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黑夫有些好笑,他的堂弟彥去了渭北租市肆,打開紅糖銷路去了,不知千百年後,能不能把咸陽變成「甜陽」。

  也正是以此為契機,黑夫才和張蒼攀上了交情,他又剛好住在張蒼隔壁,二人很快就孰識了,張蒼亦發現,這個靠軍功混到咸陽的黔首子弟,雖然故意顯露出一番鄉下人進城的模樣,可談吐卻頗為不凡,不經意間,還偶有驚人之言。

  比如他與張蒼提出「算盤」的設想,讓張蒼深以為然。

  等張蒼從差點被書活埋壓死的驚嚇里緩過來,黑夫也跟他聊起了這兩日最熱的話題。

  「大王令丞相、御史、廷尉及諸議郎議帝號,子瓠素有博學之名,沒被丞相和御史大夫、廷尉喚去相詢?」

  張蒼道:「右丞相與我不熟,至於左丞相,偏好儒家,主要諮詢那些徵辟來的博士儒生。」

  秦國丞相分左右,其中右丞相為正,自從昌平君卸任後,就由隗狀擔任,左丞相則是今年才從御史大夫升上去王綰。

  這兩人一個是法家出身,一個則是儒家的同情者,都不會來找他這個不儒不法的傢伙。

  「廷尉倒是派人來問過我……」

  張蒼也不隱瞞,笑道:「但我只是將廷尉需要的典籍送去,廷尉手下自有聰明的幕僚議論。」

  他雖然是李斯師弟,但二人的交情,頗有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或許是李斯做事十分小心,不願意給秦王一種「結黨」的印象,所以很少找張蒼,又或者是因為另一位同門韓非之死所致?

  黑夫來找張蒼,亦是有目的的。

  他就算要把正確答案獻上去,但做試卷也得有解題過程吧。既然是如此嚴肅的事情,便不能拍腦袋瞎說,而要兼顧三代傳統,甚至追溯上古時伏羲、黃帝、神農的事跡……

  以他的出身,經歷,貿然獻尊號,肯定會被人懷疑:這廝一個黔首出身的武夫,怎知道這些?

  「和張學霸聊天時聽說的」應是一個不錯的藉口。

  這時候,在黑夫的請教下,張蒼已侃侃而談起來了。

  「古有五帝,有人言,五帝是庖犧、神農、黃帝、堯、舜。亦有人言,五帝為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不一而足。但不管如何,都是古之聖王。」

  「然而,這只是近人儒生附會之言,我閱覽古書,發現商人絕口不提黃帝、炎帝,其金文所載之帝,乃高高在上的『明明上帝』,亦可謂之為帝俊。《玄鳥》中的『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長發》中的『有娀氏方將,帝立子生商』。均是如此,不過殷商諸君也稱帝,因為商君不僅管戎事,也管祀事,既是人王,也是神巫,自視為天帝的化身,帝乙、帝辛便是例子。」

  見黑夫聽得有些發懵,張蒼又解釋道:「帝辛便是紂王。」

  「到了武王滅商,周人看法與商人大相逕庭,只稱天子,視自己為代天牧民,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故只敢稱人王,不號天帝。」

  張蒼又嚼了塊糖:「不過等到禮崩樂壞,諸侯相繼稱王,王號已不足以顯貴後,帝號便成了更高一等的名號。這時候,便又有人想要稱帝了……」

  「子瓠的意思是,過去已有人稱帝?」

  黑夫有些驚訝,這些偏門的歷史,他還真不知道。

  張蒼科普道:「秦昭王時的秦相魏冉乃稱帝首倡者。」

  原來,當年秦、齊兩強並立時,秦相魏冉就採用秦齊並稱為「帝」的策略,拉攏齊國連橫。他為秦昭王在宜陽建朝見之行宮,讓秦王自立為「西帝」,並派使者向齊湣王送去「東帝」之稱號,並約定五國伐趙,瓜分趙國……

  「不過這場稱帝,草草結束了,齊湣王稱帝不過月余,便被蘇秦說服,去帝號了,東帝沒了,西帝便遭到天下群起攻之,也只能去之。」

  「但蘇秦雖然看似處處為齊著想,但他的真實目的,是輔佐燕昭王破齊。」

  一邊說,張蒼一邊親自從石室里取了一份帛書出來,黑夫一看,上面寫著《遺燕王書》。

  「這是從燕國府庫得來的,有人說是蘇秦寫給燕昭王的信,亦有人說是其弟弟蘇代所書……」

  「這是原件?蘇秦的親筆信?」黑夫有些吃驚。

  張蒼道:「不得而知,但願是吧。」

  黑夫接過來後,只感覺上面的燕國文字雖然有些難懂,卻能隱約感受到當年蘇秦為燕死間,在齊、秦、趙、魏、韓、楚之間長袖善舞,合縱連橫的驚心動魄!

  張蒼指著上面的一句話念道:「秦為西帝,趙為中帝,燕為北帝,立為三帝,而以令諸侯……」

  「蘇秦欲使秦、趙、燕稱帝,一同滅齊。最後雖然五國伐齊達成了,但三國終究沒有稱帝,據說是秦昭王突然放棄了。」

  「這是為何?」

  黑夫都快忘記自己來石室找張蒼的初衷了,而沉浸在數十年前發生的事裡,他甚至有些理解,張蒼為什麼會沉迷書中了。

  秦國的典籍藏在明堂室,但張蒼也是那裡常客,略一思索,竟直接給黑夫背出了史官所記,秦昭王的原話來……

  「王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若使秦已並諸侯,縱然不稱帝,列國亦將臣於秦,若非如此,縱然韓、魏、楚今朝朝秦,夕則又合縱反秦,得空名何用?」

  「王曰,秦滅六國,方可稱帝!此百年之願也,不由孤始,亦不由孤終!雖孤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三世不能則六世,六世不能則十世,終有一日,天下必定於一,統於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