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之人,絕對是忠義之臣,作為內閣首輔表率天下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僅僅用好眼下這些臣子是不夠的。

  年輕一輩的可以放到皇明軍校培訓,老資歷的臣子卻是急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今的南明朝廷還是需要一些老臣撐場子的。

  而大部分有名氣的官員在北京城破後或殉國,或降順、降清。

  南京的官員就這麼多,朱慈烺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選。

  既然南京城中沒有,朱慈烺決定把範圍擴大一些。

  細細考量一番,朱慈烺決定徵召文安之。

  文安之這個名字很多人聽來可能會覺得陌生,即便在南明的諸多英雄人物中,其也不如鄭成功、李定國、張煌言等人出名。可在朱慈烺心目中,文安之絕對是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文安之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曾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祭酒,後被薛國觀所構罷官回鄉。他在夷陵老家一待就是十數年,直到甲申國變,神京陷落他仍然賦閒在家。

  弘光帝和隆武帝都先後詔起過他,但因為當時夷陵在敵占區,交通不便,文安之都沒有應召。

  不過朱慈烺覺得這其中除了交通不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安之對福王、唐王等人爭相稱帝的不滿。

  文安之是天啟二年的進士,是堂堂天子門生,自然不會因為爭立藩王的一句話就應召為官。或許在文安之的心目中,對這些國難當頭仍然爭立火併的藩王十分不屑吧?

  至於後來文安之應召永曆朝廷東閣大學士,肯定不會是認為永曆天子比之弘光、隆武優秀,而是文安之清醒的認識到大明已經到了大廈將傾的時刻,故而他決定放棄對永曆的成見前去廣西。

  「共持精進心,賈勇尋幽壑。起視桃李煙,春光未雲薄。長松相與青,同志有餘樂。下馬理清言,不復問寥落。」

  路過龍泉時,文安之留下了這首《龍泉曉發》,足以表達其光復天下的決心。

  這位老臣在廣西梧州陛見永曆時已經是六十八歲高齡,卻仍然滿懷雄心。

  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為了抗清大業,文安之自請督師川中聯合闖軍餘部。永曆帝封文安之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總督川、湖諸處軍務,並賜尚方寶劍。

  在文安之的努力斡旋下,原本與明廷不死不休的夔東十三家最終聯明抗清。

  這才有了後來永曆十三年的袁宗第、李來亨水攻重慶。

  不過這個計劃最終因為譚宏、譚詣投降清朝而失敗,永曆也在不久後逃到緬甸,最終南明覆滅,文安之鬱鬱而終。

  從文安之有效基集結夔東十三家聯明抗清來看,他不僅是個史可法、劉宗周式的忠貞死節之臣,更是個極有能力的干臣。

  如今國事艱難,朱慈烺需要更多文安之這樣的干臣!

  是以朱慈烺決定以禮部左侍郎徵召遠在夷陵的文安之。

  與原本歷史中的弘光帝不同,朱慈烺是以崇禎太子的身份繼承皇明帝統,可謂名正言順。

  所以文安之絕不會有原本歷史上媚侍藩王這方面的顧慮。

  唯一的問題是此時夷陵仍然處於敵占區。

  李自成當初控制湖廣荊州、襄陽、承天、德安四府後留下大將白旺駐守,而夷陵正處於荊州府轄制內。朱慈烺要想聯繫到文安之就必須派人穿過敵占區。

  ……

  ……

  第四十四章 內廠

  皇恩浩蕩,皇恩浩蕩啊!

  御馬監掌印太監韓贊周在得知天子把復建內廠的差事交給他後直是感動不已,沖天子三叩九拜,發誓一定不負天子期望。

  難怪韓贊周這麼激動。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對他們這些內宮的奴婢來說更是如此。

  劉傳宗是在東宮時就服侍天子的老人,新君繼位其進入司禮監並提督東廠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至於他韓贊周,能夠從南京守備太監升為御馬監掌印太監,連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御馬監可是十二監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機構,掌握著部分禁軍,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正是因為御馬監掌握了兵權,這個位置歷來都是天子心腹出任。

  成化年間大太監汪直便被憲宗皇帝委任為御馬監太監,並始建西廠一時權傾朝野。

  如今天子雖然沒有復建西廠,卻要重新建立內廠,這個差事又交給了韓贊周,他如何能不喜?

  如果只是掛著一個御馬監掌印太監的名頭,他或許比不過以司禮監稟筆提督東廠的劉傳宗。不過若是加上一個內廠廠公的名頭,韓贊周便自認為不輸於劉傳宗了。

  是人都很有野心,太監也是人,自然也不可能免俗。

  韓贊周自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成為內監中的頭號人物。

  但路要一步步走,韓贊周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天子交給他的差事辦好。

  與以往相比,這次要復建的內廠職權大大增加,不但負責偵緝應天府內事,更是把範圍擴張到全國,包括偽順,偽清占領的地區。

  天子明確表示要在內廠中下設一個軍情司,負責在各布政司府縣搜集情報,包括敵占區。

  對此韓贊周自然極為重視。

  在他看來天子復建內廠就是對東廠不放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