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方才在殿上,孟西白三老拼命附議,看黑夫的眼神也變得極其和善,孟氏族長甚至還打聽他是否成婚了,聽說娶了內史之女才悻悻而走。

  但凡邊境興兵,必求良將,第二批可能支持黑夫的大臣,便是邊將了。

  葉騰道:「隴西郡尉李信,聽說自從第一次伐楚喪師辱國後,便鬱鬱寡歡,三十多歲年紀,頭髮卻全白了。雖然在滅燕、齊時立了戰功,但已失上意,被趕到隴西守邊,他恐怕是最支持對河西用兵的人!」

  「還有曾在上郡呆了三年的蒙恬,滅代時,曾率上郡翟騎至雁門,與支持代國的匈奴單于對峙,你與子衿回南郡期間,他也曾上書提議在上郡備邊,與匈奴爭奪河南地。」

  「不出意外的話,這兩人,都會上疏附議。」

  黑夫頷首,李信也就罷了,蒙恬的話,歷史上秦北伐匈奴,他便是主將,只是目前秦始皇對北方用兵興趣還不大,蒙恬做著少府少監的職位,負責一度量衡等事。

  黑夫笑道:「婦翁也會上疏支持麼?」

  「這是自然。」

  葉騰理所當然地說道:「老夫若是南郡守,必定支持南進,戍江南,征百越。但老夫如今是內史,南方與我無涉,反倒是鞏固關中,開拓三郡邊外,籌集糧食,徵調兵卒,我便多了許多用武之地!」

  從內史進而成為九卿,甚至一窺御史、丞相之位,就靠未來數年了!

  黑夫瞭然,老丈人還真是利益至上者啊……

  不過,他仍有一點擔憂,欲言又止。

  葉騰看出黑夫的想法,自嘲道:「我若是為了避嫌而故意提出反對,反而太過刻意,陛下一眼就能看出來。你我關係,朝中何人不知何人不曉?倒不如光明正大,行的是陽謀,謀的是國之大利,誰能說半點不是?」

  不管怎樣,朝中明顯是支持西進的大臣較多,光從輿情上看,這件事已經穩了。

  這時候葉騰卻道:「但也別高興太早,我卻是知道一人,必反對此事!至少會反對征河西。」

  「誰人?」黑夫問。

  葉騰卻笑著賣了個關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覺得是誰?」

  黑夫恍然,低聲道:「婦翁指的是……烏氏倮?」

  ……

  「烏氏倮言,秦與諸羌、月氏一向和睦,何必無故伐之?每年以絲帛易牛馬,於中原有大利……」

  十天後,蘄年宮內,放下手中的奏疏,秦始皇搖了搖頭,點評道:「果然,再大的商賈,也還是商賈,眼中只有眼前的蠅頭小利,烏氏倮不如陶朱遠矣!」

  他轉而看向伏在案前替自己草擬詔書,十天來,沒有對蘄年宮之議發表任何意見的中車府令趙高。

  「趙高,你以為如何?」

  趙高笑道:「小臣不敢越職妄言政事。」

  皇帝板下臉:「黑夫是少府丞,有了朕准許,他也能進言獻策,你為何不能?」

  趙高連忙請皇帝贖罪,隨後道:「臣以為,少府丞之言,稱得上老成謀國,有理有據,真不像一位二十餘歲年輕人能說出來的,再想到他的出身,臣就更驚異了……」

  秦始皇聽出了趙高的未盡之言,卻不以為意:「黑夫雖不以文章見長,但他底子卻也不差。」

  他指著案上那本厚厚的麻紙線裝書道:「這次回咸陽,黑夫獻上了修訂過的《南征記》,全書記了三百餘天,十數萬言,雖文字簡樸,卻著實不易。全靠此書,朕才能知曉江南的風土人情。」

  「再者,從議尊號時起,黑夫便沒少往御史府藏室跑,還與柱下史張蒼為友。耳濡目染,一年下來,說話竟也能引經據典了。朕問他為何能如此,他回道『上次封建郡縣之議,陛下令臣去翻書,臣閱後方知蜀侯三叛之事,自慚無知,只能奮發上進。』」

  隨後秦始皇指著趙高道:「說起來,此子的好學上進之心,倒有些像卿。十餘年前,我說卿字丑,卿便日夜練字,不知寒暑,竟成朝中前三甲的書法大家!」

  趙高笑道:「原來如此,假以時日,陛下恐怕又要多一位博士了。」

  皇帝卻搖頭:「文武全才之士,去做無用的博士,豈不浪費了?」

  「唯,少府丞可是有封侯之志的。」

  趙高嘴上笑著唯唯應諾,心中卻更加忌憚黑夫。

  是啊,同他一樣,出身低微。同他一樣,善於揣摩帝心。同他一樣,頗有上進心。

  但不同的是,黑夫有紮實的軍功,有新奇的想法,還有讓皇帝稱讚的韜略,這都是趙高沒有的。才多大年紀,就已經對國策指手畫腳了,再過些年,那還得了?

  想到在陳郢時,黑夫不慎露出的殺意,趙高就不寒而慄。

  「萬一此子真對我有殺心,到他位高權重時,我豈不只能坐以待斃?」

  可面對黑夫的提議,趙高卻沮喪地發現,真是滴水不漏,開邊、急利、遠謀,都是皇帝關心的事情,再加上政治正確的「固本」之策,讓人無從糾錯。

  所以他只能順著皇帝的話,誇了一通黑夫後,似是無意地說道:

  「臣只是奇怪,少府丞本是開拓豫章,戍守江南的別部司馬,建南昌城,請設豫章郡,還曾提議分封子弟去上贛、蒼梧,顯然是支持南進的。可為何在成婚回了一趟南郡後,卻突然改弦易轍,認為應當鞏固關中,以西拓胡戎之地為先呢?這不合常理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