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頁
首都戍衛師可說是巴里奧爾的親衛部隊,他們長期駐紮在首都區,不但薪金待遇高於陸軍普通部隊,從軍官到士兵還都享有一定的特權,大多數人都對巴里奧爾忠心耿耿,但即便是該師的最高指揮官,也不知道巴里奧爾本人究竟被扣押在哪裡,僅僅是遵從國防部長埃爾塞斯的指令派兵包圍陸軍總參謀部,所以他們不敢輕易對陸軍總參謀部大樓發動強攻,但是對於陸軍總參謀長戈登的陳述與鼓動,多數官兵的反應都是置之不理。
至於說新近調防首都區的第14步兵師,則是一支用日系武器裝備、受日本教官調教的整編部隊,他們既不像首都戍衛師那樣盲目崇拜巴里奧爾,也不像日本教官寄望的那樣狂熱無畏,他們的部隊之所以從附近防區趕來,完全是因為國防部長埃爾塞斯向他們的指揮官下達了「協助首都戍衛師圍剿叛亂者」的指令。聽了陸軍總參謀長的慷慨陳情,不少軍官和士兵都產生了動搖。
另外一邊,在蘇格蘭陸軍第1炮兵師駐防的布萊斯布里奇,國防部長埃爾塞斯遲遲沒有等來第8騎兵師和第12步兵師的部隊——在接到他的命令之時,這兩支部隊已經收到了陸軍總參謀部的密碼電報,得知巴里奧爾已被軍事政變者控制。陸軍總參謀長要求這兩支部隊的指揮官從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共和意志的角度出發,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嚴守本部防區,無論發生任何情況,都不要輕易調動部隊。
第8騎兵師和第12步兵師選擇按兵不動,第1炮兵師的官兵們亦以不作為的態度暗中支持他們的「勇者戈登」,迫使埃爾塞斯捨近求遠,急調首都區戍衛師一部趕來支援。在此之前,他既沒有足夠的人手,也沒有妥善的辦法來解救被扣押在彈藥庫的巴里奧爾。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如反對者所料的那樣,逐漸由量變積累到發生質變——在確信巴里奧爾已被軍方控制的情況下,蘇格蘭各界加入到聲討「獨裁者」巴里奧爾的行列中來,閒賦在家的前任大法官弗洛德也在關鍵時刻現身說法,揭露巴里奧爾強改憲法、篡奪政權的內幕,引發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巴里奧爾聲浪!
在巴里奧爾被蘇格蘭軍方控制的消息傳出後不久,聯軍全線暫停進攻,通過無線電和宣傳單向蘇格蘭軍民表示,「巴里奧爾及其幕後支持者是引發戰爭的真正元兇」,「只要巴里奧爾下台,聯軍願無條件與蘇格蘭新政權展開停戰談判」。
聯軍方面的表態無疑成為壓垮巴里奧爾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從前線到後方,蘇格蘭軍隊各部相繼發出通電,宣布支持陸軍總參謀部逮捕巴里奧爾。在這有如驚濤駭浪的反對聲潮中,國防部長埃爾塞斯犯了猶豫不決的老毛病,儘管首都戍衛師派出的兩千多名士兵趕到了布萊斯布里奇,從第1炮兵師手裡接管了「勇者戈登」扣押巴里奧爾的炮壘區,軍官們在仔細研究彈藥庫構造之後,草擬了兩套強攻方案交給埃爾塞斯定奪,可他瞻前顧後,遲遲沒有拿定主意。
埃爾塞斯的猶豫,給了蘇格蘭陸軍總參謀部反戈一擊的絕佳機會。十數萬群情激奮的民眾把陸軍總參謀部大樓外的戍衛師部隊以及第14步兵師官兵包圍起來,阻斷了他們從駐地獲得食物補給的線路,極大地動搖了他們的士氣,而後在戈登將軍的勸說下,第14步兵師指揮官宣布加入反巴里奧爾陣營,該師官兵迅速控制和扣押了所有日籍教官,並在民眾和民兵的協助下把戍衛師部隊繳了械。
