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一批人犯被押上法場,引至砧台前跪好。

  監斬官看了看天色,見時辰已到便將紅色的簽子擲了出去。

  劊子手紛紛拔掉人犯脖子後插著的木牌,揮刀斬下。

  二十顆人頭紛紛滾落,無頭屍體隨之軟倒在地。

  照理說處斬完一批人犯後劊子手都會在刑台上潑水清洗鮮血,可因為今天要處斬的人犯太多,就沒有這個必要了。不然潑水清洗完後又得處斬一批,等於白費工夫。

  人頭斬落時圍觀的百姓發出一聲聲驚呼,隨之是一陣狂喜。

  「殺的好!」

  「殺光這些叛將!」

  「朝廷威武,聖上威武!」

  殺戮帶來的衝擊讓這些平頭百姓們常年積壓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他們紛紛高舉著拳頭,十分興奮。

  又一批叛將被帶了上來,劊子手高效的收割著人命。

  百姓們興奮的吶喊著,不知不覺間大多數人的嗓子已經喊啞了。

  李國英屬於最後一批被處斬的叛將。

  當他被押上斷頭台時百姓們紛紛朝他丟擲爛菜葉。

  李國英被捆綁著雙手無法去把菜葉撥掉,便索性閉上眼睛任由百姓朝他投擲。

  他在腦海中飛速回憶著自己這一生。

  從一個小兵做起,被左良玉看重,升為親兵,之後一路立功成為左良玉的心腹大將。

  左良玉起兵『清君側』時他毫不猶豫的響應支持。

  他當然明白所謂的『清君側』不過就是一個幌子。左良玉起兵的那一刻就意味著造反了。

  但他還是會選擇跟從左良玉造反。

  因為他的效忠對象只有左良玉,沒有朝廷。

  他的榮華富貴都是左良玉給的,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和左良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別說左良玉要做的是『清君側』,便是左良玉想要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李國英也不會有絲毫的猶豫,一定會第一時間勸進。

  可惜左良玉敗了,所以他們這些支持左良玉的將領都該死。

  若是左良玉勝了,他們不就都是開國功臣了嗎?

  至於內亂可能讓清軍趁虛而入,在李國英看來根本就不算什麼。

  真要是左良玉奪了江山,大不了割讓幾省之地給滿清,弄一個劃江而治。

  可惜現在一切都結束了。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敗者沒有資格活在這個世上。

  刀起人頭落,李國英的生命終止在了崇禎十七年十一月十日。

  第一百九十七章 這仗必須打

  中軍大帳中,高傑愁眉緊鎖來回在帳中踱著步子。

  昨日斥候隊帶回一名韃子哨騎,高傑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命人找來一個懂滿語的商人,又對那韃子嚴刑逼供,這才問出個究竟。

  原來這韃子是一名滿洲正黃旗的旗兵,奉命與同伴偵查順德府一代的軍情。據這韃子說,多爾袞在得知明軍殺入北直隸,連克大名府、廣平府後大驚,決定派出留守京師的兩黃旗精銳阻擊明軍。

  而統領正黃、鑲黃旗的便是多羅貝勒勒克德渾。

  勒克德渾此次帶來了一萬多名兩黃旗精銳,除此之外還有兩萬多綠營兵,人數雖然沒有明軍多,但戰鬥力十分強大。

  兩黃旗是八旗中最精銳的存在,此番成建制的調出。足以見得多爾袞十分重視高傑。

  這對高傑來說可不算是個好消息。

  此番北伐他就是看準了八旗主力調去山陝的契機。想不到多爾袞竟然留了一手,把兩黃旗的軍隊留了下來拱衛京畿。

  毫無疑問,這個勒克德渾就是衝著高傑來的。不然他也不會這么小心的專門派出斥候到順德府的山區偵查。

  對高傑來說,情況有變。原本他想儘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滿清在京畿的威信力。即便一時打不下來神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現在韃子主動來戰,高傑自然不可能像原計劃的那樣在北直隸流動作戰。

  要麼撤回河南山東,要麼打這一仗。

  他必須作出抉擇。

  高傑明白這個決定很可能會影響大明對滿清的整個作戰計劃,所以他慎之又慎,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這個時候李成棟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建議高傑打這一仗。

  原因有三。

  其一,明軍此時士氣正盛,趁著這股勁頭跟韃子干一仗吃不了虧。

  其二,高傑急需要通過此戰讓麾下將士感受到真韃的戰鬥力。畢竟此先戰勝的綠營兵都是二韃子。

  其三,高傑需要做給朝廷看。若是北伐中一遇到真韃掉頭就跑,朝廷那裡恐怕交代不過去。

  李成棟將這三個理由一一向高傑講清楚,高傑也覺得在理,便下定決心與勒克德渾一戰。

  高傑很能打,也很敢打。

  但面對勒克德渾統率的兩黃旗精銳,他十分小心,親自召集麾下諸將商議策略。

  從清軍的行進方向來看,他們應該是從冀州來的。

  要想進入廣平府,清軍走韓家寨沿著漳水一直前行的可能性極大。

  故而高傑決定在清軍行進路線上設伏,打一場伏擊戰。

  漳水沿岸的河谷有許多低矮的密林,確是伏擊的好地方。

  不過此處不易擺開陣型,真打起來明軍的人數優勢發揮不出來。

  思前想後高傑決定分兵,自己親率三萬人在河谷密林之中設伏。剩下的兩萬人由李成棟統領,繞道抄後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