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妨,讓他說!」陳旭擺擺手。

  「侯爺,我叫李順,父親以前在典客府衙做過小吏,我從小受父親和舅父影響,喜好讀書,經史子集都還算精通,如今雖然成家,但卻一直沒有找到差事維持生計,舅父大人也是見我們一家過的清苦才給我們找到了這門營生維持生計,所以還請侯爺勿要懲罰我舅父,如若要懲罰的話,李順願意代為受過!」年輕人臉紅耳赤的低著頭說。

  「無妨,方才我說了,不會懲罰丘管事,所以此事你就放心!」陳旭點點頭準備出門,想了一下又轉身看著李順,「你既然說你也熟讀經史子集,想來也是滿腹經綸,文筆也應該還不錯,這樣吧,你也跟我走一趟,如果答對我的一些問題,我也可以為你安排一件差事,不過可能非常辛苦,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苦?」

  「啊?!」李順和丘乘同時目瞪口呆,片刻之後李順大喜,激動的趕緊拱手彎腰:「侯爺放心,李順不怕吃苦!」

  「那就好,一起走吧!」陳旭爬到院子裡面的馬車上,讓丘乘和李順趕著回酒店,馬車剛走出院子就遇到已經賣完一盆剩飯剩菜的中年婦女和年輕女人背著小孩挑著飯盆陶碗回來。

  「兄長,你和小順這是要去哪兒?」中年婦女焦急的問。

  「二妹勿要害怕,我和小順跟著侯爺去辦事,你和小芸好好在家不要出去了,那些剩下的飯菜也莫要再拿去售賣!」

  「以……以後都不賣了嗎?」中年婦女感覺如同晴天霹靂一般臉色瞬間蒼白。

  「嗯,侯爺給我安排了新的差事,剩飯剩菜以後由別人管理,放心,侯爺說要給小順也安排一個差事,以後你們一家都不會再餓肚子了!」丘乘忍不住解釋了一句。

  「噗通~」中年婦女直接就跪在了陳旭面前,磕頭流著眼淚說:「民婦多謝侯爺!」

  「民婦多謝侯爺!」年輕女子也背著孩子給陳旭磕頭。

  「都起來吧!」陳旭看了一眼兩個身上補丁打補丁的女人,又轉頭看了看破落的小院子。

  這一家的情況雖然看起來比他當初在小河村剛醒過來的時候的條件好多了,但在咸陽這座大城市中,這種境況也並不比當初小河村陳旭一家好過多少,絕對算是最赤貧的狀態。

  因此陳旭捏著下巴想了一下說:「剩飯菜雖然不能賣了,但過幾天我給你們謀個其他營生,照例就在街口擺個小攤兒也能維持全家生計,而且還乾淨衛生,走吧!」

  陳旭說完之後就讓丘乘趕車離開。

  而且對於陳旭要安排家人做什麼營生維持生計李順不敢問,丘乘更加不敢問。

  第418章 面試

  馬車嘚嘚一路顛簸回到清河酒店,皇甫缺果然已經回來了,而且還帶回來十個儒生打扮的男子,年輕的大約二十五六,年齡大的也不過四十歲左右,一個個雖然看起來略有些緊張,但氣質都還不錯,不像普通人那樣看到侯爺就害怕的打哆嗦。

  「都進來吧!」陳旭走進休息室,在外間的客廳坐下,皇甫缺、丘乘、李順和十個文士也都忐忑不安的走進來。

  「侯爺,這幾位都是我以前認識的朋友,時常也在一起交流和故事,頭腦靈活文筆流暢,其中好幾個都曾在府衙和一些大人府上做過一些筆吏職務。」

  「琅琊學士付安拜見侯爺!」

  「河東學士計通拜見侯爺!」

  「三川學士龐雀拜見侯爺!」

  ……

  十個文士都一一對陳旭行禮之後入座,然後一起看著陳旭。

  「我準備辦一份報紙,因此需要一個主編和幾個責編,然後還有幾個記者……」

  「侯爺,報紙是何物?」皇甫缺忍不住打斷了陳旭的話。

  陳旭瞪了皇甫缺一眼之後說:「朝廷通傳的法令和公文你們都見過吧!」

  「見過!」一群人都一起點頭。

  「原來法令和公文都是用竹木簡製作,因為竹木簡書寫文字不方便,而且字數寫的太多便會造成竹木簡體積太大太過沉重,來回通傳非常不方便,因此無論公文還是法令都惜字如金,造成閱讀困難,與我們平日說話不太一樣,很多需要仔細推敲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這些你們做過刀筆吏的應該非常了解!」

  「侯爺說的不錯,我們當初做筆吏,主要的任務就是將各種命令用最簡潔的文字書寫下來,還要意義清晰明白,這都是因為竹木簡的限制,但如今有了麻漿紙,這個問題基本上就沒有了,因此我們都丟了差事!」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苦笑著說。

  陳旭點點頭:「嗯,正是因為有了紙張,書寫方便而且輕快,一張紙可以寫大量的內容,因此原來那種惜字如金的情形就沒有了,而且人們閱讀起來也更加輕鬆,不需要逐字逐句的去仔細推敲便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而我辦的報紙,就是利用紙張的這種優勢,將民間發生的一些事情匯集整理記錄在紙張上面,然後散發給識字的民眾閱讀觀看,這份報紙內容保羅萬象,從朝堂政令到民間軼事,從上古傳說到未來幻想,天災人禍、豐收慶典、軍事政治、醫術藥典、百家言論、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奇聞趣事,農耕匠作,畜牧養殖、故事,凡是九州四海之地,囊括中原蠻夷四面八方的諸多事物都可以記錄其上,匯集整理在一起讓人能夠通過一張報紙來了解天下發生的一切,此為文媒,因此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有趣,而且還要求所述所寫之事能夠讓觀讀者不光知我華夏之風物、四海之盛況,還要知天道之理,人文之義,山川之美,仁義之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