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了這些人馬,朝廷軍隊相較於投降的叛軍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即便把他們看押起來也不會出亂子。

  黃得功遂下令把所有投降的叛軍捆綁起來,先就地看押,等到金、馬二人到了再做決議。

  ……

  ……

  袁繼咸在九江城頭目睹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黃得功幾乎算到了所有的可能性,讓左軍一步步走進陷阱卻不自知。

  稍稍讓袁繼咸感到遺憾的是,黃得功沒有生擒左良玉父子。

  若是能生擒二賊獻俘闕下,聖上必定龍顏大悅。

  不過在陣中將二人斬殺也是了不得的功勞了。

  袁繼咸第一時間命人把左良玉、左夢庚父子的首級用石灰醃好,專程送去南京。

  至於這個捷報怎麼寫袁繼咸卻是得好好思量一番。

  照理說,黃得功斬殺左良玉功勞最大。但左良玉之所以被驅趕到九江也是因為馬進忠、金聲桓二將在堵胤錫的率領下突然發難殺得左良玉陣腳大亂。

  當然洞庭湖水師總兵韓兆安的作用也很重要。

  要不是他拼盡全力與左軍水師對決,為黃得功在上游布置攔江鐵鎖贏得時間,很難最終逼左良玉登岸。

  洞庭湖水師此戰中全軍覆沒,這讓袁繼咸十分心痛。他已經決定要在捷報中為這些陣亡的將士請功,讓這些大明好兒郎不至於擔心身後事。

  當然這件事情也給袁繼咸提了個醒,想要組建一隻犀利的水師僅僅靠堆數量是行不通的。

  即便將士們訓練再刻苦,戰鬥再奮勇,如果戰船本身太弱一樣無濟於事。

  船堅炮利才是水師強大的基礎,而要做到這點就需要花大量的銀子。

  袁繼咸雖然掛著一個總督四省軍務的名頭,但實際上能夠實際控制的也就是江西。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地方徵收的稅銀大部分是要直繳朝廷的,地方只能留下一小部分用作日常開支。

  袁繼咸並不貪墨,故而除了這一小部分稅銀再無旁的進項。

  想要靠這點稅銀養一隻堪比左軍水師的強大船隊,難啊!

  袁繼咸決定在捷報中提那麼一句,試探一下朝廷的態度。若是朝廷願意撥銀子讓他建水師,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

  至於俘虜袁繼咸準備全部押往京師。他沒有嗜殺的習慣,雖然這些人都是罪大惡極的叛軍,但既然已經投降便應該押去南京,聽候朝廷發落。

  即便要殺也應該用國法殺,明正典刑以警世人。

  至於這個突然暴起殺掉左夢庚的徐勇,袁繼咸準備將其一併送往南京,只不過路上可以不用捆綁手腳,只嚴密監視即可。

  此人是左良玉麾下大將,從左良玉發動叛亂起就一直跟在身邊。

  若是左良玉不被射死,徐勇是肯定不會殺掉左夢庚投降的。

  所以他的投降只是不得已為之,單純是為了自保。

  如何處置此人,還是交給陛下定奪吧。

  第一百九十二章 前有盧建斗,後有高英吾

  拿下廣平府後高傑並沒有多做停留,而是繼續北進。

  廣平府的北面是順德府,下領九縣,距離京師一千里。

  弘治年間全府在編民戶有兩萬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萬一千八百二十五。萬曆六年時在編民戶有兩萬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萬一千九百五十七。

  可到了崇禎十七年,順德府全府在編民戶只剩下了一萬出頭,口九萬餘人。

  連年旱災蝗災當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兵亂人禍。

  崇禎年間東虜多次犯邊破口,劫掠畿輔。屬於北直隸下轄的順德府也難倖免。

  在崇禎十一年,這裡曾經爆發了一場震驚朝野的大戰,交戰雙方便是滿洲八旗與盧象升統領的明軍。

  崇禎十一年八月二十三,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領左翼軍,封貝勒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率右翼軍,並貝勒杜度等大舉征明。

  九月二十二,岳托從密雲牆子嶺破口入寇,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隨後不久,多爾袞率領左翼軍於九月二十八從青山關破牆而入。

  兩路大軍最終在通州會師,直逼北京。

  崇禎帝大為震驚,下令京師戒嚴。同時崇禎帝賜予時任宣大總督的盧象升尚方寶劍,統領天下勤王兵馬。

  不過說是統領天下兵馬,但盧象升真正能夠統率的只有他從宣大帶來的兩萬多兵馬以及監軍太監高起潛統率的數萬關寧軍。

  明軍兵馬相較於多爾袞、岳托統領的八旗軍並沒有數量優勢,但若是上下一心,在盧象升的帶領下並非沒有一戰之力。

  可問題是這時的崇禎帝已經有了議和的心思,派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清軍私下接觸,商量議和的細節。

  東閣大學士楊嗣昌與監軍太監高起潛忖度上意,知道崇禎帝想要議和,便對主戰派的盧象升一再打壓。要糧草不給糧草,要甲冑不給甲冑。

  高起潛還以替大明保存家底的理由向盧象升提出分兵的要求。

  盧象升在一再力爭無果後無奈之下只得答應高起潛,由高起潛統領關寧軍,盧象升統領宣大軍。

  明軍就此分兵。

  這次分兵後盧象升手中的兵力大減,不過還是主動出擊,出京師,過涿州,抵保定,最終在慶都和清軍展開了一場遭遇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