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這樣,楚東團隊一邊搜索著倖存者一邊摟草打兔子地“練練兵”,等到大概尋遍了這一帶之後便毫不留戀地帶著所有物資和書籍離開了,再次踏上理工大學主圖書館前面的東西向大道,轉而向露露家所在的東門前進。

  等露露回家收拾完私人物品,他們還要繼續往東走,嘗試著接觸露露所知道的一個占據了理工大學附屬中學、育明高中、財經大學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華遼省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海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華遼省對外貿易學校、濱海市輕工業學校、某教育培訓學校及某小學之間的這片地盤的倖存者團隊。

  原本楚東的打算是搜索完了理工大學再將海事大學也重點搜索一遍,之後就開始往回走,不過在獲得了多達十位高素質人材和兩位實力極強的女性倖存者,以及一位超能力比較適合預警的女性倖存者的現在,他又捨不得這麼快就回去了。

  於是他和葉年、老軍醫商量了一下,將原計劃進行了一些調整,把理工大學東面的財經大學以及財經大學南面的濱海海洋大學也納入了搜索範圍之內。

  這樣一來,楚東團隊先是要向東走,再向南走,接著繞過西尖山重新回到西面搜索海事大學,最後根據盧克希教授的建議,在兩條通向小平島的南北向主幹道之間進行拉網式搜索,爭取將這片工業區里倖存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全都一網打盡。

  ——按照盧教授的說法,在末世里,他們這些學校里的教授和大學生的短期價值其實是比不上在工廠里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

  某些教授或許還有一些操作生產設備的實際經驗,可手藝肯定“潮得很”,而絕大多數工科學生必須要等到大二或大三進行了金工實習後才能基本了解鉗工、車工、銑工、電工、焊工的手藝,等他們大三或大四到工廠實習後才能基本了解那些生產設備的功用。

  ——注意這都是基本了解,連複雜的操作不可能完成,距離徹底掌握更是還有十萬八千里。

  而工廠里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才是真正負責進行工業生產的人員,尤其是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工人,雖然“什麼都不懂”,可是卻能玩得轉機器,就算水平不咋地起碼也能把活干出來。

  更何況在末世來臨之後數控工具機在短時間內肯定是廢了,這個時候就更需要手藝精湛的技術工人使用老舊的非數控工具機來進行生產,一個頂級老技工的短期價值甚至比一百個愛因斯坦還高。

  不過雖然盧教授指出了楚東等人輕視第一線生產人員的錯誤,但就是因為這個錯誤他才能及時得救,否則等楚東他們磨磨蹭蹭地來到理工大學的時候,他說不定早就變成怪物的排泄物了。

  正是因為如此,盧教授也同樣大大地讚揚了楚東的大局觀,認為他“千里迢迢”地帶著大家從交通大學跑到小平島是一步絕妙的選擇。

  ——這並不完全是吹捧,楚東之前雖然已經認識到了郊區有農業也有工業,是大有發展前途的好地盤,但是理工大學到小平島之間的這片工業區的重要性其實遠比他想像得還要重要得多。

  在這片區域裡,有軸承儀器廠、機電工程公司、水產藥業公司、自動化公司、重礦設備製造公司、化纖設備廠、印刷廠、乾冰製造公司、製衣公司、冶金工程公司、發動機技術公司、塑膠公司、塑料製品公司、儀器儀表公司、電力公司、船用閥門公司、傳感器與通訊公司、集成電路公司……甚至還有華遼省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基地。

  至於包括“模特學校”在內的,普通濱海人或許都從來沒聽過的各種專業技術學校,以及大中院校雖然說不上多得數不勝數,但也為數不少。

  盧教授甚至可以夸句海口說,假如這片區域裡的所有人一個都沒死的話,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死光了,人類的工業文明起碼也能在當前的水平上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但可惜的是現在活人太少,其中稱得上人才的就更少了。

  現在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所有初中……甚至小學以上學歷的倖存者都培養成某一行業的人才,勉強先將手頭能用的這些機器重新利用起來,以後再根據需求恢復某些工礦企業的原材料生產。

  說句實在話,楚東等“路線制定者”越是認真地思考人類的未來,越是確定人類幾乎已經沒有未來了,不過只要能夠保證倖存者的數量不再大幅減少,人類多少也還是保留著一絲希望的——起碼恢復到現有的文明程度和生活條件是不成問題。

  但令盧教授憂心的是,圖書館裡某些窗戶被破壞的了閱覽室里的書籍竟然已經開始產生了霉變的跡象,因為微生物和昆蟲的變異進化,紙質書籍的保存環境必須更加嚴格才行,原來存放在圖書館和各個專門的書庫里的書籍也很可能因為儲存環境不過關而逐漸受損。

  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改善的話,人類的文明真的有可能發生大幅度的倒退,等第二代、第三代倖存者長大之後,地球文明最多只能保持著電子時代初期的水平,各種高精尖科技成果或許只能保存下來極少的一部分。

  ——在有識之士的眼裡,會使用超能力的變異怪物或BOSS級怪物其實都不算什麼,微生物才是人類文明真正的大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