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日本30架戰機剛經過自己的機場就和韓國的F-16和“陣風”碰上了,一番角斗,8比8戰平。朝鮮的MIG-29又接力,剛打了一場的日本人又損失15架。日軍戰機開始從各個方向撤退。
神秘的海狼也初露鋒芒,“吉米·卡特號”潛射了8枚“戰斧-C”,一起的兩艘“維吉尼亞”級4艘“洛杉磯”級也發射了56枚同型飛彈。有GPS的引導,“戰斧”很精確地落在各自目標上。已經受損的機場雪上加霜,日軍不得已召集了附近的居民協助滅火,地勤不顧大火把水泥車開上跑道。這一切在美軍戰艦發射300枚“戰斧-C”之後變得毫無意義。幾乎90%的日本戰鬥機在這次打擊中灰飛煙滅。十幾架在公路上迫降的也失去了燃料彈藥的補給,傻傻地等著2小時後中國空軍的轟炸。
16日,美國的戰艦猛烈轟擊,佯攻千葉半島,陸戰部隊繞道南北登陸搶占陣地,南面的L點除了炮擊後出現了逃亡的人流,一切顯得很安靜,而北面的H點就很激烈,日軍有8萬人一波一波衝上來,美軍的自動武器屠殺了5萬人,但進攻還在繼續,陸戰隊已經退到海邊了,於是近岸掩護的美國戰艦統統向北殺去。接下來的戰鬥中艦炮用炮彈把戰場和日本人的後方隔絕開來,和美軍接觸的日軍不斷減少,最後H點集結的近10萬日軍被消滅。
然而日本的目標並非H點,縱然擊潰美軍登陸也於事無補,所以在L點埋伏下22萬大軍,打算俘虜美軍第3陸戰師,以此迫使美軍退出戰爭,部分人甚至以為可以和美國重新達成協議,並瓦解五國同盟。美國艦隊開始炮擊H點時,L點的日軍就開始了運動,然後為數有限的炮兵開始構築陣地,坦克也開始做好準備,最接近美軍的5萬當地民兵已經衝上去和美軍激烈交火了。陸戰3師建立了弧形陣地,炮火配置停當,擋下了最初的突襲後,日本人的進攻就變得象是自殺性的了。穿著簡陋軍裝的日本民兵狂呼著從樹林和建築物中現身,頃刻間被美軍射殺,後面的人又繼續竄出來。留下的2艘護衛艦竭力阻斷日本步兵的衝鋒,對於整裝待發的日軍坦克已經無暇兼顧。日本人也不急於開炮,他們要等15萬步兵到達位置才進攻,他們的目的是俘虜。被5萬日軍攻得緩不過氣來的美軍陸戰師用盡了全部火力,空中支援被調往北部,除了還有一個小時才能到的直升機,在這裡的美軍已經沒有潛力可挖了,除非他們能讓中國派來運彈藥的“東平號”滾裝船或“節日號”雙體船變成戰艦,否則日軍炮兵一但開始攻擊,缺少重裝備的陸戰隊再英勇也敵不住10倍的日軍。
雙體船可以變成戰艦嗎?
第六十九章 日落東京灣
雙體船不一定能開火,但“節日號”卻是火力兇猛的雙體船。
“節日號”對陸攻擊艦純粹是個海上火力發射平台,把兩艘365米長的貨輪改裝成一條雙體船,中間30米寬的連接部橫排是4個10×10的集束火箭發射管,縱排150米是10個,大部分是從各種火箭車上拆下來再改裝的,發射口徑203MM以內的火箭彈,使用3種彈藥,火力散布彈、殺傷彈、反設備彈。一次齊射的投放量可達到4000枚2000噸,而且一個機械手只要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裝填,每32分鐘就可以發射一次。兩條船本來都是29萬噸的,由於改裝後達不到56萬噸,還有就是中間增加了78000噸的重量,用於運載彈藥的只有27萬噸,其中裝有20萬噸203MM火箭彈,可以滿足80次齊射。連接部後排是4×8個發射單元,可放置4合1聯裝的406MM火箭彈發射模塊或單發DF系列對地飛彈,2008年改裝後還可以發射C-80X系列反艦飛彈,但發射後要由其他戰艦或飛機引導。作為自衛武器,“節日號”兩邊各有一座雙聯裝“蚊”式防空飛彈,兩組“暴雨”反魚雷火箭,一組6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火箭彈的尖嘯掠過美國人的頭頂,密集的砸在日本坦克和火炮中,剛編隊的日軍坦克面對突如其來的兇猛火力毫無準備,2000枚反設備彈象一陣亂箭射來,100多輛戰車被直接命中,直接間接摧毀的達到480輛,死裡逃生的坦克也失去了暴露的觀瞄設備,盲目進攻中被美軍飛彈逐個消滅。
