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自從地節三年,鄭吉派遣三百士卒在車師故地屯田之後,匈奴不甘心失去土地肥沃的車師故地,虛閭權渠單于與眾大臣發誓要重新奪回車師,於是數發精銳騎兵襲擊屯田於車師的漢軍。圍繞著車師,漢匈展開了最為激烈的爭奪。元康元年(前65年),匈奴遣左、右奧韃王及左大將軍擊車師交河城,但未能攻下。就在車師紛爭之時,位於南道的莎車(王治今新疆莎車)又挑起事端。原莎車王的弟弟呼屠徵殺死漢朝所立的莎車王、烏孫公主(即解憂公主)子萬年,並殺漢使奚充國等人,揚言匈奴已攻陷車師,北道諸國皆屬匈奴,發兵攻劫南道,與南道諸國歃盟叛漢,南道從鄯善以西皆不通。此時鄭吉、司馬熹正在北道與匈奴爭奪車師,對南道莎車等國的叛亂則鞭長莫及。一時間南北二道俱亂,形勢極為嚴峻。此時衛候馮奉世正護送大宛使者從南道歸國,被阻於鄯善伊循城(今新疆若羌東北),遂與副使嚴昌商議,矯制發西域諸國兵,果斷西下平叛,攻陷莎車城(今新疆莎車),莎車王自殺,諸國悉平,漢朝重新控制了南道。南道雖然平定,北道車師局勢依舊緊張。元康二年五月,鄭吉率渠犁田卒一千五百餘人往救車師,結果被匈奴圍於交河城。鄭吉上書求救,請朝廷增派士卒援助。丞相魏相認為出兵車師道路遙遠,耗費太大,建議暫罷車師屯田。宣帝採納其議,命長羅侯常惠將張掖、酒泉騎兵解車師之圍,迎鄭吉及其士卒還渠犁,並盡遷車師國民,立原車師太子軍宿為車師王,放棄車師故地予匈奴。後鄭吉被任命為衛司馬,專護鄯善以西的南道。在五奪車師中,車師重新被匈奴控制。
匈奴雖然重新奪取車師,控制了北道,可是這一勝利並沒有維持多久。神爵二年(前60年,一說為三年),虛閭權渠單于病死,右賢王屠耆堂奪取單于之位,即握衍朐鞮單于,致使匈奴內部權力之爭更加激化。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因與單于爭權結怨,遂率其部眾數萬騎降漢,騎都尉鄭吉發兵迎之。日逐王的轄區在匈奴右部的南緣,與西域連界,統領西域的僮僕都尉即由日逐王所派。日逐王先賢撣降漢後,僮僕都尉從此罷廢,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徹底瓦解,漢軍兵不血刃,重占車師。鄭吉因發兵迎降日逐王,破車師,威震西域,並護車師以西北道與鄯善以西南道,故稱為“都護”,設都護府於烏壘城(今新疆輪台東北)。西域都護(或作都護西域)之設自鄭吉始,從此朝廷政令班行於西域。
自從武帝初年張騫始通西域,至宣帝神爵年間,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域七十多年,最終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
三、漢與烏孫合擊匈奴
西漢時期,在天山北麓的伊犁河上游與伊塞克湖一帶的綠洲之中,曾經活躍著一支既與匈奴結為盟友,又與漢朝和親;因得到匈奴的支持而復國,後又與匈奴反目相攻的遊牧民族——烏孫。
如果不是漢匈戰爭的全面爆發,關於烏孫早期坎坷的遷徙歷史,恐怕很難引起遠在中原地區的漢人的關注;而遊牧於天山腳下、河湖之畔的烏孫人也不知曉在她的東方還有一個強盛的漢朝。可是,隨著武帝時期漢匈在西域的爭奪日趨激烈,烏孫作為西域的一個強國,往日平靜的遊牧生活被紛至沓來的漢匈使者的馬蹄之聲所打破,身不由主地被捲入了漢匈戰爭的巨大旋渦之中,成為漢朝與匈奴都極力爭取的對象。
