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慈烺聞言直是大喜。

  其實他一直覺得皇明軍校的師資力量是個問題,雖然有不少從壕境(澳門)聘請來的泰西佛郎機(葡萄牙)人作為講師,但更多的是宣傳西式戰法,與大明本土的戰陣如鴛鴦陣的結合併不到位。

  再就是皇明軍校的講師多是年輕人,稍大一些的也就是四十來歲,不太能壓得住陣。

  若是秦良玉能夠到皇明軍校講學,那絕對是一件轟動事件。

  首先秦良玉履歷很好看,有數不盡的戰功。其次,秦良玉就是忠貞的代名詞。如今國事艱難,神州大陸有傾覆之危。這種時候更應該在年輕人中宣傳忠君報國的理念,充分挖掘內部潛能,君臣一心共度難關。

  秦良玉只要去到皇明軍校講學,不但可以激發軍校生的愛國熱情,還可以讓整個南都的有志之士歡欣鼓舞。

  打仗打的就是一口氣,朱慈烺要想帶領南明逆襲,就必須把快咽下的這口氣重新吊起來。

  不論是滿清、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都是極為強大的敵人,要想戰勝他們,光靠努力訓練是不行的,還要在精神意志上多下些工夫。

  秦良玉主動請纓,朱慈烺當然不會拒絕。

  「忠貞候公忠體國,為朝分憂,朕心甚慰。」

  他稍頓了頓,笑聲道:「忠貞候的那些子侄也可以進到皇明軍校學習嘛。」

  這算是朱慈烺給秦良玉皇明軍校講學的一個回報。

  秦家中生代的一輩基本都在渾河血戰中折損的差不多了,如今留下的都是初出茅廬的小輩。

  這些小輩雖然熱血方剛,但因為經驗不足,一腔報國熱情往往無處施放。

  而皇明軍校就是一個教導他們如何高效報國的地方。

  秦良玉愣了一愣,旋即恭敬道:「老臣謝陛下恩典。」

  其實她帶這些後輩一同前來南京,主要是為了路上有個照應。畢竟現在天下不太平,到處都是流賊土寇。秦良玉雖然是名將,但上了年紀有些事情有心無力,有後輩子侄護衛同行才可以安心上路。

  當然,帶這些後輩來南京見見世面也是秦良玉的一個目的。

  遠的不說,秦拱明不是已經做到德州總兵的高位了嗎?若不是他當初執意離開四川前往淮安,在漕運總督、淮安巡撫路振飛帳下做事,累功出任團練總兵,又怎會遇到當時還是太子的當今聖上。

  人這一輩子能夠達到多高的成就真的是要靠自己爭取的。

  對秦良玉來說,她只有兩個願望。

  其一便是看到大明收復神京,擊敗東虜、闖賊、獻賊的那一天。其二便是能讓後輩子侄有個好前程。

  這兩個願望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關的。

  換句話說,只有當今聖上坐穩了江山平定了天下,秦家子侄後輩才能跟著獲得榮華富貴。

  而如果是東虜、李自成、張獻忠坐了江山,秦家肯定會落得個萬劫不復的境地。

  秦良玉把事情看得明白,便時常叮嚀後輩子侄要多把國事放在心上。

  因為有國才有家,大明若是亡了,秦家自然便無足輕重了。

  秦良玉活了一輩子,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

  與當今天子交談一番後,她已篤定這位年輕的天子是個有抱負、有擔當、有手段的君王。

  有這樣的雄主在,她一定能在生前看到大明中興!

  第一百二十五章 晴天霹靂

  不管怎麼說,秦良玉到皇明軍校講學都是一個轟動事件。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這點進行輿論宣傳,讓秦良玉成為皇明軍校生以及天下人的榜樣。

  忠君愛國,這是每個人都會喊得口號,但落到實處卻不容易。

  如今有秦良玉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面前,皇明軍校的學生乃至天下人一旦爭相效仿,對朱慈烺和朝廷是極為有利的。

  可惜的是鄭成功、張煌言、顧炎武、陳子龍等人已經前往山東德州觀摩棱堡的修建。不然若是讓他們跟著秦良玉好好學學,定然能夠快速成長。

  當然,皇明軍校中其餘的學生也很優秀,可以先讓秦良玉給他們授課。等到張煌言、鄭成功等人從山東回來,再開個小灶也無不可。

  一切思定之後,朱慈烺先讓秦良玉回去休息。

  老人家畢竟上了歲數,千里迢迢從四川趕來南京,還是應該多歇歇。

  至於去皇明軍校授課之事,也不急於一時。

  秦良玉離開後朱慈烺正想擺架回宮,便有內侍稟奏兵部尚書路振飛求見。

  朱慈烺毫不猶豫的宣召路振飛。

  近來他和路振飛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君臣二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大的軍事部署、戰略方針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推行和貫徹。

  平日裡那些動輒跳出來唱反調的都察院言官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一個個都默不作聲,任由聖天子乾綱獨斷。

  好一個兵部尚書,朱慈烺果然沒有看錯人。

  路振飛的性格決定了他是一個天生的鷹派,能夠完美扮演朱慈烺授予他的角色。

  過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路振飛來到文華殿正殿,沖朱慈烺叩首行禮。

  朱慈烺照例給路振飛賜座,和聲道:「本兵突然入宮求見朕,可是有什麼要事?」

  憑藉三個多月來和路振飛之間的共事,朱慈烺已經把這位兵部尚書的脾氣秉性摸得十分清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