儘管損失了全部的重武器,日軍步兵依舊發起了全線衝鋒,一時間,美軍陣地前面如同潮水般湧出無數日軍,兵到十萬徹地連天,何況這裡有20萬日軍。美軍不斷後退以拉開距離,同時予以進攻之敵重創,在美軍後退一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日本人的屍體。“節日號”裝彈結束,又一次歡叫起來,從美軍陣地往外150米到1000米的地方,都籠罩在飛舞的預製破片之下,一個又一個日軍被尖銳的彈片刺中,鮮血噴得滿地都是。聲勢驚人的一次進攻給打退了,空地上留下了至少10萬具屍體。由於有人裝死偷襲美軍醫療人員,火焰噴射器再度把L點烘烤了一遍。
黃昏把浴血的戰場渲染得象一幅油畫,美軍筋疲力盡的身影正從畫面中淡出,而中國第一軍的戰士踏著濃郁的色彩逼近了大阪。
朝鮮和韓國的40萬大軍也占領了下關威脅到吳港。在H點登陸的美軍第一騎兵師距離東京不過320公里。
“日本想用核武器。”聽到這情報,中國很多領導人不相信。潘逸風根據日本在歷次戰爭中表現出的投機性,認為日本極可能以核武器打擊一個國家,從而威懾其它各國,達到停戰的目的。照此推斷,日本不會攻擊朝韓,因為那沒用,也不會攻擊美國,那太遠,更兼NMD的干擾。剩下只有中、俄,但在國家飛彈防禦體系建設上,中國不如俄羅斯,外界也是這麼認為。攻擊中國成功率高,而中國與日本有著血海深仇,又有遠強於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單獨把戰爭進行下去。所以日本攻擊中國的可能性最大。具體目標無外乎北京、上海和東北地區,為防萬一應該搶先攻擊日本核武器可能存放地——東京。而另一方的霍漢揚則依據專家提供的數據,認為日本的核物質不少,但缺乏有效的投放手段,不足以攻擊大國(這次攻日的有中、美、俄三巨頭),日本使用核武器只是危言聳聽,是談判的籌碼,為了保持形象以便將來在日本同美國分庭抗禮,不同意用飛彈大規模攻擊東京。雙方爭執不下,僅決定加強防範。而1月19日,應日本天皇請求,聯軍暫停攻勢,在京都與日本展開談判,這更使得霍漢揚堅信日本不會挑起核戰爭。潘逸風無奈只得暗遣“龍魂”的精英行動。
神秘的海狼也初露鋒芒,“吉米·卡特號”潛射了8枚“戰斧-C”,一起的兩艘“維吉尼亞”級4艘“洛杉磯”級也發射了56枚同型飛彈。有GPS的引導,“戰斧”很精確地落在各自目標上。已經受損的機場雪上加霜,日軍不得已召集了附近的居民協助滅火,地勤不顧大火把水泥車開上跑道。這一切在美軍戰艦發射300枚“戰斧-C”之後變得毫無意義。幾乎90%的日本戰鬥機在這次打擊中灰飛煙滅。十幾架在公路上迫降的也失去了燃料彈藥的補給,傻傻地等著2小時後中國空軍的轟炸。
16日,美國的戰艦猛烈轟擊,佯攻千葉半島,陸戰部隊繞道南北登陸搶占陣地,南面的L點除了炮擊後出現了逃亡的人流,一切顯得很安靜,而北面的H點就很激烈,日軍有8萬人一波一波衝上來,美軍的自動武器屠殺了5萬人,但進攻還在繼續,陸戰隊已經退到海邊了,於是近岸掩護的美國戰艦統統向北殺去。接下來的戰鬥中艦炮用炮彈把戰場和日本人的後方隔絕開來,和美軍接觸的日軍不斷減少,最後H點集結的近10萬日軍被消滅。
然而日本的目標並非H點,縱然擊潰美軍登陸也於事無補,所以在L點埋伏下22萬大軍,打算俘虜美軍第3陸戰師,以此迫使美軍退出戰爭,部分人甚至以為可以和美國重新達成協議,並瓦解五國同盟。美國艦隊開始炮擊H點時,L點的日軍就開始了運動,然後為數有限的炮兵開始構築陣地,坦克也開始做好準備,最接近美軍的5萬當地民兵已經衝上去和美軍激烈交火了。陸戰3師建立了弧形陣地,炮火配置停當,擋下了最初的突襲後,日本人的進攻就變得象是自殺性的了。穿著簡陋軍裝的日本民兵狂呼著從樹林和建築物中現身,頃刻間被美軍射殺,後面的人又繼續竄出來。留下的2艘護衛艦竭力阻斷日本步兵的衝鋒,對於整裝待發的日軍坦克已經無暇兼顧。日本人也不急於開炮,他們要等15萬步兵到達位置才進攻,他們的目的是俘虜。被5萬日軍攻得緩不過氣來的美軍陸戰師用盡了全部火力,空中支援被調往北部,除了還有一個小時才能到的直升機,在這裡的美軍已經沒有潛力可挖了,除非他們能讓中國派來運彈藥的“東平號”滾裝船或“節日號”雙體船變成戰艦,否則日軍炮兵一但開始攻擊,缺少重裝備的陸戰隊再英勇也敵不住10倍的日軍。
雙體船可以變成戰艦嗎?