建元三年,張騫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被匈奴人扣押十餘年。在留居匈奴期間,張騫對於烏孫的早期歷史有所了解。據《漢書?張騫傳》的記載,約在西漢初期,烏孫人遊牧於敦煌、祁連之間,與月氏人為鄰。月氏後來攻奪烏孫之地,殺死烏孫王難兜靡,烏孫王族與百姓逃入匈奴避難。此時難兜靡的兒子昆莫(即獵驕靡)尚在襁褓之中,由傅父(保護與撫養人)布就翕侯(布就為名字,翕侯為官號)抱歸匈奴。昆莫既壯,怨恨月氏人攻殺其父,遂向老上單于請求率其父舊部尋月氏人報仇雪恨。這時月氏人已被匈奴攻破西遷,驅逐遊牧於伊犁河上游的塞人,占據其地。在老上單于的支持下,昆莫率烏孫人西攻月氏,迫使月氏再度西遷至今阿富汗北部。昆莫占據伊犁河上游之後,遂定居下來,建都於赤谷城,勢力逐漸強盛。老上單于死後,昆莫趁機自立,不肯再臣服於匈奴。於是匈奴數次遣奇兵襲擊烏孫,均被擊敗,以為昆莫有神靈相助,遂不再出兵攻擊。經過昆莫多年的經營之後,烏孫儼然成為西域的一個強國。
元狩四年,漠北大決戰之後,匈奴遠循於漠北,武帝採納張騫的建議,準備招烏孫返回敦煌、祁連之間故地,與烏孫聯合夾擊匈奴,派遣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然而烏孫在此地定居已久,不願重返故地,而且此時又因立王位繼承人間題發生訌亂,昆莫獵驕靡年老不能自主,所以僅遣使數十人隨張騫入朝答謝,同時窺探漢朝的虛實。
匈奴聞知烏孫遣使赴漢報聘後大怒,欲興師問罪。烏孫昆莫恐怕遭受匈奴的襲擊,再次遣使入朝,貢獻名馬,表示願意娶漢公主為妻,與漢朝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武帝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為公主,厚贈奩資,遠嫁烏孫。昆莫以細君為右夫人,同時又迎娶匈奴女為左夫人。細君至烏孫後別居一宮,不能經常與昆莫相會,而且語言又不通,因此憂傷思鄉,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武帝聞而憐之,常遣使者攜帶禮物前往烏孫安撫。昆莫因年老,命其繼承人長孫岑陬軍須靡(岑陬是官號)娶細君為妻。細君不願,上書求歸。武帝為與烏孫共擊匈奴,敕令細君遵從烏孫習俗改嫁岑陬,生一女兒。昆莫死後,岑陬繼位。細君不久病死,武帝以楚王劉戊孫女解憂為公主,嫁與岑陬為妻。岑陬早卒,臨終時憂慮自己與胡婦所生子泥靡年幼,遂傳位於叔父之子翁歸靡,約定翁歸靡死後復傳位於泥靡。翁歸靡繼位後,娶解憂公主為妻,生三男二女。
匈奴雖然重新奪取車師,控制了北道,可是這一勝利並沒有維持多久。神爵二年(前60年,一說為三年),虛閭權渠單于病死,右賢王屠耆堂奪取單于之位,即握衍朐鞮單于,致使匈奴內部權力之爭更加激化。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因與單于爭權結怨,遂率其部眾數萬騎降漢,騎都尉鄭吉發兵迎之。日逐王的轄區在匈奴右部的南緣,與西域連界,統領西域的僮僕都尉即由日逐王所派。日逐王先賢撣降漢後,僮僕都尉從此罷廢,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徹底瓦解,漢軍兵不血刃,重占車師。鄭吉因發兵迎降日逐王,破車師,威震西域,並護車師以西北道與鄯善以西南道,故稱為“都護”,設都護府於烏壘城(今新疆輪台東北)。西域都護(或作都護西域)之設自鄭吉始,從此朝廷政令班行於西域。
