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事已經確實,昨日已經有諭令通傳到郡尉府!」一直不怎麼開口的郡丞戴勝點頭說。

  「戴兄可知詳情?」項伯心頭略微一緊。

  「某自然知曉,當日在函谷伏擊清河侯的匪徒數百,不過被清河侯的護衛用太乙神火槍和太乙神雷幾乎轟殺殆盡,匪首季心當場就被炸死,不過匪徒策劃周密,在谷口再次伏擊,清河侯被毒箭射傷,皇帝震怒之下斬函谷關私通匪徒的兵卒官吏數十人,同時諭令大索天下搜捕匪首季布,昨日諭令已經傳到吳中!」

  「難怪今日郡守召集郡尉和警署長等人密議,我等都被攔在府衙之外,原來竟然是因為此事!」有官員恍然大悟點頭。

  「諸位勿用擔憂,季布不過是一遊俠耳,怎能與天子相抗,況且關中離我吳中數千里,他定然不會逃到此處來,郡守大人不過是未雨綢繆而已,此事與我等無干,來,飲酒飲酒!」戴勝舉起酒杯。

  項伯也鬆了一口氣,不過仍舊有些不安的說:「我吳中遊俠閒漢也不少,不知道會不會受到牽連?」

  「哈哈,項公儘管放心便是,今日郡守大人布置之時某也在場,只不過做做樣子罷了,過幾日警卒尉卒必然鬆懈,不過項公還是儘量約束一下族中子弟和相熟之人,免得被警卒當做匪徒抓了!」戴勝笑著寬慰說。

  「戴兄提醒的是,某一定會提醒!」項伯鬆了一口氣,知道戴勝指的是什麼,因為項氏和許多吳中的遊俠閒痞之人來往密切,不過心中的擔憂也一下子少了許多,只要不是察覺到他項氏準備謀反就行了。

  第930章 造反

  ?  一場飲宴持續了約一個時辰散去,項伯略帶著醉意回府,此時項梁等一群項氏族人皆都早已等在大堂,還有另幾個準備幫助項氏造反的豪紳遊俠,其中包括鍾離昧和龍且這兩個鐵桿幫凶。

  驅散家僕,關上房門,項伯把在楚勝園打聽的事情說了一遍,房間裡的人也全都鬆了一口氣。

  「既然如此,三日後的卯時起兵,四弟從東門,五弟從北門,七弟從西門,龍且兄伏於南門之外,一旦開始,吳中必亂,到時候鍾離兄與某率領項氏兒郎攻擊郡守府衙,那時正是點卯之時,可將吳中官吏一網打盡,奪其官印和兵符,從而可以號令尉卒和警卒,只要成功則大事成矣,兵勢如棋,還請諸位勿要疏忽大意,一旦不成我等從南門撤出退往閩中邊境……」

  項氏密謀造反的事可能除開陳旭能夠猜到之外,整個大秦無人知曉。

  但項氏什麼時候造反陳旭並不清楚,陳旭也還帶著一種猜測,項氏不會這樣鋌而走險,畢竟大秦的發展軌跡都快已經被他扭曲的不成了樣子,不過在這次被成功伏擊之後,陳旭就知道項氏的野心已經壓不住了,因此他借中毒生命垂危的假象,向外界透露出一個假象,好提前引誘項氏造反,這樣他才有機會將項氏一網打盡,而且同時也給已經開始懈怠的皇帝和滿朝文武一個無比強烈信號,那就是大秦並非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天下太平,六國餘孽仍舊暗中蟄伏蠢蠢欲動。

  因此在釋放出要死的假象的同時,他又給江珩一個提醒,讓他嚴加防範項氏的舉動。

  至於項氏會不會上鉤陳旭並不清楚,因為這是一個極其操蛋的時代,交通不便不說,電話電報都沒有,吳中和咸陽隔了三四千里,即便是四百里加急的書信都需要半個月時間才能到達,而一來一去都在一個月之後了。

  因此陳旭派人給江珩送信之後就只能聽天由命的等待。

  距離吳中西南三百里外的回浦縣,這裡已經屬於閩中郡。

  回浦縣是征服閩越之後新建的縣治,說是縣城,其實也就和一個山區的小鎮差不多,四周除開一圈丈余高的簡陋石牆和柵欄包圍的一片難民營式的營地之外什麼都沒有,這裡既是臨時的郡尉府所在,又是高焄坐鎮閩中的指揮大營。

  閩中建郡不到兩年時間,而且也劃分了八個縣治區域,但實際上有名稱的縣治只有兩個,一個是回浦,一個是冶,都是在靠近會稽邊境,而且也沒有安排郡守和縣令等主官,因為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而且越族人也並不服王化,因此閩中郡在名義上已經歸屬大秦,但實際上治理非常混亂,在高焄的強力鎮壓之下還是依靠越族首領管理,而且朝廷也沒打算去管理,閩中到處都是深山老林根本就無路可走,莫說通行馬車的車道了,能夠騎馬的道路都很少,越族人也不騎馬,出門全靠兩條腿,除開和會稽交界的區域之外,往南方簡直就是野人生活的地方,高焄都只能駐紮在回浦,讓一群刑徒和召集的遊俠閒漢去和那些野蠻的越族人交流,交流的結果自然是看誰的拳頭大了。

  實際上歷史上秦朝征服了嶺南諸地,管理方法還是依舊,朝堂都是放任由趙佗任囂這些征服閩越的大將在管理,委任當地的越族首領為君長共同治理,而真正對嶺南諸地的完整管轄已經是在幾百年之後的東漢三國時期了,直到孫權在江東建立吳國之後,為了增加兵員和財賦,才開始大規模開發嶺南諸地,慢慢將越族納入管轄,而孫權也有越族人血統,方頤大口碧眼紫髯,與中原人的相貌大為迥異,正是因為孫權的血統得到了越族人的認可,所以嶺南才會很快歸服吳國,也才造就了吳國政權能夠和魏蜀兩國抗衡,加上三國時期風帆和海船技術非常成熟,依靠海運能夠快速來往交通,吳國占領膠州南海等地,極大拓展了中原和嶺南的交流,為隋唐之後的民族大融合和後世的華夏版圖奠定堅實的基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