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世人都說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局限性所致,但這個說法陳旭一點兒都不認同,因為中華文明其實在秦朝以後基本上就沒怎麼進步過,一直還是在吃春秋戰國時期百家諸子留下來的老本,荀況都能夠融匯各家成就自成一體的治國理論,李斯這個高徒不應該不知道,說到底,還是因為他老糊塗了才出的焚書這個昏招。

  陳旭雖然如今官職並不高,但他卻絲毫都不懼怕李斯用權勢來壓他,何況今日陳旭進入皇宮就用太乙神雷明目張胆的嚇唬了一下,仙家弟子這個身份足夠讓李斯驚恐害怕,何況陳旭眼下還是秦始皇非常器重甚至是敬重的人。

  看著眼前這個只有十五六歲的少年,聽著他的呵斥,李斯臉色蒼白。

  「就算清河侯所言有理,但所謂知易行難,百家門徒每日洶洶喧鬧,你又如何化解,如若不能,長此以往也必然生亂,到那時悔之晚矣!」沉默許久之後李斯聲音沙啞低沉的說。

  「不錯,如若清河侯沒有好的方法,某也覺得焚書並非像你說的如此嚴重,但如今陛下為你所請,已經親口安撫諸生不會焚書,這個結你必須解開,不然陛下將威信掃地!」一直旁觀不語的馮去疾開口說。

  「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陳旭站起來對著李斯拱手,「李相,這句話你應該聽說過吧?」

  「此乃我師尊所說!」李斯臉色難看的點頭。

  秦始皇和馮去疾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從彼此的臉上看到了震驚。

  兩人都不清楚陳旭為何對李斯的老師荀況的話怎麼會這麼清楚,要知道荀況去世差不多才二十年左右,之所以出名還是因為教出了兩個名聲巨大的人物,一個是韓非,一個是李斯,但要說荀況的理論在眼下的大秦並不算出名,許多言論也流傳的並不廣,再就是諸子百家理論眼下異常蓬勃興盛,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就算是在方家名士中名聲很大的渭河學院的院長安魚粱,平日教課都不太教授荀子的理論,而是更加側重於詩書這些純文學性的知識,因此陳旭方才說到的一些話馮去疾和皇帝都不知道。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陳旭身邊還有一個荀況的徒弟,那就是科學院的副院長張蒼。

  而且為了置辦大秦都市報,陳旭自然要把後世學者高度推崇的荀子也找到,何況荀況還是李斯的老師,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在朝堂對付李斯,必須用李斯學過的知識來對付李斯才是最為有效的,因此陳旭專門讓張蒼收集整理了一些荀子的著作和言論,不過張蒼似乎對於荀子的一套理論也不怎麼感冒,乾脆跑到城外的渭河學院,找師兄安魚粱要來一套手稿丟給陳旭就算完事,而這套手稿還是南陽學院的副院長封子安編寫的。

  第430章 撕破臉皮

  在這個時代,先賢諸子的理論和言論基本上都是弟子幫忙收集整理的,然後彙編成冊傳世下去,這也是發揚各自門派學問和尊師重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而給自己的老師彙編學問,也是每一個徒弟都感覺非常神聖和嚴肅的事情,一般都會認真編寫反覆修訂,並且還要讓同門師兄弟閱覽斧正。

  而封子安和安魚粱編寫的這一套荀子叢書,也收集整理了荀況的手稿、著作和言論,用麻漿紙謄抄的工工整整,包括《勸學》《天問》《非相》《不苟》《君道》《儒效》《天論》等名篇,加上一些整理的言論,足足有厚厚六七本,當時張蒼拿過來丟在陳旭的辦公桌上,把陳旭嚇的眼珠子都差點兒掉出來。

  「眼下諸子百家興盛,在李相看來是亂象,但在旭看來,卻是天下繁榮昌盛之象,我們身在這個時代,當要應之以治,而不能應之以亂,是吉是凶,全在我們一念之間,百家門徒匯聚咸陽無所事事自然生亂,但所謂堵不如疏,只要讓這些人有事情可以做,這種亂象自然消弭無形!」

  「陛下,其實疏導之策上次臣已經提過一次,就是分而化之,用分化之法將這些不安定的因素一一化解,自然就安穩無虞,只要分化得當,這百家門徒還可以成為推動我大秦政治和民生不斷改善的一股極大動力!」

  「還請清河侯坐下細說!」陳旭逼叨逼叨了半天,現在好不容易說到重點,秦始皇自然也神情嚴肅的開始傾聽。

  「臣辦報館,從咸陽找了十多個編輯和數十個書吏校吏,上百人整理彙編半個月,方才有了上午在朝堂看到的那份大秦都市報,而這份報紙每旬一期,因為內容廣泛,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去民間收集整理資料,而所有這些人都是都是李相口中無事生非之徒,但臣卻不這樣認為,因為這些人許多以前都做過書吏,品德不差,知識淵博,不然這份報紙也就不會如此精彩!」

  「但咸陽和天下百家門徒何其多哉,我們總不能讓他們都到報館任職吧?」馮去疾疑惑的說。

  「報館之事我只是打個比喻,這就是分化百家門徒的一個很小的方法,眼下咸陽還有兩個地方也匯集了不少民間閒士,第一就是大秦衛生院,裡面有無數醫道術士,以前這些人很多也都無所事事,但眼下都進入衛生院研究醫術編著醫書,而且聽太醫丞徐福說,眼下全國的醫士都以進入大秦衛生院為榮耀,這些醫道術士,以前許多都是在各地混吃騙喝……」

  秦始皇聽的麵皮微微抖了幾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