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別...別介啊!你翻開我的《手札》看看,其中有篇叫《陰陽步》的記載,看了它你自然就會明白了!”老石再次暴汗道。
“《陰陽步》?”《空石手札》中似乎還真有這麼一篇呢。不過有關於老石所說《陰陽步》的章回是排在《手札》比較後幾頁的,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呢。
“呵呵,誤會!純屬誤會!”我拿掉老石脖子上的砍刀,裝傻道。
這一來而去,老石著實被我嚇得夠嗆。沒辦法,誰叫這世道人鬼難辨呢!
第四十九章 藏兵洞
更新時間2011-5-20 19:45:25 字數:2336
“墓魘去哪了?”老石驚魂未定地四下張望著問我。
“墓魘?”我略帶幾分疑惑的看著老石,“你指的是那隻雙頭妖蟲嗎?咳咳,已經被我的砍刀給剁成兩段了。”
老石聽了我的話似乎並沒有感到一絲的安慰,他皺了皺眉,冷笑一聲:“哼,剁成兩段又能怎麼樣呢?就憑你那砍樹墩子用的砍刀能降得了那邪物!”
“你什麼意思?”我一臉惶恐。
“墓魘是藏在墳墓之中屍體下面的一種修體靈物,比躺在上面的蔭屍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雙頭蟲顯然已經有了一定的道行,你的凡鐵砍刀即使當時砍斷了它的身子也是無濟於事的。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這會那畜生恐怕已經藉助月光復原了。”
“你是說它們破損的身子還能接上?”我腦子忽然掠過適才在草叢中雙頭蟲兩段身子對接的畫面,恍然大悟,“怪不得它們始終不願意分開逃命,原來是想伺機復原啊!”
“它們現在去了哪?”老石眼珠子瞪得比牛還大,像是不吃了我不解恨似的問。
“進洞了!...”說話間,我“砰”的一聲一腳踢飛地上眼珠子正打轉的黑蠱屍頭顱,拉起老石的袖子徑直向石洞裡面衝過去。但願我們還能夠趕在那畜生復原之前找到它們,一鼓作氣一一將其擊破。
我和老石置身寬敞的石洞內部,發現洞穴兩側的牆壁極為規整,且路基平坦,即使是開著一輛老解放牌軍用卡車出入這裡也暢通無阻。依照眼下隧道內部的規格形式來看,很顯然這並非天然形成,而是動用了大批人力和機械設備開鑿的一隻山洞。要知道,這是石洞,並非一般的黃土洞穴。若是沒有相當的人力、物力,僅憑百十號人要想鑿出此等規模的石洞來,恐怕就只有向天再借一萬年了。
看到這些,就連見多識廣的老石也不禁咋舌。在人力匱乏,機械落後的西藏地區要想開鑿這麼一隻深不見底的巨大石洞來,那可真不是鬧著玩的。到底會是什麼人竟不惜一切代價要在這荒無人煙的大山腹地開鑿出這麼一條浩大、壯觀的洞穴來呢?然而更讓我關心的是,這石洞的用途究竟會是什麼?
“老石,依你看這石洞是用來幹嘛的?”我用手電照著寬敞的四周,滿臉疑惑。
“藏兵。”老石掏出煙槍裝了滿滿一斗菸葉。
“藏兵?你是說,這是一隻古代的藏兵洞?”
“嗯,目前我是這樣認為的。”老石點著菸葉深深吸入一口。
要說石洞藏兵,在古代那可是一點也不新鮮,就拿著名的“淝水之戰”來說事吧。
公元383年8月,苻堅率步兵60餘萬、騎兵27萬、御林軍3萬餘騎南下,分三路進軍,攻打東晉。在此之前,苻堅手頭的資料顯示,東晉傾國兵力阿貓阿狗加一塊也才不足8萬於眾。那麼60萬+27萬+3萬=90萬,90萬除以8萬等於11.25,也就是說,當時苻堅的率軍足足是東晉的11.25倍。可最終的結果怎麼會是,號稱百萬的前秦精銳之師被東晉僅七八萬的軍隊就打的落花流水呢?對此,有不少吃皇糧,辦“黃”事的歷史學家們給出的解釋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我呸你個“草木皆兵”!你倒是給我皆一個兵看看啊?古代打仗可不像現在,操作人員坐在辦公室一邊喝著咖啡鬥地主,一邊騰出一隻手來輕輕點一下發射鍵,一個洲際飛彈發過去就夠閻羅王忙活大半年的啦。千年之前的戰事主要還是拿人說事,就靠活人屍體“堆”。人多兵壯,你就是爺,兵少了,兩字“孫子哎!”