第六十九章 日落東京灣
雙體船不一定能開火,但“節日號”卻是火力兇猛的雙體船。
“節日號”對陸攻擊艦純粹是個海上火力發射平台,把兩艘365米長的貨輪改裝成一條雙體船,中間30米寬的連接部橫排是4個10×10的集束火箭發射管,縱排150米是10個,大部分是從各種火箭車上拆下來再改裝的,發射口徑203MM以內的火箭彈,使用3種彈藥,火力散布彈、殺傷彈、反設備彈。一次齊射的投放量可達到4000枚2000噸,而且一個機械手只要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裝填,每32分鐘就可以發射一次。兩條船本來都是29萬噸的,由於改裝後達不到56萬噸,還有就是中間增加了78000噸的重量,用於運載彈藥的只有27萬噸,其中裝有20萬噸203MM火箭彈,可以滿足80次齊射。連接部後排是4×8個發射單元,可放置4合1聯裝的406MM火箭彈發射模塊或單發DF系列對地飛彈,2008年改裝後還可以發射C-80X系列反艦飛彈,但發射後要由其他戰艦或飛機引導。作為自衛武器,“節日號”兩邊各有一座雙聯裝“蚊”式防空飛彈,兩組“暴雨”反魚雷火箭,一組6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火箭彈的尖嘯掠過美國人的頭頂,密集的砸在日本坦克和火炮中,剛編隊的日軍坦克面對突如其來的兇猛火力毫無準備,2000枚反設備彈象一陣亂箭射來,100多輛戰車被直接命中,直接間接摧毀的達到480輛,死裡逃生的坦克也失去了暴露的觀瞄設備,盲目進攻中被美軍飛彈逐個消滅。
儘管損失了全部的重武器,日軍步兵依舊發起了全線衝鋒,一時間,美軍陣地前面如同潮水般湧出無數日軍,兵到十萬徹地連天,何況這裡有20萬日軍。美軍不斷後退以拉開距離,同時予以進攻之敵重創,在美軍後退一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是日本人的屍體。“節日號”裝彈結束,又一次歡叫起來,從美軍陣地往外150米到1000米的地方,都籠罩在飛舞的預製破片之下,一個又一個日軍被尖銳的彈片刺中,鮮血噴得滿地都是。聲勢驚人的一次進攻給打退了,空地上留下了至少10萬具屍體。由於有人裝死偷襲美軍醫療人員,火焰噴射器再度把L點烘烤了一遍。
黃昏把浴血的戰場渲染得象一幅油畫,美軍筋疲力盡的身影正從畫面中淡出,而中國第一軍的戰士踏著濃郁的色彩逼近了大阪。
朝鮮和韓國的40萬大軍也占領了下關威脅到吳港。在H點登陸的美軍第一騎兵師距離東京不過320公里。
“日本想用核武器。”聽到這情報,中國很多領導人不相信。潘逸風根據日本在歷次戰爭中表現出的投機性,認為日本極可能以核武器打擊一個國家,從而威懾其它各國,達到停戰的目的。照此推斷,日本不會攻擊朝韓,因為那沒用,也不會攻擊美國,那太遠,更兼NMD的干擾。剩下只有中、俄,但在國家飛彈防禦體系建設上,中國不如俄羅斯,外界也是這麼認為。攻擊中國成功率高,而中國與日本有著血海深仇,又有遠強於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完全可以單獨把戰爭進行下去。所以日本攻擊中國的可能性最大。具體目標無外乎北京、上海和東北地區,為防萬一應該搶先攻擊日本核武器可能存放地——東京。而另一方的霍漢揚則依據專家提供的數據,認為日本的核物質不少,但缺乏有效的投放手段,不足以攻擊大國(這次攻日的有中、美、俄三巨頭),日本使用核武器只是危言聳聽,是談判的籌碼,為了保持形象以便將來在日本同美國分庭抗禮,不同意用飛彈大規模攻擊東京。雙方爭執不下,僅決定加強防範。而1月19日,應日本天皇請求,聯軍暫停攻勢,在京都與日本展開談判,這更使得霍漢揚堅信日本不會挑起核戰爭。潘逸風無奈只得暗遣“龍魂”的精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