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開平反?”

  “是一種平反!”

  “如果真是一種平反,那麼,我到底該不該出席這祝壽活動呢?”

  趙一荻鄭重地對他說:“漢卿,這個機會,不正是我們50年來一直期盼的嗎?”張學良聽了她的話,忽然深有省悟,良久沉思過後,他望著妻子的眼睛,深情地點點頭,說:“綺霞,你的話,讓我明白了許多事情!……”

  1990年6月1日,將在台北圓山飯店為張學良慶賀九十大壽,這就不能不讓人發問:6月1日是張學良的真生日嗎?

  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史料曾有明確記載:張學良生日應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陰曆四月十六日,出生在遼寧省台安縣。既然如此,他為何將自已的生日改在6月1日?不用陰曆而用陽曆,內中的緣由何在?

  這對張學良是個心酸的話題。作為傳奇歷史人物,他的生日竟也帶有悲劇色彩。

  歷史使人們追溯到1928年陰曆四月十六日(陽曆6月3日),那一天,正是張學良的28歲生日。當時,作為東北軍第三方面軍軍團長的張學良,在北京順承王府辦了生日酒席。是夜,北京城內戒嚴,從中南海到前門車站的長街上,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子夜零時15分,一列由汽車組成的長隊從中南海直駛向前門車站,從第四輛車裡走下來的是安國軍大元帥張作霖。在包括張學良在內的一批奉系將領的簇擁下,他登上了慈禧的綱車。一年前的6月張作霖是以北洋政府定國軍大元帥的名義,進入中南海執政的。如今張作霖內外交困,特別是在日本駐華公使的壓力之下,暗然離開北京,返回東北瀋陽。在漆黑的夜幕下,張學良在月台上凝望著隆隆遠去的專列,他的心裡是沉甸甸的。隱隱有一種不祥之感。他對日本政府威脅乃父返回瀋陽始終心存疑慮。所以,他回到中南海的萬字廓時,發現副官吳泰勛正在扶乩問卜,張學良也上前請他代為占卜,說:“替我乩乩大帥此行的安危吉凶。”副官應命,不久即占出四字批語為:“大帥歸矣!”

  第四卷 冬第三章 公開平反(7)

  張學良從來不信迷信,當即不以為然地一笑說:“此卦不准,誰不知道大帥他已經返回瀋陽了,那當然就是歸矣了嘛!”

  不料次日(6月4日)凌晨6時,少帥忽然接到瀋陽六姨太打給他的電話,告之:大帥的專車已在瀋陽皇姑屯被炸!……張學良聽到這猝然而至的噩耗,猶如霹靂擊頂。他驀然想起昨夜副官的占卜,在茫茫然中他感到似乎瞑瞑中似乎有一隻黑手在捉弄著他。頓時天昏地轉,

  一跤撲倒在地上……

  張學良沒有想到他降生的日子居然會是父親張作霖的死期,此後若干年間,他再也不敢過生日。因為陰曆4月16日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日子。後來有人勸他改過陽曆,張學良這才從曆書上查到他出生的那一天,剛好就是陽曆的6月1日。於是,每年到了這一天,便是張學良的生日。

  太陽高高地升起來了。碧綠棕櫚掩映下的張寓,一片蘭花的世界。

  “漢卿,”穿藍色旗袍的趙一荻從門廳走出來,不知為什麼她顯得非常興奮。

  “我在這裡,”蘭花叢中忽然鑽出一位渾身泥土的老農,仔細一看,原來竟是張學良。此時從他的身上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當年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影子。

  “漢卿!”趙一荻替他撣掉身上的塵土,向小樓一指說:“快,剛剛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張學良急忙放下高高的褲角,愕然望望趙一荻說:“特殊……禮物?”見趙一荻那興奮得難以自持的神情,張學良腳步匆忙地沿著花間小甬道,趟進了客廳。

  陽光充沛的寬敞門廳里,排滿了海內外友人和東北同鄉會所贈送的花籃。奼紫嫣紅的花叢里,不時地散發出一陣陣撲鼻的花香。那些由無數喇叭花和雪白水仙所紮成的碩大花籃上,鮮紅的綢帶顯得格外醒目。那便是蔣夫人宋美齡派人送來的花籃。張學良發現了宋的花籃,說:“你是說夫人的花籃?”

  當趙一荻的目光接觸到紅綢帶上“蔣宋美齡”四字時,她不由一震。1959年她們剛被蔣介石宣布“解除管束”的情景,忽然再現在她的眼前……

  趙一荻記得那是復興崗住宅建成不久,一天,蔣經國忽然來訪。他見了趙一荻,神秘地一笑,卻對張學良認真地說:“張先生,我記得您從前非常喜歡垂釣。山腳下那湖裡的魚肯定不會少吧?您現在可還釣魚嗎?”

  趙一荻感到蔣的話里隱含玄機,又見張學良黯然搖頭,沒有說話。蔣經國這才恍悟地向身後的從人一招手說:“哦,看我的記性,拿來!”特務劉乙光快步上前,急忙將一個綠色帆布口袋恭敬地捧上來。蔣經國從布袋裡抽出個竹筒來。他熟練地拆開,原來是一支特製的魚竿。他雙手交給張學良說:“這次父親讓我親自來看望先生,他特別叮囑我將這付釣魚竿送過來。算是給先生的一份禮物。”

  “哦?”張學良用顫抖的手將蔣介石親送的釣魚竿接過來,他知道蔣介石贈送釣魚竿決非尋常之舉。分明是對他當年在貴州幽禁時贈送蔣介石懷表的一種暗示性的回敬。那是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秋天,他在熄烽委託劉乙光向蔣轉贈他所戴的一塊德國懷表,以示他幽居的年月太久,早就超過了1936年南京軍事法庭對他所判的十年徒刑。現在蔣復贈他的釣魚竿又寓意何在?莫非是暗示讓我張漢卿以釣魚竿為伴,打發後半生的餘下光陰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