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足足兩刻時間,楊重按照陳旭的叮囑一五一十將來龍去脈講得一清二楚,其中沒有任何人出聲打斷,包括皇帝都沒有開口,只是越聽臉色越是陰沉,到了最後,已經幾乎看不清楚眼珠子了。

  雖然皇帝知道雁門關之事,後來陸續也有一些消息通傳,但都是一種官方視角,無論是軍營中的監軍還是密探和玄武衛,對於趙地民間的情緒和暗中的動作都不太清楚,他們只是呈報自己看得見的東西,因此秦始皇得到的也就是趙地民眾圍堵官衙,三五成群的匪徒襲擊巡邏兵卒,馬夫毒斃戰馬等事件,王離指揮當地官員和兵卒抓捕鬧事者,斬殺數十人等在皇帝看來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李牧這個曾經的趙國大將始皇帝同樣恨之入骨。

  如果不是李牧,趙國早就被他捏死了,就是因為有了李牧,征服六國的第一場滅國之戰就是剛趙國,反覆拉鋸數年,在廉頗和李牧兩位大將的守護下,秦軍雖然兇猛但終究無法大勝,數年戰爭下來損失慘重。

  始皇帝征服六國的順序雖然第一個正式滅國的是韓國,但始皇帝第一個最想捏死的卻是趙國,從他登基正式稱王之後,第一年搞定嫪毐,第二年搞定呂不韋,將軍政大權抓在手上之後,第三年就發動了對趙國的戰爭,而且一直打了足足七年,而韓國第一個滅亡是因為它占據的位置太好了,當時韓國夾在秦趙魏之間,魏國已經割讓大片國土給秦國,但秦國想要攻擊趙國只能走北地,不僅要超遠距離的投送兵力,而且後勤保障也非常麻煩,於是始皇帝為了徹底剛翻趙國,一怒之下先一jio就把韓國踩死了,然後讓大將王翦出井陘,大將楊端和出河內,雙方夾擊之下讓趙國也不得不分兵拒守,這才讓秦國在後勤上輕鬆了許多,但即便如此,在李牧的抵抗下,王翦率領的秦軍主力在井陘也沒討到好,又反覆拉鋸一年多時間,秦國直接就吐血三升差點兒沒緩過來。

  所以,皇帝對李牧的恨也是強烈無比,一個李牧讓大秦起碼多死了十餘萬將士,損失簡直無法計數,因此對於王離搗毀李牧祠廟的事當時竟然還有些渾身舒爽的感覺,感覺這口氣憋了一二十年終於舒暢多了,並且也從未打算追究王離的責任。

  但今天,楊真帶來的消息讓他的舒爽一下又堵塞起來。

  李牧在趙地影響力太大,繼續發展下去,趙地數郡可能會爆發一場史無前例的暴亂甚至演變成為叛亂。

  而這次和當初項氏還不一樣,皇帝很容易就能從其中看出不同,那就是趙地民眾的憤怒已經變成了一種同仇敵愾,從楊真的訴說中,參與其中的不光有平民,還有豪強俠士、商賈甚至是當地的官吏。

  愛尚手機閱讀地址:

  第1120章 幕後主使

  「陛下,楊真所說之事臣還沒有去核實,但臣在八月中旬見到過一封刑部呈上來的廣武縣令的奏書,訴說的就是此事,不過內容語焉不詳,臣就暫時壓了下來,但此後就再無任何消息傳來,臣也以為此事就此平息下去,直到昨日楊真來找臣訴說此事,臣才感覺到事情已經非常危急,因此今日帶楊真來面見陛下陳述此事……」

  陳旭說話之時從衣袋之中掏出一封奏書說:「當初廣武縣令的奏書在此,請陛下過目!」

  「呈上來!」始皇帝臉色難看的微微點頭,蘇越趕緊走下台階將奏書呈給皇帝。

  「陛下,此事本不該廣武縣令管轄,也不該刑部通報,戍邊的將卒本意是保境安民,但竟然不遵軍紀私自出營,無事生非挑釁民眾,毀壞寺廟傷及無辜,此事若武城侯或者雁門關守早做通報,陛下和朝堂也能早做安排安撫,但發展到如今地步,和當地官員懈怠散漫有很大關係,臣建議將雁門關守和廣武縣令押解回京師,以瀆職之罪懲處,對於毀壞靖邊寺和出手傷人的兵卒也緝拿審訊問罪,所有牽扯其中之人皆都治罪,以此平息趙地百姓的情緒……」

  陳旭的話讓朝堂之上微微一震騷動。

  許多人都開始竊竊私語,就連馮去疾和蒙毅都互相對視了一眼,各自從對方眼裡看到了一絲微微的輕鬆。

  清河侯臨到最後一步,還是沒打算把戰火燒到王離身上。

  「陛下,臣以為左相言之有理,軍卒私自出營本就是大罪,搗毀寺廟傷人性命罪加一等,雁門關守身為朝廷命官卻縱兵為亂不加阻止,實屬瀆職,而廣武縣令明知此事卻不積極呈報,而是拖了數月才上奏朝廷,而且奏書也說的不清不楚,同樣犯有瀆職之罪,臣建議一同治罪!」陳旭身後,中書令站起來為自己的頂頭上司頂帖。

  「左相和中書令言之有理,臣等附議!」中書省一群陳旭的大小跟班都呼呼啦啦站起來頂帖。

  如今陳旭再也不是往日三品的左中侯和無權無勢的光杆侯爺,而是有了一大票小弟,老大發話,如果小弟都不好好頂帖,回去之後恐怕後果有些不好預測,即便是左相可能會陷入和王氏的爭鬥之中,但眼下三省六部其他官員都還可以觀望站隊,唯獨中書省的官員不能,因為他們身上都已經打上了清河侯的標籤,從內褲到靈魂都是左相大人的,無論他們想不想參與,眼下都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

  中書省一動,其他文武官員也都開始猶豫搖晃,陸陸續續又有一些大夫博士和一些平日與陳旭相熟的官員站起來附議,要求懲辦雁門關守和廣武縣令以及鬧事的兵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