據資深歷史學家研究發現,“淝水之戰”之所以能夠在兵力不足、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不單單靠的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著重在於“石洞藏兵,出以奇兵”。當時的晉孝武帝想大力發展軍事,但又怕“樹大招風”,惹來大秦的攻擊。他身邊的兩大謀臣謝安、桓沖便給他出了一個既可以大量擴充兵力,又可以掩人耳目,不被大秦發覺的良策。謝、桓二人主張在東晉國內諸多人煙稀少的大山之中開山鑿洞,然後在裡面屯兵、養兵,等到戰事告急的時候再拉出去火拼。故而,當時“淝水之戰”東晉的實際兵力不是8萬,而是40萬,也就是大秦兵力的負2.25倍。足以,有了這32萬被養的又白又胖的精銳兵力,加上原有的8萬阿貓阿狗,再配合兩大謀臣的抗敵良機,妥了。大秦的百萬大軍就兩字、一個下場“全掛”!
另外,相傳藏兵洞乃是“小熊”曹操所首創發明。
公元208年,曹操在策劃赤壁大戰的前夕,曾組織部隊由許昌列隊出城,再由許田進入事先開鑿而成的藏兵洞內,從地下回到許昌城,如此循環往返,經月不絕。不到40萬的部隊,形影加倍,遂號83萬大軍。最終的戰事結果咱就不說了,關鍵是僅這一招著實把東吳一幫子謀士給嚇破了膽。
“《陰陽步》?”《空石手札》中似乎還真有這麼一篇呢。不過有關於老石所說《陰陽步》的章回是排在《手札》比較後幾頁的,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呢。
“呵呵,誤會!純屬誤會!”我拿掉老石脖子上的砍刀,裝傻道。
這一來而去,老石著實被我嚇得夠嗆。沒辦法,誰叫這世道人鬼難辨呢!
第四十九章 藏兵洞
更新時間2011-5-20 19:45:25 字數:2336
“墓魘去哪了?”老石驚魂未定地四下張望著問我。
“墓魘?”我略帶幾分疑惑的看著老石,“你指的是那隻雙頭妖蟲嗎?咳咳,已經被我的砍刀給剁成兩段了。”
老石聽了我的話似乎並沒有感到一絲的安慰,他皺了皺眉,冷笑一聲:“哼,剁成兩段又能怎麼樣呢?就憑你那砍樹墩子用的砍刀能降得了那邪物!”
“你什麼意思?”我一臉惶恐。
“墓魘是藏在墳墓之中屍體下面的一種修體靈物,比躺在上面的蔭屍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雙頭蟲顯然已經有了一定的道行,你的凡鐵砍刀即使當時砍斷了它的身子也是無濟於事的。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這會那畜生恐怕已經藉助月光復原了。”
“你是說它們破損的身子還能接上?”我腦子忽然掠過適才在草叢中雙頭蟲兩段身子對接的畫面,恍然大悟,“怪不得它們始終不願意分開逃命,原來是想伺機復原啊!”
