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遷出各地的華人們只帶了隨身行李和衣服,被飛機、火車和灰狗長途客車集中到亞利桑那等幾個州之間的沙漠邊緣,然後被裝入看不到外景的車廂里,被拖往沙漠深處。政府的卡車隊跟在他們後面,載著建築材料和鐵刺網。到了步行逃不出去的指定地點後,車隊卸下東西後便拐走了。華人們在沙礫上支起帳篷,開始築屋壘巢,再用鐵刺網把自己圍起來,證明毫無逃意。最後,一些積極分子甚至在營地中央的旗杆上升起一面星條旗。這些華人們紛紛對前來的記者表示,儘管政府如此苛待他們,他們仍舊忠於美利堅、星條旗和這片叫做“祖國”的土地。他們還懇切建議:可以到工廠或戰場上去為美國盡力。他們的要求被禮貌地拒絕了,結果出席每天升、降旗的人越來越少。不到一個月,星條旗已被孤伶伶留在旗杆上,任由風沙把它穿得千窗百孔。

  美國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遣返溜走的華人。加拿大政府立刻拒絕了,說他們有魁北克問題需要華人選民支持,他們的法裔和華人選民對加拿大加入英語基督教同盟和支持美元已牢騷滿腹,此刻不便抓人把麻煩鬧大。墨西哥滿口說絕無逆向偷渡之理,暗中卻給每個華人發送免費機票一張,打發他們回中國了事。墨西哥對中美雙方都得罪不起,在勝負未明之前,還是明哲保身為妙。

  中國這一次不大的“海上絲綢”行動卻起到前兩次大規模的“極速風暴”和“鄭和海嘯”殲滅戰都沒有達到的軍事和經濟效果,把海權的重要性和海洋利益第一次生動地擺在中國人的面前。海權理論在西方已風行多年,但對於中國人,它還是個被知之甚少的概念。

  長久以來,大量有關海權的書籍多在封面上展示戰艦和海戰的景象,造成一提“海權”,只會在大多數人頭腦中浮現戰列艦或航空母艦。這實際上是把海權與軍事上的制海權混淆了,海權不等同制海權。制海權只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術語,涵義是“作戰中,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海域的控制權”。海權的概念則大為不同,海權的涉及面遠不止戰艦和海戰。

  馬漢最早提出海權時,並沒有給其以明確的定義,因此後人對海權的解釋也五花八門,但這些解釋的共同點是“海權從來不是一個只關於海洋的概念,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軍事概念,它具有時代特徵。”海權的意義不僅在於控制海洋,更重在利用海洋。

  在歷史和現實中,海權都與陸地緊密相連,並涉及經濟、政治、科技、自然資源、國際社會等各個方面。甚至可以這樣說:“海權的歷史,從其廣義來說,涉及了有益於一個民族依靠或利用海洋強大起來的所有事情,是一種有內在聯繫、統一使用軍事與民用力量於海洋,以使國家越來越強大的組織系統。”在21世紀,海權的概念已超越單純地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必須包括海洋環境保護,以求永續地利用海洋。

  簡單一句話,海權是一個國家利用與保護海洋、通過海洋獲利並免受來自海洋的任何損害的綜合能力,海權反應了一個國家在海洋上的綜合力量優勢,軍事力量──更具體地說海軍實力──只是海權的一個支柱或關鍵性因素。

  所以,儘管中國並沒有完全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權,但解放軍陸海空三軍所擁有的對敵對海軍強大的威攝力、馬六甲海峽等海上通道的控制權和以迪戈加西亞島等為基地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共同構成強大的海權,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利益。

  任何東西都是失去後才知道它的價值,美國這次也不例外。長久以來,在美國的戰略地位排列中,一直是歐洲、東亞、中東……這樣的順序。要不是中東有油,恐怕美國人根本對印度洋不屑一顧。再加上印度洋周邊地區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宗教衝突,是傳統的宗教鬥爭主戰場,理所當然成了世界上的戰爭多發地區。二戰後的局部戰爭中竟有近一半是在這一地區爆發的,比如三次印巴戰爭、斯里蘭卡內戰、五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中亞國家戰爭、索馬利亞內戰、埃厄戰爭、葉門內戰等等。這些戰爭雖然熱鬧,卻根本不能和主要發生在其它亞歐的兩次世界大戰相提並論。特別是和兩次世界大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發生的劇烈大海戰想比,印度洋簡直太平靜了。這種印象使美國認為印度洋地區麻煩雖多,卻既不致命又不難對付,在編織關係網上就自然沒有在歐洲和東亞那樣認真。

  這次中國對英美兩國石油的禁運,使美國吃驚地發現在印度洋地區竟然沒有一個英語基督教同盟靠得住的盟國。美國的一些戰略家開始反思一手導致英國從印度撤退的羅斯福和杜魯門是不是在獲取民族解放美名的同時,也留下為後來成型的英語基督教同盟的致命弱點。

  英美兩國的最大優點是轉彎快,從不為自己的立場突然改變而臉紅。既然印度的戰略地位如此重要,什麼侵略、民族和人權等問題統統讓路。他們根據印度種性社會特點,開始多方面拉攏印度上層,並通過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對印度展開大規模軍事和經濟援助。妄圖通過印度一方面迂迴中亞地區“新月型地帶”,向歐亞“世界島”的中心地區滲透,另一方面在南亞和印度洋營造制約東亞的地緣政治條件。一旦政治、軍事上的條件成熟,美國就可以與印度聯手奪回印度洋的控制權,扼住對東亞至關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英美動作連連,俄羅斯也怕失去這個傳統盟友,便提供印度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一時間,印度左右逢源,一彈未發便謀取到巨大戰略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實力天平急劇地偏向印度一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