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的溪流都流入汶水,陰谷的都流入濟水,而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則是他們面前的齊長城。

  齊長城建築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系之中,雖沿線有平谷之地,但多為山嶺。或版築夯土,或磚石對壘而成的長城依山就勢而築,其建築雖不高大,但連在一起,就像一條石蛇般沿著山勢盤旋延伸,的確蔚為壯觀。

  「從平陰附近的防門向東延伸,過石門、夾谷、穆陵關,直至即墨海濱,東西近千里。」

  張蒼好容易爬上齊長城,放目遠眺,久未出咸陽城的肥宅不由喝了聲彩。

  黑夫卻笑他說,若是去了塞北朔方、雲中,看到蒙恬正在將燕趙秦三國長城相連後的「萬里長城」,那才叫壯觀!

  而這齊長城,當年也起到了防禦晉、楚的作用,可現如今,卻已經失去了它的軍事功能,淪為一道無用的石牆。

  黑夫還有一套理論:「中原之內的不能叫長城,只能叫做關防壁壘,阻礙商旅往來。而只有立於塞外絕境,抵禦異族戎狄,保護邊疆百姓的,才能叫長城!」

  「唯唯,如君之言。」

  張蒼打發奉常的官員去準備複雜的祭祀儀式,他則對黑夫道:「你方才問我為何對封禪興致寥寥?」

  「我便告訴你罷,因為這泰山封禪,根本就不是什麼古已有之,而是齊魯之人編造出來的謊言!」

  ……

  「封禪是假的?」

  黑夫倒是一愣,他對這裡面的門道不太清楚,但周圍所有人都反覆告訴他,封禪是自古就有的。

  張蒼的師兄,膠東大儒浮丘伯就不厭其煩地說,遠古的帝王如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堯、舜、禹等都舉行過封禪儀式。

  可今天,在泰山左近的長城上,張蒼卻戳破了這個謊言。

  「浮丘伯雖然是我師兄,乃溫厚長者,當年對我頗有照顧,但他只學到了夫子的皮毛,未得真髓!」

  接著,張蒼開始了一段邏輯縝密的考據,證明「封禪」並非古已有之。

  「我在御史府掌管天下圖書,翻遍了一切能找到的史籍,發現周天子曾令人考制度於四岳,但泰山只是四岳之一,並無特殊之處。而直到孔子之時,各國雖有祭祀所屬山川之舉,但絕無人提及泰山封禪,就連《論語》也從不提及。至多是魯侯、季氏旅於泰山,但那只是魯國自己的小祭。」

  「直到近兩百年來,尤其是稷下學宮興建之後,封禪之說,才如雨後春筍。最開始只敢說堯舜禹湯周成王封禪,後來膽子越來越大,漸漸說伏羲、神農、炎帝、黃帝也封禪過泰山。而今,又憑空多出了許多年代比伏羲、神農還久遠的『古之帝王』,什麼無懷氏之流,加起來居然有七十二王之多……」

  「那些古之帝王真來泰山封禪過?為何史書無一言所載?非要到近世才重新被人發現!」

  黑夫聽罷,卻不置可否,而是笑道:「浮丘伯說,《管子》里有管仲勸齊桓公勿要行封禪之事,歷數之前七十二王封禪泰山,這又如何解釋?」

  「也是假的。」

  張蒼卻拂袖道:「《管子》里的學問雖然廣博,但這本書,卻是稷下諸子假託管仲之名所作。文字相對易懂,全然不似春秋時文章之古樸,裡面提到的齊桓公意圖封禪一事,乃稷下先生虛構,而非事實。」

  「這種托古言今的事並非孤立,就拿禪讓來說,什麼堯舜禪讓,也是古之無有,是墨者和子張氏之儒鼓吹出來的。他們虛構古事,寫了《唐虞之道》等文章,在列國傳散,認為只有禪讓才能終結混亂,結果燕王噲就上了當,禪讓子之,結果導致燕國大亂……我夫子當時就說過,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

  「打住,打住。」

  眼看張蒼的嘴炮從封禪轟到禪讓,要開始長篇大論的批判,黑夫連忙讓他停下:

  「今日只談封禪,不提禪讓,你且將前者說清楚。」

  張胖子一攤手:「事實如此,還能怎麼說?」

  總之一句話,張蒼根據他的考證,以及對稷下先生們的了解,知道這群齊魯儒生、士人為了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什麼都敢編。封禪並非自古便有,而是近兩百年來,齊魯之人,特別是齊人的虛構。

  所以才會有齊桓公封禪一說的出現,同時,也才會選擇在泰山進行封禪。

  「泰山高麼?能高到登上去以後,就覺得天下群山皆小的程度麼?」張蒼問了黑夫這麼一句話。

  黑夫搖搖頭,笑道:「會如此想的人,恐怕是因為去的地方太少,見識不太足……」

  單論海拔,泰山其實一點不高,不如華山,更不如黑夫在塞外見到的賀蘭山,和秦國西邊青藏高原皚皚雪山比起來,更沒法相提並論。

  但在齊魯之人的眼中,地處齊魯交界處的泰山,在一眾平原丘陵是鶴立雞群,這才是「天下」最高的山。

  宙斯和希臘諸神為什麼住在奧林匹斯山?因為它是希臘人的山。

  同理,封禪之所不在華山,不在嵩山,卻在泰山,只是因為,近兩百年來,天下的文化中心在齊魯,在稷下學宮。所以,齊魯地域性的神祇、山川,被說成了自古以來,全天下的信仰。

  這是稷下先生們為自己心目中,最可能登天子位,蒞天下而撫四夷的田齊君王所準備的,是為未來統一國家準備的登基儀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