“它們現在去了哪?”老石眼珠子瞪得比牛還大,像是不吃了我不解恨似的問。
“進洞了!...”說話間,我“砰”的一聲一腳踢飛地上眼珠子正打轉的黑蠱屍頭顱,拉起老石的袖子徑直向石洞裡面衝過去。但願我們還能夠趕在那畜生復原之前找到它們,一鼓作氣一一將其擊破。
我和老石置身寬敞的石洞內部,發現洞穴兩側的牆壁極為規整,且路基平坦,即使是開著一輛老解放牌軍用卡車出入這裡也暢通無阻。依照眼下隧道內部的規格形式來看,很顯然這並非天然形成,而是動用了大批人力和機械設備開鑿的一隻山洞。要知道,這是石洞,並非一般的黃土洞穴。若是沒有相當的人力、物力,僅憑百十號人要想鑿出此等規模的石洞來,恐怕就只有向天再借一萬年了。
看到這些,就連見多識廣的老石也不禁咋舌。在人力匱乏,機械落後的西藏地區要想開鑿這麼一隻深不見底的巨大石洞來,那可真不是鬧著玩的。到底會是什麼人竟不惜一切代價要在這荒無人煙的大山腹地開鑿出這麼一條浩大、壯觀的洞穴來呢?然而更讓我關心的是,這石洞的用途究竟會是什麼?
“老石,依你看這石洞是用來幹嘛的?”我用手電照著寬敞的四周,滿臉疑惑。
“藏兵。”老石掏出煙槍裝了滿滿一斗菸葉。
“藏兵?你是說,這是一隻古代的藏兵洞?”
“嗯,目前我是這樣認為的。”老石點著菸葉深深吸入一口。
要說石洞藏兵,在古代那可是一點也不新鮮,就拿著名的“淝水之戰”來說事吧。
公元383年8月,苻堅率步兵60餘萬、騎兵27萬、御林軍3萬餘騎南下,分三路進軍,攻打東晉。在此之前,苻堅手頭的資料顯示,東晉傾國兵力阿貓阿狗加一塊也才不足8萬於眾。那麼60萬+27萬+3萬=90萬,90萬除以8萬等於11.25,也就是說,當時苻堅的率軍足足是東晉的11.25倍。可最終的結果怎麼會是,號稱百萬的前秦精銳之師被東晉僅七八萬的軍隊就打的落花流水呢?對此,有不少吃皇糧,辦“黃”事的歷史學家們給出的解釋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我呸你個“草木皆兵”!你倒是給我皆一個兵看看啊?古代打仗可不像現在,操作人員坐在辦公室一邊喝著咖啡鬥地主,一邊騰出一隻手來輕輕點一下發射鍵,一個洲際飛彈發過去就夠閻羅王忙活大半年的啦。千年之前的戰事主要還是拿人說事,就靠活人屍體“堆”。人多兵壯,你就是爺,兵少了,兩字“孫子哎!”
據資深歷史學家研究發現,“淝水之戰”之所以能夠在兵力不足、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不單單靠的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著重在於“石洞藏兵,出以奇兵”。當時的晉孝武帝想大力發展軍事,但又怕“樹大招風”,惹來大秦的攻擊。他身邊的兩大謀臣謝安、桓沖便給他出了一個既可以大量擴充兵力,又可以掩人耳目,不被大秦發覺的良策。謝、桓二人主張在東晉國內諸多人煙稀少的大山之中開山鑿洞,然後在裡面屯兵、養兵,等到戰事告急的時候再拉出去火拼。故而,當時“淝水之戰”東晉的實際兵力不是8萬,而是40萬,也就是大秦兵力的負2.25倍。足以,有了這32萬被養的又白又胖的精銳兵力,加上原有的8萬阿貓阿狗,再配合兩大謀臣的抗敵良機,妥了。大秦的百萬大軍就兩字、一個下場“全掛”!
另外,相傳藏兵洞乃是“小熊”曹操所首創發明。
公元208年,曹操在策劃赤壁大戰的前夕,曾組織部隊由許昌列隊出城,再由許田進入事先開鑿而成的藏兵洞內,從地下回到許昌城,如此循環往返,經月不絕。不到40萬的部隊,形影加倍,遂號83萬大軍。最終的戰事結果咱就不說了,關鍵是僅這一招著實把東吳一幫子謀士給嚇破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