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端和給扶蘇算了筆帳,從薊城走到滿番汗,起碼要三個月!等他們抵達朝鮮邊界,已是七月份,到那時,距離秦始皇要求的「入冬前降服朝鮮,滅滄海君」,只剩下三個月不到了……

  扶蘇捏著拳頭,抿著嘴,不知作何想,楊端和則在暗暗揣摩:「如此一看,陛下此番任將,根本不是輕鬆的鍍金鋪路,而像是設置的一道難題,逼著公子去做啊……」

  時間只是困難之一,更麻煩的是,大軍的輜重補給,將變得極度匱乏。

  行軍地圖上,燕地六郡:上谷、廣陽、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從西依次向東排開。

  楊端和指著地圖道:「公子,大軍的食物,基本由沿途郡縣供應。廣陽郡富裕,督亢乃燕地最大的糧倉,薊城則是北方都會,能讓三軍吃飽喝足。接下來半個月,途經漁陽、右北平,這兩郡好歹是邊塞重鎮,軍糧亦是不缺的,兩郡守尉會安排數千民夫,送糧食到沿途亭驛等待。」

  「可一旦離開碣石城,抵達遼西後……」

  楊端和搖了搖頭,面色凝重。

  他已經打聽過那邊的情形,進入遼西郡後,行軍路線漫長,且沿途無郡府大城,縣鄉那點可憐巴巴的倉稟,根本不夠大軍人吃馬嚼。所以,必須有數千民夫加入軍隊,從碣石開始跟隨,人背馬駝車載,攜帶能吃一個月的糧食,方能撐過遼西走廊,抵達遼西郡首府陽樂(錦州)。

  「等吾等渡過遼水,進入遼東郡後,情況會變得更糟。」

  這年頭的遼東,真是個多民族聚集區,東胡、燕人、夫余、島夷雜糅,且大多集中在遼河沿岸的平原上,其餘地區,就沒設置幾個縣。

  扶蘇也看過遼東的戶口簿冊,編戶齊民僅有兩萬餘戶,十來萬人,只相當於中原一個大縣,卻散布在千里之內。雖然那的百姓種著肥沃的黑土地,但生產工具落後,畝產極少,想就地征糧,也無糧可征。

  楊端和說起一段往事:「當年秦滅燕後,燕王喜逃到遼東,大秦未能第一時間征滅之,就是因為路程太過遙遠,大軍補給無法跟上,因敵而食,也無法實施,這才拖了好幾年,才由李信將軍,率車騎精兵一鼓而下。」

  所以,按照楊端和的設想,他們在遼東郡首府襄平城,吃最後一頓飽飯後,直到抵達滿番汗前,都得省吃儉用了,整整八百里距離,沿途便只有四個小城邑,其餘皆是荒野,補給線如此漫長,遼東存糧又那麼稀少,難以為繼。

  楊端和預測道:「若我所料不差,大軍在渡過馬訾水(鴨綠江)後,便會斷絕補給,成為孤懸異域的孤軍,陷入無糧可繼的危局中……」

  「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扶蘇無奈:「如此窘境,光是穩住三軍,讓他們不因飢餓逃亡潰散就不易,更何談徵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父皇給他出的這道題,真的很難啊。

  若不想自己和兩萬軍民餓死潰散,就得想方設法,解決補給問題。

  楊端和道:「朝廷那邊,倒是想了個主意。」

  「既然從燕地陸路補給無法跟上,那就從海上,由齊地諸郡補給!」

  話雖如此,但楊端和依然不看好這個計劃,因為從海上補給,這是更古未聞的事!

  扶蘇頷首:「說是齊地,其實就是膠東吧。」

  這聽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但落到實際,壓力卻全到了膠東的肩上……

  據扶蘇所知,去歲齊地諸田反叛,雖然被黑夫迅速平定,但臨淄、濟北仍遭到重創,春耕夏耘被耽誤,不少縣顆粒無收,再加上救濟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昔日滿溢的糧倉變得空空如也。

  放眼齊地,倉稟里還有能供給數萬大軍糧食的,就只有膠東郡了,這也是秦始皇帝任命黑夫為監軍的原因。

  扶蘇看向東南方向,苦笑道:

  「昔日在塞北,扶蘇給尉將軍做監軍,忙沒幫上多少,倒是給他添了許多麻煩。如今將監易換,我的性命,數萬將士的性命,均繫於尉郡守之手了!」

  ……

  秦始皇三十三年四月中旬,濱海的腄縣,儼然變成了膠東郡軍政的中心,非但舟師屯駐於此,連郡守黑夫,也將他處理政務的地點搬到了這兒。

  沒辦法,和過去幾次作為將軍不同,這次黑夫身為監軍,化身後勤大隊長,必須負責起大軍的補給,而腄縣的芝罘港,無疑是最合適的指揮中心。

  「長公子的大軍行軍到何處了?」

  黑夫高官是個大忙人,前腳才開完關於夏秋曬鹽、金礦的幹部動員大會,後腳便召來曹參,問他關於東征大軍的聯絡和動向。

  曹參在平定齊地之亂的戰爭里,有先登和斬田橫之功,不但爵位升了兩級,職務也從小小左史,變成了「兵曹掾」,相當於省人武部部長。雖然名義上隸屬於郡尉,但如今黑夫當了監軍,所以也要向其匯報軍情。

  曹參原本沛縣小吏,名聲不出縣中,被黑夫看中後才飛黃騰達,宗族與有榮焉,更有機會領兵作戰,他視黑夫為舉主,自然盡心盡力,便稟報導:

  他回到:「上次接到回復,說公子的大軍在薊城休整,眼下半個多月過去,大概已走到碣石,要進入遼西郡了……」

  「這位公子接下來,恐怕要面臨真正挑戰了。」

  黑夫對遼東遼西的狀況,也有所了解,知道那邊存糧不多,且補給線漫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