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候是劉芳亮站了出來,率領所部殿後,讓順軍主力得以保全。

  最難能可貴的是劉芳亮且戰且退,主力並沒有多少折損,足見其沉著冷靜。

  「陛下,不論如何臣妾都會跟著陛下的。」

  不知為何高桂英突然冒出這句話,整個身子靠在李自成寬闊的胸膛上。

  李自成心中一暖。當年潼關之戰前,高桂英就是像這樣安慰自己,表示不論如何誓死追隨。

  後來潼關之戰闖軍大敗給官軍,他也和老營走散,高桂英等親眷不知所蹤,洪承疇、孫傳庭派人四處搜山,想要捉到李自成獻俘虜北京。李自成身邊一度只剩下十八騎,不得不蟄伏商洛山中。

  但他一直不信高桂英就這麼死了,一面在商洛經營發展,一面派人四處打聽高桂英等人的下落,最終二人終於團聚。

  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他與高桂英之間的情感絕非常人能夠想像。

  那是真真切切的患難之情,相濡以沫,同舟共濟。

  「桂英你放心,額保證趕跑韃子,叫咱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李自成替高桂英攏了攏鬢角的髮絲,眼神變得堅毅無比。

  ……

  ……

  馬車突然停了下來。文安之掀開車簾,看到的是南京城巍峨的城牆。

  南都,他終於到了南都!

  一路輾轉他這副老骨頭差點散架。好在最終到了,這便值得了。

  自打崇禎年間以國子監祭酒職致仕,文安之便返回了夷陵老家。

  這一待便是十年。十年間烈皇沒有徵召過他,文安之也以為這輩子再也沒有起復的希望,索性寄情於山水之間,聊以自娛。

  不曾想甲申國變,闖逆攻破京師,天子自縊殉國,天下形勢大變。

  就當文安之為烈皇慟哭之時,東虜入關,趕跑了李自成進駐北京。

  天下人都以為東虜只不過是吳三桂請來的援兵,趕走李自成就會主動退出關去。

  誰曾想東虜卻死皮賴臉的留在神京,任命官員,招降畿輔。

  東虜是想圖謀神州啊!

  文安之和天下人一樣對此感到憤慨。他一度想要在家鄉夷陵組織鄉兵勤王。便在這時有一名壯士找到了他。

  這名壯士叫周道寧,身上帶有當今天子的聖旨。

  文安之當即跪倒在地沖南京方向三叩九拜,恭敬接旨。

  得知聖天子要起復他為禮部左侍郎時,文安之嚎啕大哭。

  十年了,十年過去了朝廷終於想起他了。

  他並沒有一絲一毫怨恨烈皇的意思,只盼著能夠早日來到南京為朝廷盡一份綿薄之力。

  ……

  ……

  第七十四章 國士無雙

  過正陽門,沿著千步廊一路向前行去,文安之只覺得心潮澎湃。

  他的左手是通政司、錦衣衙、欽天監、太常寺。他的右手是宗人府、翰林院、吏、戶、禮、兵、工部。

  千步廊走到盡頭便是承天門。

  走至承天門前文安之停住了腳步,閉上眼睛感受著這一切。

  回來了,都回來了!

  記憶如同泉水般奔涌而出,提醒著他是大明的臣子。

  二十二年前,他在北京承天門前和一眾新科進士意氣風發的暢想著今後的人生,在禮官的引導下邁著四方步過端門,至午門。

  午門是天子之門,通常情況下只能供天子出入。文官從午門左邊偏門進出,武官從午門右邊偏門進出。

  但凡事總有例外。皇后入宮時是從午門進入的。新科進士初次進宮陛見是也是從午門進入!

  文安之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他渾身顫抖的穿過午門進入了紫禁城,成為了一名天子門生!

  是啊,他是悊皇帝親自簡拔的天子門生!

  北京紫禁城完全是以南京紫禁城為樣本建造的,奉天、謹身、華蓋、武英、文華……

  每一座大殿都和文安之記憶中的一模一樣,甚至一塊塊青磚,一片片琉璃瓦都是那麼相似。

  直到行至乾清宮前時,文安之才感慨的搖了搖頭。

  現在是崇禎十七年了!

  當今天子以禮部左侍郎之職起復文安之,足以看出對文安之的重視。

  是以替文安之引路的內侍個個都賠上笑臉,賣力的討好這位老先生。

  文安之卻不發一言,似一株松柏一樣立于丹陛下。

  他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早已看破了人世間的名利。若不是為了大明社稷,為了天下蒼生,他怎麼也不會以如此高齡重新踏入朝堂。

  「宣禮部左侍郎文安之陛見!」

  「宣禮部左侍郎文安之陛見!」

  「宣禮部左侍郎文安之陛見!」

  內侍的唱誦聲一級級的傳下來,文安之深吸了一口氣挺直腰杆拾階而上。

  二十二載前他正壯年,春風得意致君堯舜上。

  二十二載後他已花甲,老驥伏櫪誓要挽天傾。

  那個倔脾氣的文安之又回來了!那個不服輸的文安之又回來了!

  爬上最後一級台階,文安之大口喘起了粗氣。到底是上了年紀,身子大不如前了。

  文安之苦笑了兩聲,振了振袍服,闊步走入殿中。

  無需多言,自有內監湊步上前引著文安之來到暖閣之中。

  「臣文安之叩見陛下。」

  文安之衝著朱慈烺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已是老淚橫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