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比如文獻里說西王母蓬髮,最初以為是一種髮式,如今卻有了一種新解釋:泰西胡人的蓬鬆捲髮。

  又如「戴勝」,應為鳳冠狀羽冠,巧了,那胡神雕像所戴,正是以馬鬃裝飾的科林斯頭盔……

  至於穆天子傳里,據說是西王母的自述:「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就更好解釋了,聽大夏人說,這「牙典納」是他們信奉的至尊帝神「咒死」的女兒。

  而胡神的信使貓頭鷹,被說成西王母的使者三青鳥。

  「那虎齒和豹尾呢?這又怎麼解釋?」

  儒士伏生不合時宜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一時間,熱鬧的廳堂寂靜了,諸生面面相覷,這個設定不被陛下所喜,早就無視了,他們於是都笑了起來,打算裝作沒聽見,跳過不談。

  但眼下咸陽儒生的領袖叔孫通,那可是有本事的人,他輕咳一聲道:「所謂虎齒豹尾,這說的是,西王母有虎豹之力也!」

  大家表示贊同,看看手持長矛,背著盾牌的胡神,那不就是虎豹之力麼!

  於是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隨著博士們的論證,你會驚訝地發現,壁畫上中原人想像中的西王母形象,開始慢慢變化,在飛快向雅典娜轉變……

  經過七十名博士三天三夜的討論,通過大量文獻、古籍論證,西王母就是雅典娜,遂板上釘釘,成了「事實」,被稟於秦始皇帝……

  秦始皇也很乾脆,立刻順水推舟地下制:使烏氏延為行人,持國書往大夏國回訪,又令定遠侯信,兵出玉門,在西域建立前哨據點,為日後遠征條支,打通前往西海「崑崙墟」的道路做準備!

  南方烽煙未平,西方遠征又起,朝堂上下,明面上恭賀秦始皇找到了西王母邦,可私底下,都面露愁容,戰無休而禍不息,這天下,就沒有安生的一天……

  就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三十五年,開始步入尾聲!

  ……

  秦始皇三十五年最後一天,御史府柱下史張蒼卻沒有回家休息,他穿著一身厚實的禮服,造訪了大夏人居住的館舍。

  作為全天下最博學的人,張蒼亦被邀請,參加博士們的研討會,但他卻斷然拒絕。

  作為在封禪泰山時說實話,差點被秦始皇砍了腦袋的人,張蒼當然明白,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論證,大夥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別看滿口禮儀典故,可說的都是胡話。

  再說,對那披甲持矛的女胡神,百人斬張蒼的興趣,只在她是「處子之身」這件事上,相比雕像,他對這群大夏人,或者說,大夏國的興趣反而更大。

  「大夏是除中原外,唯一有錢幣,有文字的國度……」

  這是張蒼得出的結論,放眼整個天下,從海東三韓到西南夷,從塞北匈奴到南疆百越,那些政權服飾風俗各異,但都被秦人視為蠻夷,因為他們有語言而無文字,只能結繩畫圖記事,以物物交換卻無貨幣。稍微先進一點的,例如箕子朝鮮,就直接拿中原的文字、貨幣去用。

  張蒼認為,這兩者,當與章服一樣,是文明禮樂之邦與蠻夷戎狄的區別。

  然而,大夏國至少三占其二。

  張蒼見過大夏人的國書,上面的文字猶如蝌蚪,與秦篆是完全不同的體系,仔細研究後發現:字源二十四言,轉而相生,用之備物,書以橫讀,自左向右,其實就是橫寫的希臘文字母……

  此外,大夏以銀為錢,錢幣的正面是大夏王的頭像,背面則是手持雷霆槍的胡人帝神「咒死」立像,但那一絲不掛、滿身肌肉的匹夫居然是帝神?這讓張蒼對大夏的文明程度大打折扣。

  「帝神尚且如此,難怪彼輩沒有章服之美,披一塊長布就當衣裳了。」他暗暗吐槽。

  雖不如大秦,但大夏依然是秦人在域外遇上的第一個文明國度,帶著好奇,張蒼造訪了使節團居住的驛館。

  出於各方面考慮,大夏人在覲見過秦始皇帝一次後,被禁止外出,在屋子裡悶得慌。聽說秦朝第一博學之人來訪,他們表現得格外熱情,也派了一位留著蓬鬆大鬍子的學者,與張蒼接洽。

  張胖子對大夏言語一竅不通,二人對話必須通過譯官,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開始了緩慢而艱難的對話。

  兩人有共同點,那就是胖,張蒼兩百斤上下,那個自稱「蘇赫克特爾」的大夏學者也差不多,只是個頭比張蒼略高,張蒼嫌他名字拗口,簡稱為「蘇氏」。

  這場有史以來,東西文明間的第一次深度對話,中國和希臘世界,都由一個胖子作代表。

  一開始的話題,集中在簡單的事務上,比如食物。張蒼髮現,蘇氏不喜歡粟飯,卻對十年前流行起來的烤麵餅情有獨鍾。

  他說,大夏人的主食,也是小麥面磨粉後,烤出來的麵餅,一般以橄欖、葡萄酒、鹽佐餐,偶爾來點魚和肉。直到遇上來自秦朝的糖,遂引發了一場味蕾革命。大夏的權貴都對這種紅褐色的甜美物品十分著迷,他們這次,還有購買大量紅糖歸國的使命。

  張蒼告訴蘇氏,他認識第一個製作紅糖的人,是一位將軍。

  蘇氏十分認真地聽譯官翻譯張蒼的每一句話,聽到這後,眼睛一亮,在珍貴的莎草上記錄下來。

  蘇氏自稱,年輕時候去過大夏的母邦,跟隨一些學者學習,學成歸國後,成了大夏王身邊的顧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