自從武帝初年張騫始通西域,至宣帝神爵年間,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域七十多年,最終實現了斷匈奴“右臂”的戰略目標。
三、漢與烏孫合擊匈奴
西漢時期,在天山北麓的伊犁河上游與伊塞克湖一帶的綠洲之中,曾經活躍著一支既與匈奴結為盟友,又與漢朝和親;因得到匈奴的支持而復國,後又與匈奴反目相攻的遊牧民族——烏孫。
如果不是漢匈戰爭的全面爆發,關於烏孫早期坎坷的遷徙歷史,恐怕很難引起遠在中原地區的漢人的關注;而遊牧於天山腳下、河湖之畔的烏孫人也不知曉在她的東方還有一個強盛的漢朝。可是,隨著武帝時期漢匈在西域的爭奪日趨激烈,烏孫作為西域的一個強國,往日平靜的遊牧生活被紛至沓來的漢匈使者的馬蹄之聲所打破,身不由主地被捲入了漢匈戰爭的巨大旋渦之中,成為漢朝與匈奴都極力爭取的對象。
建元三年,張騫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被匈奴人扣押十餘年。在留居匈奴期間,張騫對於烏孫的早期歷史有所了解。據《漢書?張騫傳》的記載,約在西漢初期,烏孫人遊牧於敦煌、祁連之間,與月氏人為鄰。月氏後來攻奪烏孫之地,殺死烏孫王難兜靡,烏孫王族與百姓逃入匈奴避難。此時難兜靡的兒子昆莫(即獵驕靡)尚在襁褓之中,由傅父(保護與撫養人)布就翕侯(布就為名字,翕侯為官號)抱歸匈奴。昆莫既壯,怨恨月氏人攻殺其父,遂向老上單于請求率其父舊部尋月氏人報仇雪恨。這時月氏人已被匈奴攻破西遷,驅逐遊牧於伊犁河上游的塞人,占據其地。在老上單于的支持下,昆莫率烏孫人西攻月氏,迫使月氏再度西遷至今阿富汗北部。昆莫占據伊犁河上游之後,遂定居下來,建都於赤谷城,勢力逐漸強盛。老上單于死後,昆莫趁機自立,不肯再臣服於匈奴。於是匈奴數次遣奇兵襲擊烏孫,均被擊敗,以為昆莫有神靈相助,遂不再出兵攻擊。經過昆莫多年的經營之後,烏孫儼然成為西域的一個強國。
元狩四年,漠北大決戰之後,匈奴遠循於漠北,武帝採納張騫的建議,準備招烏孫返回敦煌、祁連之間故地,與烏孫聯合夾擊匈奴,派遣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然而烏孫在此地定居已久,不願重返故地,而且此時又因立王位繼承人間題發生訌亂,昆莫獵驕靡年老不能自主,所以僅遣使數十人隨張騫入朝答謝,同時窺探漢朝的虛實。
匈奴聞知烏孫遣使赴漢報聘後大怒,欲興師問罪。烏孫昆莫恐怕遭受匈奴的襲擊,再次遣使入朝,貢獻名馬,表示願意娶漢公主為妻,與漢朝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武帝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為公主,厚贈奩資,遠嫁烏孫。昆莫以細君為右夫人,同時又迎娶匈奴女為左夫人。細君至烏孫後別居一宮,不能經常與昆莫相會,而且語言又不通,因此憂傷思鄉,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武帝聞而憐之,常遣使者攜帶禮物前往烏孫安撫。昆莫因年老,命其繼承人長孫岑陬軍須靡(岑陬是官號)娶細君為妻。細君不願,上書求歸。武帝為與烏孫共擊匈奴,敕令細君遵從烏孫習俗改嫁岑陬,生一女兒。昆莫死後,岑陬繼位。細君不久病死,武帝以楚王劉戊孫女解憂為公主,嫁與岑陬為妻。岑陬早卒,臨終時憂慮自己與胡婦所生子泥靡年幼,遂傳位於叔父之子翁歸靡,約定翁歸靡死後復傳位於泥靡。翁歸靡繼位後,娶解憂公主為妻,生三男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