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他感覺自己竟然很累,同時也有些茫然。

  十年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

  即便是自己抱上了秦始皇的粗大腿,能否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歷史,改變中國,改變命運?

  在一里之外的小山腳下,陶器作坊的旁邊,又築起了一件封閉的泥石房間,不算太大,長約七八米,上面開了幾個小孔,寬高不過兩米,就像一個橫臥在地上的大煙囪。

  這是陳旭用來制墨的地方。

  一個土灶加上這間長條形的泥石房間,就是用來燒松木取松煙的。

  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有墨,但是用的石墨,就是後世乾電池中央的那根黑色的碳心,是一種含碳量很高的礦石,很脆,要磨成粉加水攪拌成黑色的墨汁,用來在竹木簡上寫字,不過因為顆粒很粗糙,而且水溶性不好,寫出來的字顏色並不黑,時間長了也容易脫落,因此重要的信息還是在竹木簡上用刻刀刻出字體,然後用毛筆添上石墨水,這樣屬於一種完全重複的勞動,但又不得不這樣做,不然刻在竹木簡上的字辨認起來很困難。

  但清河鎮這種窮鄉僻壤連石墨都沒有,平時寫字都是用木炭粉加上水寫,在竹木簡上還將就可以辨認,但寫在紙上因為含水量太大,瞬間就會沁開一大片,因此他都是用桐油加水加木碳粉熬煮之後寫字,但木炭粉同樣顆粒粗糙水溶性不好,而且桐油粘性太大,非常粘筆,一旦桐油墨汁干透,這支筆就算是廢了,而毛筆的製作比較麻煩,因此代價比較大,桐油墨汁還有一個最大的壞處就是幹得快,製作和取用不方便,因為灌裝和儲存密封不好,熬製好的墨汁過幾天拿出來可能就板結髮幹了,根本無法使用,因此陳旭需要提前製作出後世那種墨條,用的時候放在硯台裡面用水研磨一下就能使用。

  陳旭只知道後世流行的都是松煙墨,而農村生活的經歷也告訴他,燒柴的火灶之中冒出的濃煙會附著在鍋底或者煙囪裡面,過上一年半年都要把鍋取下來刮去厚厚一層鍋底灰,不然的話這口鍋炒菜的時候便會讓廚師欲仙欲死,當然,煙囪也是一樣,過上幾年同樣要清理一下,不然整個煙囪都有可能被菸灰堵上,然後自然是通風不好造成一生火滿屋子都是濃煙,足可以把燒火的人熏成崑崙奴。

  那些從鍋底或者煙囪之中清理出來的就是炭灰,顆粒絕對比木炭磨成的粉末要細多了,用來制墨肯定也比碳粉墨汁要好的多。

  而眼前這個用來制墨的長條形房間,其實就是一個火灶加煙囪。

  在這個材料和建築工藝都極其低下的年代,想把煙囪修高是不太可能的,但修長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於是眼下修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大煙囪。

  要得到足夠多的菸灰,自然是燃燒的越不充分越好,也就是要讓木材不能充分燃燒,拼命的冒煙,就像熏臘肉一樣才行。

  土灶已經點燃,不過裡面現在燃燒的都是干透的木材,主要是為了把這個大煙囪熏干,因為修好才不過一天而已。

  「里典大人!」幾個幫工看見陳旭騎馬過來,都趕緊站起來行禮。

  「不用多禮,裡面都熏乾沒有?」陳旭跳下馬背擺擺手問。

  「已經燒了四五個時辰,想來應該差不多了!」一個老實巴交的中年人趕緊說。

  「那就行了,反正暫時也只是試驗,把那些砍回來的松柏樹枝都慢慢丟進去蓋住出火口,濃煙越大越好,不要燃起明火就行,燒上幾天之後滅火,然後等裡面涼透了就進去把菸灰掃出來,記得戴口罩帽子和手套,不然沾上了不容易洗掉!」

  「里典放心,我們都省的!」中年人趕緊點頭。

  看著幾個幫工開始往裡面丟松柏樹枝蓋在土灶出火口上,瞬間濃煙滾滾而起,大量的黑煙從投料口翻滾冒出來,站在前面的兩個幫工直接就被濃煙吞沒進去。

  「夠了,把門關上,讓煙燜在裡面!」陳旭看到丟的夠多了,就讓人把入口的門關上,然後整座煙囪就像一輛燒煤的火車頭,從頂上的幾個小孔中噴出漆黑的濃煙騰空而起,直接衝上數十米的空中。

  守著看了半個小時,出煙口的濃煙慢慢減弱,陳旭吩咐打開門,果然裡面那些松柏樹枝有些已經開始燃燒起來,於是陳旭便吩咐繼續往裡面丟松柏樹枝,等完全蓋住明火之後再次關上門。

  「就按照這個樣子處理,煙越濃越好,注意安全!」

  陳旭叮囑幾句之後就騎馬離開。

  無論是造紙也好,制墨也好,其實對他現在來說都不是必須的,作為一個里典,他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管理整個清河鎮的六百多戶鄉民近三千人口耕織種田,不然的話一旦糧稅收不起來,他做的再多也白搭。

  不過眼下看來,今年還算是一個難得的好年景。

  因為這已經入秋了,雨水會越來越少,而田地里的菽和粟都已經開始發黃,距離收穫已經不到一個月時間,因此他必須保證今年的秋收順利完成,而且馬上還要徵召第二批修路的民夫前去替換馬二蛋他們回來,因此很快整個清河鎮就要忙碌起來。

  而秋收之後馬上又是小麥的播種時間,而且今年他準備在全鄉推廣深耕工作,如果能夠有一半的田地能夠用曲轅犁進行深耕後播種,那麼說不定明年全清河鎮的夏糧收入翻上三倍都有可能。

  雖然這個目標很困難,主要是因為缺少牛馬等大型牲畜,而且犁耙製作的速度也遠遠跟不上,但畢竟翻地的任務他早已讓四個亭長通知到了十一個村裡面,而且每個村至少都下發了五六套的曲轅犁和橫耙,鋤頭等農具也進行了補充,眼下從反饋回來的情況看,夏糧收割之後每個村都已經開始了翻耕麥田,雖然大部分都是用人力在拉犁,但勞動力充足的家庭有的已經翻了七八畝地了,至於清河鎮上附近的田地,因為牛馬比較多,有些家庭已經翻耕了二三十畝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