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鐵幕志還想再從二人口中聽到些消息,卻見那鶴歡發完牢騷,靠在樹上發呆,不再說話,鶴松也不敢再惹他,另外尋了一處靜靜坐下。
過了個把時辰,鶴歡起身走到遠處一棵樹下解手,鶴松見狀也一同去了。鐵幕志見機不可失,立時從岩壁中出來,又輕輕縱開三、四丈遠,這才悄悄向西南方奔下山去。
將到山腳,鐵幕志心中盤算,若從原路回去,必然還要同守在那裡的幾人周旋一番,萬一不小心被發現,則難免惹出事端。這翠海縱然四面環山,總也攀得過去,不如便徑直從東南方翻過山去,便可回閬州與光波賢弟會合了。
打定主意,鐵幕志遂轉向東南而行。
下山後不久便來到東面溝中,沿溝行走一段,見前面一湖,湖邊棲著一群灰鶴,湖畔竟有房舍十幾間,其中兩間透出昏暗燈光。
鐵幕志猜想此處便應是“小瑤池”了,只是夜色黑暗,看不出這小瑤池如何美妙,想來應是一座五彩繽紛之湖。
鐵幕志不敢大意,遠遠繞過這群房舍,又行出二、三里路,方穿過山溝,向東南攀上山去。
山陡林密,寸步難行,若非鐵幕志這般高明忍者,只怕這翠海便真成了個口袋。
鐵幕志全力展開身法,只想儘快翻過大山。豈料在山上奔躍了兩、三個時辰,眼前仍是茫茫群山,況山頂竟多有積雪不化,甚為寒冷。饒是鐵幕志平日修煉有功,脈氣充足,然前晚便盯守翠海口子一整夜,昨日又與御鶴族忍者周旋了一天,施展忍術多時,再經連夜在如此寒冷的峻岭之上奔躍,鐵幕志漸覺疲憊,腳步也已緩慢下來,便坐下稍事休息,卻愈加感到寒冷了。
第二十回(8):翠海如玉情作水,磐石勝鐵雷震天。 [本章字數:1053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26 10:00:00.0]
----------------------------------------------------
鐵幕志心想,若是已走出一多半的路程,自己倒也勉強撐得過去,只不知前路尚有多遠。正待打足精神起身上路,忽然想起光波翼曾給過自己兩顆五元丸,遂從懷中摸出服下,少頃便覺精神大漲,氣力倍充,果然是神藥。
服藥後,鐵幕志亦不再感覺寒冷,施展起奔騰之術,但覺脈氣綿綿不絕,腳下如蓮葉承露般輕盈。
不久東方已見白光,鐵幕志隱隱看見群山盡頭,此時山勢已大為低緩。鐵幕志更加快腳步,天亮時已然下山,到了一處村落。
鐵幕志緩步進村,先去尋了一口井,打些水解渴。正逢一村夫起早打水,鐵幕志遂上前施禮問道:“請問這位大哥,在下連夜趕路,途經此地,不辨方向,不知這裡是何地界?”
那村夫看了看鐵幕志,說道:“這裡是布羅村,不知大官人要往哪個方向去?”
鐵幕志答道:“在下要去蜀中。”
那村夫哦了一聲,道:“大官人從這裡往南七十里是綿州昌隆縣,到那裡便可尋到大道了。”
鐵幕志說道:“李太白的家可不就是在那裡麼?”
村夫茫然看著鐵幕志,說道:“李太白是誰?咱不認識,你到昌隆再問別人吧。”
鐵幕志無奈笑笑,向那村夫稱謝後便轉身離去。猶尚聽到那村夫喃喃自語道:“原來是去人家串門的,兩手空空地也不帶些禮物。”
(按: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生於中亞巴爾喀什湖畔的碎葉城。5歲隨父入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場(今屬四川江油),25歲離蜀。)
鐵幕志到昌隆吃了早飯,才又繼續趕路。此去閬州不到三百里,皆是平坦之地,未到中午,鐵幕志便已回到閬州城中。
光波翼已等得著急,正想親往翠海中去尋鐵幕志,卻怕鐵幕志與自己錯過,便約了谷凡來客棧,要他帶信給鐵幕志。二人正說話時,忽見鐵幕志推門進來,光波翼大喜,忙起身相迎。
大家坐定,谷凡為鐵幕志斟了一盞茶,鐵幕志先將茶吃了,這才詳詳細細向二人述說翠海之遇。
待鐵幕志講完,谷凡聽說鐵幕志整夜在雪山峻岭跋涉,最後下山到了綿州境北的一個山村,便苦笑一聲,道:“嘿!鐵幕兄,你從那翠海翻山出來,若是徑直向東,早就到得一條山路上,何必如此辛苦奔波!鐵幕兄所走之路,正是川北群山連綿之處,根本無路可行,若非鐵幕兄一身好本領,只怕便要葬身山中了。”
鐵幕志憨笑道:“我當時只想直奔東南,便可儘早回到閬州了,不想卻是欲速則不達。幸好服了光波賢弟贈我的五元丸,否則只怕夜裡也難回到閬州了。”
谷凡聞言訝道:“哦?光波兄怎會有五元丸?那可是藥師族的神藥,煉製極難,卻有不可思議之功效。”
光波翼便告之自己與藥師信相交,向他求索過幾顆藥丸。谷凡聽了大為艷羨。
光波翼說道:“我這裡還有一些,谷兄若是想要,我送谷兄兩顆便是。”
第二十回(9):翠海如玉情作水,磐石勝鐵雷震天。 [本章字數:1008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27 10:00:00.0]
----------------------------------------------------
谷凡忙擺手道:“我平日只在這一帶走動,根本用不上這藥,兩位常常在外奔波,正好帶著它,以備不時之需,送我豈不浪費?”
