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得送走三家媒婆,巧娘等人鬆了一口氣,好了,這下清靜了。正叫丫頭泡茶出來喝時,李家媒婆殺了一個回馬槍,笑嘻嘻說:“我度著三家媒人上門,鄭家無論是答應哪一家,另外兩家臉上都不好看。這會另外兩家走了,鄭奶奶卻得考慮一下李家哥兒。說句實在話,李家哥兒人品相貌自是沒話說的,難得的是門當戶對,姐兒要是過了門,大家平起平坐,誰也不敢拿重話擱她,自然也是捧在手心的。卻不比許其它兩家強些?”

  李家媒婆這話,大家卻愛聽,確實,這幾家媒婆在鄭家住了幾日,她們代表的正是各自托媒的人家。當中就屬李家媒婆看著最厚道,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就屬李家最有心。鄭婆子最是喜歡厚道人,而且這會就希望貴姐兒不要遠嫁,李家畢竟住在鎮上,隔的不遠,就算將來李濟授了候缺要帶了李甘雨一起到任上,鎮上總還是老家,年節自然回家。再說了,真想貴姐兒了,和李家倒好說話,一句話託了去,李家自然得帶人來。鄭婆子這般想著,倒招呼李家媒婆道:“坐下再說罷!”

  李家媒婆聽得鄭婆子請她坐下,知道事有轉機,也不敢托大,道了謝才坐下。

  她這裡正欲再鼓動如簧之舌說動鄭家等人,不想鄭家門口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她一聽,差點拉下臉來。原來唐家媒婆也殺了一個回馬槍。唐家媒婆坐著馬車到了村口,越想越不對味,辛辛苦苦從京城裡到了這鄉下,這媒沒說成,就算回去唐家照樣給賞金,總歸是折了自己的名頭。她細想了一回,鄭家居然連賀家如許人家也捨得拒絕,只怕真是有心想把女兒許給唐家的。只是怕唐家和賀家同在京城,當著賀家媒婆的面把女兒許了唐家,卻是打了賀家的臉,自然得一氣兒全拒絕了才是。這會賀家媒婆氣沖沖先走了,自己正好回去再說道說道,指不定鄭家就等自己回頭說呢,可別傻傻的就回了。她這般想著,便叫馬車又往回趕。

  唐家媒婆不待鄭家相請,已是跨過門檻進了屋,眼睛只掃了李家媒婆一下,卻裝作不見。這回對巧娘等人卻也不敢失禮,先一一的打了招呼,才往椅子上坐了,笑道:“我來時,唐家奶奶就交託了,說道姐兒和唐家哥兒是一起玩大的,哥兒又一向掛念著姐兒。因一向知道姐兒是個聰明伶俐的,做事兒最是妥當,這一過了門,自然是當家大少奶奶,家裡的事就讓姐兒作主了。姐兒知文識字的,管家之餘,得了空兒,又正好伴著唐家哥兒讀書。若是唐家哥兒再得了功名,姐兒就是夫人了,誰都得敬著不是?唐家奶奶千叮萬囑的,叫我不能說砸了這頭親事。我是見過唐家哥兒的,他那一表人材自然叫人愛,唐家又高門大宅的,心裡便想著誰家姐兒嫁他,自然是有福,哪能不答應?因此我當時當著眾人的面前拍了胸口保證會說成這門親事,若是說砸了,從此罷手不作媒婆了。如今卻真箇空手而歸,我媒人禮金沒拿著這是小事,失了媒婆這個事兒,卻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風去啊!可憐我女兒癱瘓在床,女婿又早死,如今家裡還有幾個小孩子要養,……”說著真箇淌眼抹淚起來。唐家媒婆自然是一個曉得察顏觀色的主兒,她住了這幾日,卻知曉鄭家老老小小都最是憐貧惜老,聽得別人可憐時,都會心軟,這會想著鄭家若是還思著把女兒許唐家,她這裡再把自己說的可憐些,鄭家定然不忍心,自然就會給自己一個實在話了。她這裡說著,鄭家眾人卻聽的面面相覷。

  卻說貴姐兒在房裡聽得巧娘送走了三家媒婆,自是高高興興出來廳里,不承想一出來,見李家媒婆還在座,唐家媒婆正說的起勁,心裡不由打了一個突。這會聽得唐家媒婆說著說著聲淚俱下,只覺滿頭黑線,婆婆呀,你是來說親的,不是來訴苦的,這也不是苦情戲呀?況且這算什麼?居然拿這些一聽就很假的事來騸動鄭家等人。看看阿嬤,聽的眼眶都紅了。演出這等拙劣的把戲,不過想叫鄭家人心軟,給你個話,這也太過份了。