首都既定,第1炮兵師的中層軍官聯手發起行動,逐走埃爾塞斯及其召來的戍衛師部隊,重新奪回了炮壘區,就此斷絕了巴里奧爾支持者將其救出的念想。兩天後,埃爾塞斯及其他在巴里奧爾統治時期攀上高位的軍政官員或被逮捕,或倉促出逃,由陸軍總參謀長戈登將軍和前任大法官弗洛德領頭組建的蘇格蘭臨時政府,宣布與聯軍方面正式展開停戰談判,而雙方開戰至停戰,前後持續不過短短七天……
第217章 強國風範
經過短暫而順利的會談,在焦土遍地的卡倫布里奇鎮,英格蘭陸軍中將迪米·凱斯和新聯合王國空軍中將西蒙·布萊德利代表聯軍一方,蘇格蘭陸軍少將伯恩·戈登代表蘇格蘭臨時政府,在停戰條約上籤下了各自的名字。
在德國的斡旋和新聯合王國的主張下,聯軍開給蘇格蘭的停戰條件非常簡單,他們只需要向英格蘭償付9633名陣亡將士的撫恤和31547名受傷官兵的補助,以及繼續履行約定,將薩洛姆灣租借給新聯合王國,就可以結束這場完全沒有勝算的戰爭。於是,當逮捕獨裁者巴里奧爾的功勳帶著停戰條約返回愛丁堡時,數十萬蘇格蘭民眾夾道歡迎……
可是,這場持續僅僅七天的戰爭,不但造成了20萬蘇格蘭軍人和數萬無辜平民傷亡,給讓蘇格蘭的經濟和軍事蒙受了摧毀性的打擊,愛爾蘭、格拉斯哥、阿伯丁等多個港口的軍事和工業設施遭到猛烈轟炸,以致於蘇格蘭媒體不禁發出哀嘆:近十年來發展速度位居歐洲前列的准強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回到了農牧時代!
隨著舊經濟秩序的崩塌,蘇格蘭新政府不得不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於政府的正常財力根本無力負擔一支數十萬規模的軍隊,在得到國聯特別支持的裁軍經費後,蘇格蘭新政府分批次裁撤了四分之三的部隊,只保留不足十萬人的現役部隊。至此,昔日那個動輒讓英格蘭人驚惶不安的蘇格蘭不復存在。
至於說新近調防首都區的第14步兵師,則是一支用日系武器裝備、受日本教官調教的整編部隊,他們既不像首都戍衛師那樣盲目崇拜巴里奧爾,也不像日本教官寄望的那樣狂熱無畏,他們的部隊之所以從附近防區趕來,完全是因為國防部長埃爾塞斯向他們的指揮官下達了「協助首都戍衛師圍剿叛亂者」的指令。聽了陸軍總參謀長的慷慨陳情,不少軍官和士兵都產生了動搖。
另外一邊,在蘇格蘭陸軍第1炮兵師駐防的布萊斯布里奇,國防部長埃爾塞斯遲遲沒有等來第8騎兵師和第12步兵師的部隊——在接到他的命令之時,這兩支部隊已經收到了陸軍總參謀部的密碼電報,得知巴里奧爾已被軍事政變者控制。陸軍總參謀長要求這兩支部隊的指揮官從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共和意志的角度出發,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嚴守本部防區,無論發生任何情況,都不要輕易調動部隊。
第8騎兵師和第12步兵師選擇按兵不動,第1炮兵師的官兵們亦以不作為的態度暗中支持他們的「勇者戈登」,迫使埃爾塞斯捨近求遠,急調首都區戍衛師一部趕來支援。在此之前,他既沒有足夠的人手,也沒有妥善的辦法來解救被扣押在彈藥庫的巴里奧爾。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如反對者所料的那樣,逐漸由量變積累到發生質變——在確信巴里奧爾已被軍方控制的情況下,蘇格蘭各界加入到聲討「獨裁者」巴里奧爾的行列中來,閒賦在家的前任大法官弗洛德也在關鍵時刻現身說法,揭露巴里奧爾強改憲法、篡奪政權的內幕,引發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反巴里奧爾聲浪!
