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傳宗和一干忠心耿耿的東宮侍衛遂護佑著朱慈烺在北京城被圍之前突圍,一路輾轉來到南京。

  他們這一路上受的苦不知有多少,不過劉傳宗卻是半句都沒有抱怨。因為連太子殿下都沒說什麼,他這個做奴婢的怎好意思抱怨?

  到了南京之後太子順利繼位,劉傳宗也跟著水漲船高做到了司禮監秉筆兼東廠提督太監。可劉傳宗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此時的大明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內監來說更是如此。

  劉傳宗十分清楚若是大明覆滅了他絕對會落得個最悽慘的下場。

  他很想為皇帝陛下做些什麼,但只恨不能領兵殺賊為天子分憂。

  可後來發生的一切讓劉傳宗感到欣慰。

  天子先是復設東廠、錦衣衛搜查南京官員的罪證,整飭了番朝堂。隨後又編練新軍,增強了朝廷對於軍隊的掌控力。

  再之後,復設龍江船廠、內廠軍情司、工部火器司……

  似乎這一切天子早有腹稿,只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

  通過一日日的朝夕相處劉傳宗發現皇帝陛下比他想像的要堅毅的多,也要有手腕的多。

  也許是在先帝面前需要藏拙,皇帝陛下才表現的循規蹈矩的吧?

  畢竟先帝的猜忌心很重,即便是長子、太子,若是表現的太過強幹,也會被懷疑野心勃勃,圖謀不軌的吧?

  天家父子不能用尋常百姓家的關係來類比,即便是太子也必須表現的小心翼翼。

  而到南京繼位後皇帝陛下就徹底放開手腳施展起理政治國的才華。

  在劉傳宗看來當今天子是一位天生的帝王。

  他不但深諳帝王制衡之術,還識人善用,懂得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

  而且皇帝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說句大不敬的話,僅就這一點當今天子比先帝就高出了不止一籌。

  至於對軍隊大刀闊斧的改革,更是讓劉傳宗嘖嘖稱奇。

  先是神策軍,後是登萊水師,每一處改動都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

  明軍一次次的大勝也讓舉國上下歡騰不已。

  大明百姓發現,原來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只是東虜自吹自擂罷了。

  明軍完全有能力戰勝東虜,保護百姓的安全。

  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在新皇的帶領下大明能夠光復天下,完成中興大業。

  劉傳宗同樣感到欣喜,不過欣喜之餘他也有些心疼皇帝陛下。

  那稍稍有些稚嫩瘦弱的雙肩上扛著的是日月星辰,是江山社稷。

  皇帝陛下為了批閱奏疏常常熬到半夜三更,第二天一早還得爬起來上早朝。

  為了集中精力處理政務,皇帝陛下甚至都不急於冊立皇后,身邊連個可心服侍的人都沒有。

  所以這一次群臣上奏疏請天子冊後,劉傳宗是感到很高興的。

  李自成敗亡,大明對東虜又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天子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稍稍處理一番私事了。

  對天子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顯然是冊立皇后獲得屬於自己的皇嗣,以安民心以固社稷。

  只要天子有了繼承人,天下人便更有理由相信大明國祚綿延,萬代永存。

  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抗

  一艘艘大型福船相繼停靠在了天津衛的海港之中。

  早已準備好的腳夫、力棒一擁而上準備卸貨。

  負責監督的綠營兵們紛紛把手按在刀柄上,顯得十分緊張。

  他們早就得到消息會有大量海船運送糧食到天津,只是卻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艘。

  幾十艘大福船一字排開,將本就不大的月牙形港口占的滿滿當當。

  看這架勢鄭芝龍真是誠意滿滿啊,有這幾十艘船的糧食,北直隸的清軍便解了燃眉之急。

  不然斷了糧餓死人不說,軍隊隨時可能譁變,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而且俗話說得好,有一有二便有三。

  既然鄭芝龍已經和大清眉來眼去搭上了線,之後的合作便容易許多了。

  當然鄭芝龍也不是白白運送糧食來幫助清廷的,他以高於市價三倍的價格把糧食賣給清廷,雖不說賺的盆滿缽滿多少也能賺些。

  事實上鄭芝龍更多的是想向清廷表達一個友善的信號。

  這樣將來清廷若真是奪了天下,鄭芝龍也能撈得富貴。

  當然,讓鄭芝龍直接叛明他是做不到的。

  現在局勢不明,大清和大明誰都可能奪得天下,不到最後一刻鄭芝龍是不會明確表態的。

  騎牆便是鄭芝龍的生存之道。

  對此清廷方面雖然心知肚明,卻也是無可奈何,誰叫鄭家有一支無敵於天下的水師呢?

  這種時候清廷只能對鄭芝龍多加拉攏。即便鄭芝龍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清廷上下都對這次與鄭芝龍的合作很重視,攝政王多爾袞更是命博洛到天津親自負責糧食接收一事。

  博洛為了辦好差事也是小心翼翼,不僅帶來一些旗兵壯勢,還將天津所有的綠營兵都集中到了港口負責監督搬運糧食的腳夫力棒。

  這可是一批救命糧啊,絕對不容有失!

  這些腳夫力棒都是最底層的賤民,看到如此多的糧食難免會動一些歪門心思。

  綠營兵就是用來監視他們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