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之,大明朝就在這些遺老遺少們紛紛擾擾的變與不變之間,變成了一段完整的歷史供後人回憶、考證、評論、演義、戲說。風風雨雨近三百年,多少離亂承合,多少恩怨不平。泱泱大明,在最明亮時總是最迷惘,在最繁華時卻最悲涼。在此十丈紅塵中,所有的勵精圖治、野心、殘酷、怠惰、聲色犬馬,都成了記憶深處不可觸摸的夢境。星辰下,濤聲里,往日霸圖不再!

  而現實中,秦淮河水、燕山冷風,同伴一輪孤月,見證著大明近三百年的興衰。

  大明朝在這輪冷月中漸行漸遠,背影終於在地平線上消失。

  回望間,唯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附錄 名家簡介

  談遷(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你,馬橋人。明諸生。明亡後改名為遷,字孺木,號觀若。改名“遷”,寄託了對歷史、對自己的一種境遇,當然也有可能是追尋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的意思。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繕寫、代筆或做記室(秘書)維持生活。代表作《國榷》,著作另有《棗林集》《棗林詩集》《棗林雜俎》《北游錄》《西遊錄》《史論》《海昌外志》等。

  谷應泰(1620~1690),字賡虞,別號霖蒼,直隸豐潤(今河北豐潤縣)人。聰敏強記,工制舉文。及長,肆力經史,書無不窺。清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改戶部主事,尋遷員外郎。授浙江提學僉事,校士勤明,所拔如陸隴其等,多一時名俊。閒暇時,遊覽杭州湖山之勝,創書舍為游息地。既去,浙人為之修葺,懷之不已。應泰嗜博覽,工文章。著作主要有《築益堂集》《明史紀事本末》和《博物要覽》。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移居中國台灣台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他對中國歷史,尤其是對中國歷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表作有《先秦諸於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梁啓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他長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學貫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著。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為完備。《飲冰室合集》共計148卷,1000餘萬字。

  范文瀾(1893~1969),初字芸台,改字仲澐(一說字仲潭),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生平著作甚豐,他的主要著作有:1925年出版的《文心雕龍講疏》,1926年出版的《群經概論》。以後幾年又陸續出版了《水經注寫景文鈔》《正史考略》《大丈夫》。1936年出版了《文心雕龍注》,主編並出版《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近代史》。197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收集了范文瀾的一些其他的重要歷史文章。

  孟森(1828~1937),字蓴孫,號心史,武進縣人,清史學科奠基人。1914年發表《心史史料》第一冊,是他的治史發軔之作。在《時事新報》上發表《朱三太子史說和永樂皇帝即位》一文,曾引起史學界的注意。1931年在北京大學任教講學,著有《明清史講義》,對明清兩代的興衰揭示詳實,對事件原委和人物活動作出了相當深刻的評述。他鑽研明清史,搜集史料豐富,喜就世傳疑案予以考證,釋疑團,明真相。如《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孟森正本清源地解決了無人敢揭發奧秘的清世淵源,對史實的研究和表述中,特別注意從成就和缺失兩方面進行分析。

  朱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中國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1916年於英國倫敦西南學院肄業。建國後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全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等,是復旦大學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之一。他為中文系開設中國文學批評史、陸游研究、梅堯臣研究、中國文學等課程,並培養了數十名碩士、博士生。其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歷史,尤其專長歷史人物傳記文的創作。善於將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歷史結合起來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實的分析考辨,著有《張居正大傳》《杜甫敘論》等傳記文作品,其《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是我國最早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他還是一位書法家,篆、隸、行、草無不精善。

  黃仁宇(1918~2000),祖籍中國湖南長沙,後入美國國籍,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是史學界的異數,致學於哈佛學派和劍橋學派之間。他的“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在史學界影響深遠。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謹嚴之基本原則下,同時又讓大眾願意去接受,使得了解歷史不再被識為畏途,不再是幾個歷史學家齋中之物。按現代大史家錢穆先生之不知一國之史則不配做一國之國民以觀之,則黃仁宇先生之欲樹國民歷史性格功不可沒。從歷史觀點和著作風格來看,他繼承了錢穆先生的特點:做一個真正的平民學者。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萬曆十五年》《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地北天南敘古今》《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