在巴里奧爾被蘇格蘭軍方控制的消息傳出後不久,聯軍全線暫停進攻,通過無線電和宣傳單向蘇格蘭軍民表示,「巴里奧爾及其幕後支持者是引發戰爭的真正元兇」,「只要巴里奧爾下台,聯軍願無條件與蘇格蘭新政權展開停戰談判」。
聯軍方面的表態無疑成為壓垮巴里奧爾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從前線到後方,蘇格蘭軍隊各部相繼發出通電,宣布支持陸軍總參謀部逮捕巴里奧爾。在這有如驚濤駭浪的反對聲潮中,國防部長埃爾塞斯犯了猶豫不決的老毛病,儘管首都戍衛師派出的兩千多名士兵趕到了布萊斯布里奇,從第1炮兵師手裡接管了「勇者戈登」扣押巴里奧爾的炮壘區,軍官們在仔細研究彈藥庫構造之後,草擬了兩套強攻方案交給埃爾塞斯定奪,可他瞻前顧後,遲遲沒有拿定主意。
埃爾塞斯的猶豫,給了蘇格蘭陸軍總參謀部反戈一擊的絕佳機會。十數萬群情激奮的民眾把陸軍總參謀部大樓外的戍衛師部隊以及第14步兵師官兵包圍起來,阻斷了他們從駐地獲得食物補給的線路,極大地動搖了他們的士氣,而後在戈登將軍的勸說下,第14步兵師指揮官宣布加入反巴里奧爾陣營,該師官兵迅速控制和扣押了所有日籍教官,並在民眾和民兵的協助下把戍衛師部隊繳了械。
首都既定,第1炮兵師的中層軍官聯手發起行動,逐走埃爾塞斯及其召來的戍衛師部隊,重新奪回了炮壘區,就此斷絕了巴里奧爾支持者將其救出的念想。兩天後,埃爾塞斯及其他在巴里奧爾統治時期攀上高位的軍政官員或被逮捕,或倉促出逃,由陸軍總參謀長戈登將軍和前任大法官弗洛德領頭組建的蘇格蘭臨時政府,宣布與聯軍方面正式展開停戰談判,而雙方開戰至停戰,前後持續不過短短七天……
第217章 強國風範
經過短暫而順利的會談,在焦土遍地的卡倫布里奇鎮,英格蘭陸軍中將迪米·凱斯和新聯合王國空軍中將西蒙·布萊德利代表聯軍一方,蘇格蘭陸軍少將伯恩·戈登代表蘇格蘭臨時政府,在停戰條約上籤下了各自的名字。
在德國的斡旋和新聯合王國的主張下,聯軍開給蘇格蘭的停戰條件非常簡單,他們只需要向英格蘭償付9633名陣亡將士的撫恤和31547名受傷官兵的補助,以及繼續履行約定,將薩洛姆灣租借給新聯合王國,就可以結束這場完全沒有勝算的戰爭。於是,當逮捕獨裁者巴里奧爾的功勳帶著停戰條約返回愛丁堡時,數十萬蘇格蘭民眾夾道歡迎……
可是,這場持續僅僅七天的戰爭,不但造成了20萬蘇格蘭軍人和數萬無辜平民傷亡,給讓蘇格蘭的經濟和軍事蒙受了摧毀性的打擊,愛爾蘭、格拉斯哥、阿伯丁等多個港口的軍事和工業設施遭到猛烈轟炸,以致於蘇格蘭媒體不禁發出哀嘆:近十年來發展速度位居歐洲前列的准強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回到了農牧時代!
隨著舊經濟秩序的崩塌,蘇格蘭新政府不得不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於政府的正常財力根本無力負擔一支數十萬規模的軍隊,在得到國聯特別支持的裁軍經費後,蘇格蘭新政府分批次裁撤了四分之三的部隊,只保留不足十萬人的現役部隊。至此,昔日那個動輒讓英格蘭人驚惶不安的蘇格蘭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