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適林的表情有些痛心:「前日,我送三位被發往嶺南服苦役的師兄弟至灞橋,今日方還,二三子讓我送的衣裳,我已交給他們了。」

  原來,三月中旬時,墨家被少府要求,派人去驪山陵,提供先進技術,幫助工匠解決工程上的難題:據說驪山陵已修築到關鍵的地宮,深度已下達三泉,又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並令匠製作能機關弩矢……

  這些不可思議的設想,需要墨家的技術使之實現。

  但幫君主構築陵寢,這與墨者的理念相違背,子墨子的十大道義里,節葬和節用,可是極重要的。

  雖然巨子程商決定遵從少府之令,派弟子去協助,三那三名弟子到地方後,驚訝於驪山規模之大,耗費財力勞力之多,已遠遠超出了墨者能容忍的底線,商量之後,拒絕合作,決定要效仿墨子的高徒高石子,為義背祿……

  這下可捅了大簍子,驪山陵的副監趙高故意將事情弄複雜,問墨者們:「是陛下法令大,還是墨經之義大?」

  三名墨者雖然固執,卻也不傻,閉口不言,但還是被趙高拘捕,報予秦始皇,說墨者認為朝廷無道,不提供技術,秦始皇哪會管這種小事,又一揮手,令廷尉處置。

  最後,三人判了和喜一樣的刑,發配到嶺南做司寇,因為昌南侯剛剛和秦始皇請求,番禺將建造一所造船工坊,需要墨者和工匠協助……

  在巨子程商看來,這已是他幾度找廷尉、少府理論後爭取到的減刑,但秦墨中的少壯派們,卻不這麼認為。

  「真是好樣的!」

  楊毅跛著腳走到石磨邊,一拳砸在上頭,咬牙道:「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背義而嚮往俸祿的人很多,拒絕俸祿而嚮往義的人很少,三人雖遠行,卻無愧於墨者之名,只是巨子也太過軟弱了。」

  言罷抬起頭:「適林,程巨子乃是你授業夫子,你怎麼看?」

  「吾等皆不滿巨子,否則也不會相互聯結,欲有所作為了。」

  經歷過師兄弟無辜流放的事後,適林卻是大徹大悟,眼中不再有迷茫,對四人道:

  「我今日約汝等來此,正是有一件事要與二三子商議!」

  這時候,天已經全黑了,五人只能擠在一起,低聲細語。

  適林道:「子墨子在《兼愛》里說過,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敢問二三子,在一統之前,天下之害,孰為大?」

  楊毅說道:「那時候的天下之害,自然是大國攻小國,大家亂小家,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

  適林道:「然也,造成這種種的,乃是天下七分,諸侯爭強,執其兵刃毒藥水火,相互賊殺。天下定於一,若能完成兼併,變七國為一國,則紛爭必能消弭,為了實現『尚同』,吾等秦墨不惜違背『非攻』之義,助秦一天下……」

  這個過程是血淋淋的,適林和在場四人,除了楊毅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外,其餘皆是戰爭遺留的孤兒,他們知道,統一付出了多大代價。

  而出於對自己違背「非攻」的愧疚,秦墨收養了無家可歸的他們,撫育長大,教之以墨經。眾人對墨家的認同感,遠甚於秦。

  「可如今呢?諸侯已滅,列郡縣而廢封建,但征戰仍未消弭,昔日七國之人相互怨恨,百姓依然貧苦,朝不保夕,但朝廷卻越發奢靡,苛捐雜役,使天下沸騰。」

  適林掃視眾人,用力地問道:「敢問二三子,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

  四人張了張嘴,但都未說出來。

  「不敢說?」

  適林笑了:「那我替汝等說!」

  他騰地站起,跳到了磨盤之上,面容因憤怒而扭曲,用極力壓制的音量道:「當今之害,莫大於人君者之不惠也!當今之害,莫大於陛下之驕固暴虐也!」

  「秦始皇帝,他,就是當今天下之大害!」

  ……

  此言如同驚濤駭浪!席捲眾人的心膽,哪怕對朝廷有怨言,但礙於皇帝多年來豎立的權威,從未有人敢說出口過。

  但他們,畢竟是被孟子罵作「無父無君」的墨者啊!在秦朝體制內部,最該想明白這件事的,除了墨家,還能有誰?

  短暫的沉寂後,一個許多年前,被前任巨子「唐夫子」從邯鄲廢墟里救下的孤兒趙尹,大著膽子問道:「敢問適林,這當今之大害,該如何除之?」

  適林的回答,再次驚起一層浪。

  「當誅之!」

  「啊!」

  縱然有所準備,四人亦不由後退了幾步,有人立刻趴在窗戶邊,心虛地看看外面,生怕被偷聽,那他們就死定了。亦有人貼著牆,不知這時候該不該開溜……

  秦律,聽到謀反之言不報官,是要株連的!

  但適林卻咄咄逼人,繼續說著這些每個字,都足夠他五馬分屍,三族夷滅的大逆不道之言!

  「曾經有儒生質問子墨子,昔者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聖王,是何故也?」

  「子墨子說,這不叫『攻』,而叫做『誅』!」

  「儒生認為,誅是上罰下,以下犯上則叫做弒。但吾等墨者不然,只要是懲暴罰不義,便是誅!」

  墨家的誅,與等級高低無關,而是正義對不正義的懲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