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廁所的旁邊,是一扇巨大的橫移式鐵門,自打孟松胤進入車間以後,還沒見到這扇大門打開過,不知道它究竟通向哪裡。更奇怪的是:這扇鐵門上並沒有裝鎖,而是直接用焊槍燒死的,無論從內、從外都無法打開。

  廁所內部的空間又窄又小,僅設有一個蹲位。牆角邊,安著一隻水龍頭和一隻粗陋的混凝土水斗,孟松胤站上水斗,又踮著腳踩在水龍頭上,縱身一躍,兩手抓住隔牆的上沿拼命引體向上,努力了兩次總算爬上隔牆的頂端。

  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及缺乏運動,孟松胤的體質已經相當糟糕,就這麼幾個簡單的動作,差不多已經精疲力竭、氣喘如牛,後脊樑上冷汗直冒。孟松胤想,要不是這一陣劉子春的“小灶”,今天恐怕根本就爬不上來。

  喘勻氣以後,孟松胤在隔牆上慢慢站起身來,顫顫巍巍地伸手去抓頭頂上的鋼架。

  離廁所最近的地方是龍門刨的位置,高大的門梁與隔牆頂端處於面對面的位置,恰好擋住別人的視線,若非留神注視,很難發覺有人攀爬。

  多跨連續廠房的內部總高約為六米,主框架置於四面基座上,屋頂上開有兩排起採光作用的“活動型平天窗”,只要抓住支撐屋頂框架的鋼架,馬上就能毫不費事地爬出窗口。

  按比較正統的工業設計規範,單層三跨以上的工業建築主要採用側面採光和頂部採光相結合的混合採光方式,其中天窗的設計大有學問,必須計算適當的太陽高度角,在工作區域內既要採納光線,又要儘量避免直射,以免產生強烈的眩光和反射光。機械車間頂部的“活動型平天窗”採用雙層玻璃加大熱阻係數,每扇天窗以工字鋼作支柱,支柱內槽置有渦杆,與開啟天窗的渦輪相連。晴天開啟天窗時,只需轉動渦杆下端的旋轉手柄,便可帶動渦輪渦杆系統工作,從而打開離地六米的天窗。

  鑽出天窗一望,孟松胤馬上又有了新的發現:原來屋頂上還建有一排像火車的車廂那樣的封閉型走廊,東西向橫跨所有車間的頂部。

  孟松胤馬上明白過來,這種“戴帽式”的連廊,肯定就是所謂的“氣樓”,可以使各車間內的油煙、灰塵、熱量通過空氣對流而排解,而且還方便工件的轉運,即使外面大雨傾盆,車間之間的物件傳輸也安然無恙,事實上使並排的五所車間連成了一個整體——以前電池廠的吳老闆籌劃新建一所廠房時,也考慮過這樣的方案,還把圖紙拿出來讓孟松胤看過。

  難怪,每所車間中部的西牆邊都設有一架鐵扶梯,實際上那就是氣樓的出入口,只是現在入口處全都裝著鐵柵,無法自由出入。看來,日後一旦完成培訓,進入正常的修造生產階段,氣樓肯定會開啟使用,那時,各車間的人大概就有機會相互來往了。

  房頂朝北的外牆上,設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排水明管,用於雨水和雪水的排泄,全部由堅實牢固的白鐵製成,只要在這條明管上繫上一條短繩,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跳落地面。再看房後,是一片長著半人來高雜草的荒地,十幾米開外,才是安有電網的圍牆。這就是說,只要落地後一直朝西走,就能毫無阻攔地到達西牆邊張桂花的出灰口。

  同時,孟松胤又有了另一個意外發現:北面的圍牆上,同樣孤零零地開有一扇大鐵門。

  仔細一看,又發現圍牆上的鐵門和各車間的後門之間,地面上的雜草全都長得比較稀少,而且有明顯被碾壓過的痕跡,尤其是通往西面熱處理車間的一條路線被壓得最厲害,泥地上布滿了深深的輪胎印——孟松胤突然醒悟過來:圍牆上的那扇門肯定是為各車間運送、按裝設備而特設的,因為重型運輸車輛無法通過野川所正南方向的大門,比如機械加工車間的那台龍門刨,除非拆掉門樓,否則根本運不進來,而車間裡那扇被焊死的後門,則是因為已經完成了使命,再無開啟的必要;通往熱處理車間的路徑被壓得寸草不生,無非是因為運煤車輛經常出入所致,同時也說明,圍牆上的那扇鐵門,現在只有在運煤的時候才會開啟。

  再看西面,熱處理車間的房頂上豎著好幾根大大小小的煙囪,其中最粗最高的便是緊靠圍牆、即將成為自己的逃生通道的那一根。放眼遠眺,圍牆外是一條寬闊的河流,南北向與圍牆平行——所以圍牆與熱處理車間之間的距離無法離得更遠,僅僅才四到五米,形成了一條狹窄的夾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孟松胤對自己說道。

  二十六、你這無翅的夥伴

  “孟夫子,我今天從出灰口鑽進煙道瞧了瞧,煙囪裡頭上面細、下面粗,下面那一段距離爬起來還是挺費勁的,我就怕劉子春那小子撐不上去。”晚上回到號房,張桂花馬上把孟松胤拉入天井。

  “嗯,是得有點思想準備,”孟松胤點點頭表示嘉許,“還有,隔天的中午,劉子春會把扁擔和籮筐故意忘記在西牆邊,你想辦法把上面的繩子剪下來後仔細接起來,留神啊,接得不牢的話,摔下來可成肉餅了。”

  “熱處理車間常用一種鐵絲網包裹工件,由細鐵鏈吊著進行加熱,我找機會偷點鐵絲網出來,拆開來不就成鐵絲了?”張桂花得意地一笑,“用鐵絲在繩子接頭的地方好好纏幾道,弄好後埋在煤堆里,準保神不知鬼不覺。不過,光靠那點繩子,長度還不夠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