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史達林

  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史達林(ИοсифΒиссариοнοвичСталин,1879-1953),史達林俄羅斯國喬治亞族人,出身貧寒,少年時畢業於教會學校,1898年加入共產黨,1899年因從事革命活動被開除,從此成為職業革命家,曾先後7次被沙皇政府流放。

  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俄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俄歷比公曆相差13天)。5月,史達林被選為布爾什維克黨政治局委員;1917年7─8月間,布爾什維克黨秘密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在列寧不能參加會議的情況下,史達林代表黨中央做了中央委員會的總結報告和關於政治形勢的報告,為起義進行組織準備。1917年10月,黨中央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武裝起義的決議,並成立了黨的起義領導機構,由布勃諾夫、捷爾任斯基、史達林等5人組成,同時規定,黨的軍事革命總部成員即為蘇維埃軍事革命委員會成員,為起義做好了軍事準備。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擔任民族事務委員會人民委員(相當於部長)、國家監察人民委員部委員、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工農國防委員會委員、南方方面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西方方面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西南方面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在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擔任北高加索軍事委員會主席,領導了察里津防禦作戰。他通過迅速果斷的步驟整頓軟弱無力的軍事指揮機關;將分散的游擊隊伍和赤衛軍編成正規的師、旅、團部隊,建立以伏羅希洛夫為首的第10集團軍,作為防禦的主力;巧妙地採用了步兵、騎兵與炮兵、鐵甲列車和伏爾加河軍艦的協同作戰等措施,鞏固了城市防禦,最終粉碎了敵人的進攻。然而,在整頓各行各業的機構中,也錯殺了很多人。並且這一錯誤後來沒有得到糾正,導致20世紀30年代肅反擴大化的悲劇。

  第四部分 第39節:莫斯科會戰--用血肉與忠誠鑄成的盾牌(12)

  列寧去世後,他擔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建立了"史達林模式",即政治和經濟體制高度集中。政治體制高度集中,就是史達林一人說了算;經濟體制高度集中,就是優先發展重工業,依靠本國力量,用新技術,改造國民經濟。

  30年代,其領導下的蘇聯發展得很好。伴隨著成就,他個人性格的負面因素,開始越來越主導其政治行為。突出表現在聽不得不同意見,民主作風差,並且將向自己提出不同意見的人視為反黨,加以鎮壓。這個惡果最終發展到了"大清洗"。

  蘇德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國防委員會主席,領導國家所有部門投入到衛國戰爭中。1941年7月10日,擔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主席;7月19日,擔任國防人民委員;8月8日,擔任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領導的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軍事行動,規定方面軍和艦隊的戰略戰役任務,制定戰局和戰略性戰役計劃,組織武裝力量戰略集團、戰役軍團和游擊隊之間的協同,分配預備隊和物資,領導戰爭經驗的總結工作。戰爭期間他發表的各種報告、命令和訓令,對動員蘇聯軍民抗擊法西斯侵略,發展蘇聯軍事學術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繼續擔任蘇聯黨政軍的最高領導職務。1953年3月5日,其因病去世,葬於莫斯科紅場。

  2?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出身於奧地利一海關職員家庭,希特勒

  少年時生活在維也納貧民窟里,打過短工,在鐵路行李房扛過行李,在街頭給他人畫過像,也掃過雪。生活的困境使他接觸社會上的政治黨派,最使其感興趣的是格奧爾格·舒納勒建立的泛日耳曼民族黨,這個黨主張強烈的民族主義、反猶太主義、反社會主義、建立一個大德志志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申請參加德軍作戰,任下士。4年戰爭期間作戰勇敢,先後在索姆河戰役和伊普萊斯戰役中負傷,並獲得一、二級鐵十字勳章各一枚。德國戰敗後,他認為,德國是被猶太人、社會主義運動和那些流氓惡棍出賣了,進而決心投身於政治。

  1919年,參加德國工人黨,並被選為七人中央委員會成員之一。1920年,任黨的宣傳部長,推出了《二十五點綱領》,把建立大德意志帝國作為黨的奮鬥目標。同時,將黨名改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即納粹黨。1921年,擔任了納粹黨的領袖,並成立了納粹黨的武裝組織——衝鋒隊,其親自設計了黨旗和黨徽。黑色的"卍"是黨徽,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的鬥爭使命。黨旗是紅白色,紅色象徵納粹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

  1923年11月8日晚,他在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啤酒館發動暴動,扣押當地軍政高級官員,衝擊政府和議會部門。暴動失敗後,被關進蘭茨貝格監獄,不久被判刑5年。獄中寫了一部名為《四年半來與謊言、愚蠢和怯懦鬥爭的情況》的自傳,即《我的奮鬥》。該書全面反映了其反猶、反共、種族滅絕主義的擴張政治理念。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大危機,他領導的黨利用德國社會的動盪和經濟陷入低谷的機會,參加德國大選,獲得了13,745,000張選票和230個議席,成為德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1933年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1934年6月,他處死衝鋒隊頭目羅姆以討好軍隊;8月2日,興登堡總統去世後,他立即將總統職務與總理職務合二為一,掌握了德國黨政軍所有大權,建立起了第三帝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