麼是熒惑守心。」

  他們這些輕俠大老粗,當然不懂觀星之術。

  范增只得指著天上的星星,從頭解釋道:

  「心宿,乃東宮蒼龍七宿之一,由三顆星組成,是天帝施政之所。心為明堂,大星天王,前後星子屬是也。其中,最明亮的心宿二(天蠍座α星),又稱大火星,七月流火是也,為天帝象徵……」

  「而熒惑星(火星),以其熒熒似火,且行蹤複雜,順逆不定,忽東忽西,時隱時現,快慢不均,令人迷惑,故稱之為『熒惑』。天官星占家以為,熒惑主戰亂,其占辭與兵、喪、饑饉、疾疫等災害有關,乃兵災凶星!」

  「熒惑乃不祥徵兆,而在心宿附近徘徊逆行,稱之為守。」

  熒惑和心宿二是全天最紅的兩個天體,若兩「火」相遇,則雙星鬥豔,紅光滿天,是重大災難降臨的前兆,亦是天官認為,最險惡的天象之一。

  但即便范增說到這份上,桓楚依然撓了撓頭,沒聽太明白,不就是兩顆星星靠近麼?有什麼大不了的?

  范增只好直接打比方:「心宿,象徵著秦始皇帝和秦國官府,熒惑冒犯其境,意味著秦國定會出大事!大人易政,主去其宮,秦始皇帝,恐有亡故之災,而秦國也將大亂!」

  「這能當真?」桓楚將信將疑,對天象決定一國興衰這點,不敢苟同。

  范增也冷靜下來了,捋著被風吹亂的鬍鬚道:「事在人為,但值此征戰不休,紛亂疲敝之際,熒惑守心天象重現於世,天下定會人心思動。想必此時此刻,不止六國遺士奔走相告,秦國朝廷也亂成一團了吧?有的人會乘機面刺秦始皇帝,而更多人,恐怕要開始猜測,這將要禍亂於秦的熒惑星,究竟是誰……」

  就比方說,赤色,那是楚國的顏色,他們完全可以宣揚,這星象,當應在楚地,就像那預言說的一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據范增所知,最早一次熒惑守心的天象,是在周宣王時出現的。伴隨著異相的,還有「日將升,月將沒,厭弧箕服,實亡周國」的童謠,意為,賣桑木作的弓箭之人,即滅亡周國者。

  世謂童謠,熒惑使之,周宣王大恐,在國都追捕制弓之人。結果一對做這行的夫妻逃亡時,撿到了周王宮人遺棄的「妖子」,帶到褒國,取名褒姒,又來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姒又被獻給周朝……

  據說褒姒便是熒惑所化,導致了周幽王時的兵災,赫赫宗周,毀於一旦。

  范增總算理順了鬍鬚,仰頭笑道:「而這一次,那亡秦的熒惑星,又將應在誰人身上?」

  「當然是我!」

  二人身後響起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卻是帶著輕俠、水寇們操練了一天的項籍,用冰涼的湖水沐浴完畢,來到此地。

  青年身高八尺二寸,頭扎赤幘,雙眉如劍,已蓄起鬍鬚,看上去比實際的二十二歲更大。他力能扛鼎,銳氣過人,縱然是刀口上舔血的桓楚也要忌憚幾分,不敢與之對敵。

  而最特別的還是其眸子,竟是世間罕見的重瞳!

  范增卻是知道緣由的,當年項燕長子生下這孩子時,因其重瞳面相有異,故秘不示人。

  當時正是項氏與楚王負芻關係緊張時期,有謠言稱「項氏孫將代為楚王」,欲離間負芻與項燕,所以項羽從小就被養在下相莊園,家裡人將他當寶貝,外人卻極少見到。正因如此,後來項梁才能讓項莊李代桃僵,冒充項籍帶去關中而不被發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