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始皇帝的到來,自然又一次引起圍觀者的擁擠搔動,不過因為沒有禁軍的驅趕推搡,場面還算安穩,在安魚梁和陳平等人的大聲呵斥聲中,人群兩邊分開,就看到裡面一溜擺放了十條案桌,案桌上不光鋪著紅布,而且還擺放著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而案桌後面,各自坐著一個臉色嚴肅認真的男子,四周還有一大群學子門徒組成的義工正在幫忙整理和遞送書籍。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第1505章 禮樂傳承

  拜見陛下!」

  正在簽名售書的一群各行業頂尖大佬全都站起來恭敬行禮。

  「免禮免禮!」始皇帝滿臉愉悅的大步走到其中一個售書的案桌前面,作者正是名揚天下的樂師師宣。

  音樂彙編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套書,由師宣主編,匯聚了數十位音樂界的名士共同整理編纂。

  其中收集了商周至大秦幾乎所有能夠找到的音樂書籍,整理成為曲譜、樂理、歌舞、曲韻、器樂等不同內容的書籍構成一套音樂叢書,叫做音樂彙編。

  整套書一共二十五冊,三百餘萬字,曲譜三百餘篇,詩歌七百餘首,其餘涉及到樂理和器樂的內容也非常詳實,堪稱華夏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音樂著作。

  而為了印刷這套書,出版社專門組織了一個由雕工漆工美術家音樂家共同組成的專業小組,師宣親自做指導,數十人用了足足兩年時間才將所有的圖畫和樂譜雕刻排版完成。

  因為這套書內容詳實,集古今音樂於大成,因此出版之後被冠以中華音樂彙編叢書之名,被所有參與評論的名士推舉為叢書之首。

  雖然陳旭並不太認同這個評價,認為音樂無論如何也不能和徐福的本草綱目和張蒼的幾何概要等專著相提並論,但他卻也不願意用權勢去壓迫別人去改變自己的觀念。

  畢竟禮樂傳承是中華文明最為核心的內容,禮被認為是天經地義之事,是約束萬民做事為人的最基礎道德準則,而樂則是天地自然和諧的精神表達,有了禮樂,才有了中華文明的雛形。

  雖然大秦被認為是諸侯中最不尊崇禮樂的國度,是禮崩樂壞的典型代表,但眼下大秦一統之後,隨著改革和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內的安定和民生的富裕,禮樂這些因強國而廢棄的傳統又慢慢開始昌盛起來,而禮樂既代表著娛樂,同時也代表著社會道德和價值的方向。

  科技發展固然重要,但文明道德和科技無關,人類有無數輝煌的文明帝國曇花一現,最終就是因為道德價值體系無法支撐國家的規模和發展,一個無德的社會,只能在野蠻和殺戮之中崩潰。

  歷史上的大秦二世而亡,就是因為帝國道德體系完全崩潰,被法術壓制到了無法支撐的地步,有李斯這種強勢的法家門徒和趙高這種奸佞小人把持中樞,大秦不僅僅是禮崩樂壞那麼簡單,而是從君王到秉持朝堂中樞的大臣全都已經沒有任何道德的可言,屠刀高舉,血肉相殘,民不聊生。

  因此即便是陳旭不太承認這套音樂叢書能夠占據第一名的位置,但還是決定接受和尊重當代人的想法,將音樂這種高雅的文化放在首位,以此表達對於禮樂傳承的道德文明的認同。

  師宣是皇宮御宴的常客,師氏更代表著華夏音樂的最高成就,始皇帝一眼就看到師宣,然後第一個便走到師宣面前,在此時簽名售書的所有人看來實至名歸,而陳旭也只能由衷的相信,哪怕始皇帝如此崇尚法術治國,如此厭惡儒學那一套繁瑣的禮儀,但實際上從內心來說,他還是有一顆充滿禮樂傳統的華夏靈魂,從骨子裡來說,他還是熱愛音樂禮儀的,不然當初也不會給扶蘇找一個儒學大賢當老師。

  而由此又可以看出始皇帝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人。

  他既想通過法術來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但又同時希望人間充滿禮儀和仁德,他不斷巡遊勒石記錄自己的功勳,同時又大力宣傳仁德教化,妄圖用嚴苛的法術來達到讓百姓既勤勞勇敢,又善良仁慈的目的。

  勤勞種地有賞,但卻不管具體環境因素和條件。

  勇敢殺敵有賞,但立功的條件和失敗的懲罰卻極其苛刻。

  見死不救要被懲罰,但卻不能救壞人,勸人向善卻又鼓勵告奸……

  總體來說,秦法的苛刻表現在許多方面,而且是一個極度的矛盾綜合體。

  法家的理想就是用法律將道德裝進去,試圖用法律來強行約束道德,形成一套區別於禮樂文明的法治文明。

  而始皇帝在准許推行這一切的同時,可能又感到完全的法術有極大的弊端,需要輔佐以仁德教化,但知道是一回事,但想要改變卻迷茫而混沌,根本就無法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

  總體來說,沒有陳旭出現的時候,始皇帝和李斯都還在摸石頭過河,不過這條河水太渾太廣,還沒摸清楚秦大大便掛了,也沒留下冊立太子的詔書,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也枉顧律法,於是大秦很快翻船。

  而眼下的大秦可以說已經徹底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在陳旭的改革下大秦已經有了正確的方向,始皇帝也因此有更多的心情來關心禮樂的發展,對於出版社推出的這套叢書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師先生可否給朕簽一套留作紀念?」

  「草民一介白身,何敢讓陛下相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