過了個把時辰,鶴歡起身走到遠處一棵樹下解手,鶴松見狀也一同去了。鐵幕志見機不可失,立時從岩壁中出來,又輕輕縱開三、四丈遠,這才悄悄向西南方奔下山去。
將到山腳,鐵幕志心中盤算,若從原路回去,必然還要同守在那裡的幾人周旋一番,萬一不小心被發現,則難免惹出事端。這翠海縱然四面環山,總也攀得過去,不如便徑直從東南方翻過山去,便可回閬州與光波賢弟會合了。
打定主意,鐵幕志遂轉向東南而行。
下山後不久便來到東面溝中,沿溝行走一段,見前面一湖,湖邊棲著一群灰鶴,湖畔竟有房舍十幾間,其中兩間透出昏暗燈光。
鐵幕志猜想此處便應是“小瑤池”了,只是夜色黑暗,看不出這小瑤池如何美妙,想來應是一座五彩繽紛之湖。
鐵幕志不敢大意,遠遠繞過這群房舍,又行出二、三里路,方穿過山溝,向東南攀上山去。
山陡林密,寸步難行,若非鐵幕志這般高明忍者,只怕這翠海便真成了個口袋。
鐵幕志全力展開身法,只想儘快翻過大山。豈料在山上奔躍了兩、三個時辰,眼前仍是茫茫群山,況山頂竟多有積雪不化,甚為寒冷。饒是鐵幕志平日修煉有功,脈氣充足,然前晚便盯守翠海口子一整夜,昨日又與御鶴族忍者周旋了一天,施展忍術多時,再經連夜在如此寒冷的峻岭之上奔躍,鐵幕志漸覺疲憊,腳步也已緩慢下來,便坐下稍事休息,卻愈加感到寒冷了。
第二十回(8):翠海如玉情作水,磐石勝鐵雷震天。 [本章字數:1053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26 10:00:00.0]
----------------------------------------------------
鐵幕志心想,若是已走出一多半的路程,自己倒也勉強撐得過去,只不知前路尚有多遠。正待打足精神起身上路,忽然想起光波翼曾給過自己兩顆五元丸,遂從懷中摸出服下,少頃便覺精神大漲,氣力倍充,果然是神藥。
服藥後,鐵幕志亦不再感覺寒冷,施展起奔騰之術,但覺脈氣綿綿不絕,腳下如蓮葉承露般輕盈。
不久東方已見白光,鐵幕志隱隱看見群山盡頭,此時山勢已大為低緩。鐵幕志更加快腳步,天亮時已然下山,到了一處村落。
鐵幕志緩步進村,先去尋了一口井,打些水解渴。正逢一村夫起早打水,鐵幕志遂上前施禮問道:“請問這位大哥,在下連夜趕路,途經此地,不辨方向,不知這裡是何地界?”
那村夫看了看鐵幕志,說道:“這裡是布羅村,不知大官人要往哪個方向去?”
鐵幕志答道:“在下要去蜀中。”
那村夫哦了一聲,道:“大官人從這裡往南七十里是綿州昌隆縣,到那裡便可尋到大道了。”
鐵幕志說道:“李太白的家可不就是在那裡麼?”
村夫茫然看著鐵幕志,說道:“李太白是誰?咱不認識,你到昌隆再問別人吧。”
鐵幕志無奈笑笑,向那村夫稱謝後便轉身離去。猶尚聽到那村夫喃喃自語道:“原來是去人家串門的,兩手空空地也不帶些禮物。”
(按: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生於中亞巴爾喀什湖畔的碎葉城。5歲隨父入蜀,定居綿州昌隆縣青蓮場(今屬四川江油),25歲離蜀。)
鐵幕志到昌隆吃了早飯,才又繼續趕路。此去閬州不到三百里,皆是平坦之地,未到中午,鐵幕志便已回到閬州城中。
光波翼已等得著急,正想親往翠海中去尋鐵幕志,卻怕鐵幕志與自己錯過,便約了谷凡來客棧,要他帶信給鐵幕志。二人正說話時,忽見鐵幕志推門進來,光波翼大喜,忙起身相迎。
大家坐定,谷凡為鐵幕志斟了一盞茶,鐵幕志先將茶吃了,這才詳詳細細向二人述說翠海之遇。
待鐵幕志講完,谷凡聽說鐵幕志整夜在雪山峻岭跋涉,最後下山到了綿州境北的一個山村,便苦笑一聲,道:“嘿!鐵幕兄,你從那翠海翻山出來,若是徑直向東,早就到得一條山路上,何必如此辛苦奔波!鐵幕兄所走之路,正是川北群山連綿之處,根本無路可行,若非鐵幕兄一身好本領,只怕便要葬身山中了。”
鐵幕志憨笑道:“我當時只想直奔東南,便可儘早回到閬州了,不想卻是欲速則不達。幸好服了光波賢弟贈我的五元丸,否則只怕夜裡也難回到閬州了。”
谷凡聞言訝道:“哦?光波兄怎會有五元丸?那可是藥師族的神藥,煉製極難,卻有不可思議之功效。”
光波翼便告之自己與藥師信相交,向他求索過幾顆藥丸。谷凡聽了大為艷羨。
光波翼說道:“我這裡還有一些,谷兄若是想要,我送谷兄兩顆便是。”
第二十回(9):翠海如玉情作水,磐石勝鐵雷震天。 [本章字數:1008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27 10:00:00.0]
----------------------------------------------------
谷凡忙擺手道:“我平日只在這一帶走動,根本用不上這藥,兩位常常在外奔波,正好帶著它,以備不時之需,送我豈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