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誰知隨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一片石大敗,轉眼間清軍就占據了畿輔。

  李自成山海關大敗後隨即放棄畿輔,率領部眾向山西撤退。

  其派馬重禧駐守固關,派張天琳駐守大同,派劉忠駐守長治,派陳永福駐守太原,派唐通駐守保德,派袁宗第駐守汾陽。

  在外人看來李自成是想守住山西的。

  可姜瓖不這麼認為。

  若是李自成真的想要守住山西,為什麼那麼急著率部渡過黃河回關中?

  若是李自成真的想要守住山西,為什麼不從西安調集精銳來增援?

  若是李自成真的想要守住山西,為什麼不派劉宗敏坐鎮太原居中調度?

  因為李自成根本就不想守住山西!

  從一開始李自成就沒有定鼎天下的雄心,他只想做一個割據關中的山大王!

  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他拿下京師後並沒有及時安撫前明官員、縉紳,反而是大肆拷餉。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他不能妥善的解決好吳三桂的安置問題,導致吳三桂降清。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他沒有從關中調集重兵把守山西,把其當做必守之地!

  這樣的人根本不配效忠!

  良禽擇木而息,既然李自成沒有面南而坐的志向,姜瓖也不會在他這一棵樹上吊死。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率部反正,殺死了張天琳控制了大同。

  只是姜瓖還沒有想好是降清還是歸附南明朝廷。

  這些日子來他一直派人多方打探,得知清軍攻占了河南大部,南明朝廷則收復了山東。

  如此看來,這天下大部還是在明廷手中的。

  姜瓖內心漸漸有些向明廷傾斜。以他的實力只要率部歸降,南明朝廷肯定也不會追究他的降賊之罪。

  便在這時突然有親兵來稟報軍情。

  姜瓖揮了揮手示意讓那親兵進來。

  那親兵一進到議事花廳便跪倒在地稟報導:「姜總戎,清廷派來了使者求見!」

  ……

  ……

  第六十一章 兩頭下注

  姜瓖猶豫再三,還是叫親兵放那清廷使者進城,一路引著來到總兵府中。

  那使者手持攝政王多爾袞的令旨,又有清廷兵部信牌為證,姜瓖命人查驗後便親自查看了多爾袞下達的令旨。

  「大同總兵官姜瓖忠誠為國,擒殺偽將,平定大同、陽和等功,予甚嘉悅。但立棗強攝理國事,以延先祀等語,甚覺不宜,其棗強王可炤舊守其本等爵級……」

  多爾袞在令旨中肯定了姜瓖反正殺賊的功績,但也指出其立明宗室棗強王攝理國事是不合適的,其中口吻儼然是以神州之主自居。

  原來姜瓖反正之後,為了贏得民心擁戴了明朝宗室棗強王朱鼎珊為盟主。

  照理說這位棗強王不過是個傀儡,根本沒有什麼權力。但多爾袞的反應卻極為強烈,直接以令旨的形式對姜瓖發出了警告。

  如果說之前姜瓖還存在一絲幻想的話,現在他可以確定清廷確實有逐鹿中原之心。

  那麼他究竟該如何是好?

  此先他已經擁戴了明宗室為傀儡,表現出對歸順明廷的傾向性,在這時候清廷攝政王招降於他,該何去何從?

  好在那使者並沒有逼姜瓖立刻表態的意思,只淡淡道:「姜總戎且考慮幾日,攝政王的意思很明白,只要姜總戎能夠歸順大清,高官厚祿朝廷絕不吝惜。」

  這一番表態讓姜瓖心裡痒痒的。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給誰賣命不是賣命?既然清廷能夠允諾高官厚祿,那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現在清廷並沒有展現出絕對一統天下的實力,這個時候歸順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想到這裡,姜瓖又有些猶豫,咳嗽了一聲道:「貴使一路車馬勞頓,實在是辛苦了。來人吶,且帶貴使下去好好休息。」

  打發了清廷的使者,姜瓖長嘆一口氣道:「諸位以為某該如何是好?」

  「大帥,為今之計,還是降清為妙!」

  說話的是姜瓖麾下猛將孫應武。

  他抱拳道:「屬下聽說恭順侯吳惟英之弟吳惟華已經奉清廷攝政王之命前來招降山西,帶來了幾千人馬。另外固山額真葉臣也已經集結人馬準備進兵山西。攝政王這時候下令旨給大帥是先禮後兵。若是大帥不從,恐怕清軍第一個要打的就是大同啊。」

  姜瓖面色不由得變得凝重起來。孫應武一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如今清廷在山西邊境動作頻頻,明眼人都知道大戰在所難免。

  大同不光是邊關重鎮,距離京師更是只有七百里,多爾袞若不拿下大同勢必寢食難安。

  如果說吳惟華帶的幾千綠營兵馬沒有多少威懾力的話,葉臣統率的滿洲鑲紅旗部可是讓人聞風喪膽。

  真要打起來,姜瓖不認為自己能夠守多久。

  何況現在他已經背順,萬一再得罪了清廷,等於被夾在中間兩邊挨打。

  但姜瓖仍然不甘心就這麼降清。畢竟清廷沒有定鼎天下的絕對實力,萬一最終失敗了姜瓖可是要跟著陪葬的。

  高官厚祿雖然極具誘惑,可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吃飯的傢伙什沒了,要再多的錢有何用,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大帥,萬萬不可啊。清軍八旗乃是虎狼之師,若是入主大同可還有大帥說話的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