  “我說媽媽,你不用哭了,我讓爹爹寫一封信給唐家,只說你當初拍胸口說下的話是玩笑的,讓他們不要跟你較真兒,你繼續給人保媒去,沒人會追著不讓你做媒婆的,放心好了!”貴姐兒見唐家媒婆掏出手帕子來抹淚,似乎還打算哭下去,哭到鄭家給話為止。心想再讓這個媒婆說下去,指不定阿嬤聽著可憐,會把辛辛苦苦攢下的銀子拿些給她也說不定。忍不住說:“你拍胸口說個話,又沒白紙黑字的簽約,也沒證人,唐家再如何,不會要你守約的。最多不再讓你給唐家說媒罷了!少了唐家這一個,京城裡還有大把的人家等著媽媽去賺他們的媒人金的。媽媽快擦了眼淚,叫人看了,還以為咱們鄭家欺負媒人了,這可不好。趁著現在天還早,馬車也還在門口,媽媽趕路回去是正經。”

  唐家媒婆被貴姐兒堵的說不出話來,正喪氣,突聽門口又有馬車聲,一時詫異:莫不成賀家那媒婆也厚了臉皮回來?正冷眼觀看,只等見到是賀家媒婆,就要出聲譏諷的,不想鄭家門檻跨進幾個人來,走在前頭的,卻是托自己來說媒的唐家奶奶,身後跟著一人,不是唐家哥兒是誰?這下又驚又喜,正主兒來了,自己只要打打邊鼓就行了。

  巧娘等人見方達和董氏陪著慶氏和唐少華一起來了,這當兒驚喜少之,詫異卻大之,唐家這不是託了人來說媒麼,怎麼自家也來了?一邊卻忙著迎了上去。

  慶氏和唐少華自然先一一的見過鄭家等人才歸坐。慶氏笑道:“因明山要到雲霧山收茶葉,我們也跟他一起來了。到了雲霧山,卻發現離這兒不算遠,我們想著和你們也好久不見,索性趕了幾日的路程來見見。”

  實情是慶氏托媒人來鄉下為唐少華說媒時,唐梅娘正好上蔣家去拜候蔣夫人,到蔣家府門口時,恰逢蔣漢平從外回來,她隨口問道:“喲,蔣大公子這是從哪兒來?”蔣漢平弟弟蔣漢民已娶了方文鳳,表妹林婉如又嫁與方文龍了,論起來,唐梅娘就是兩重親戚,這會兒因為喝的半醉,見是自家親戚,也沒了介心,只醉昏昏說:“賀子寧難得請我這個舊時同窗去喝一回酒唄!這便多喝了幾杯。”

  “什麼事這麼高興?卻要請你喝酒?”

  “卻不是高興的事,不過找我打聽一個人。呃,說起來,他該找你打聽才是。”蔣漢平搖頭晃腦道:“賀年這小子行事真正讓人猜不透。多少權貴之女想要親近他,他避如蛇蠍,現如今卻讓家裡去鄉下給他說親,他祖父居然同意了。賀太太託了媒人去了,這邊廂卻打聽那鄉下人家是何等人家,聽得姓鄭,是漢民娘子的堂妹,拐來拐去,又聽聞得我們家有人見過那個鄉下丫頭,子寧這便找我去問問。這一問,我倒想起來了,說的那個丫頭可不是之前來過京城,同婉如表妹來往過幾次的鄭貴姐麼?”

  唐梅娘一聽,驚的張大了嘴,也不進去蔣府了,馬上回了家跟唐太太和慶氏說了這件事。慶氏在鄉下住那段時間,極是深信貴姐兒是一個命好能給家裡帶來運的,這才千方百計想要讓她成為兒媳婦。這會兒聽得賀家也中意貴姐兒,這又想起上回唐少易走失時,是貴姐兒在街上碰著了賀年,兩個一起找回唐少易的,說不定,賀年就是那時看上貴姐兒的。連賀年這個小神算也看上貴姐兒,可知貴姐兒確是好命哩。可是貴姐兒明明是自己家先看上的,自己兒子又確是喜歡貴姐兒,這都讓人去說媒了,再要叫賀家搶了一個先,可……

  慶氏正無計可施,恰巧唐明山要到雲霧山去,她一打聽雲霧山離貴姐兒住的村里不過幾日路程,便帶了唐少華跟了唐明山上路,尋思著還得親自到鄭家看看才行。可不要臨到嘴邊的兒媳婦,又叫別人說走了。一路上不敢耽誤,不日就先行到了方達董氏家裡。董氏一見她親自帶了唐少華來了,這會兒再如何,也不可能再偏幫李家了,只得把現下鄭家的情況說了。慶氏一聽三家媒婆都住在鄭家,鄭家還沒應承那一家,尋思這會帶了兒子千里迢迢,親自上門求親,份量夠重了吧!若無意外,鄭家自然會應承這頭婚事才是。因此拉了董氏,讓她伴著上鄭家。董氏自然不好拒絕,這會也只能拼著將來被董玉嬋埋怨,陪了慶氏和唐少華上鄭家來了。

  貴姐兒這會只覺不妙,唐家這架勢,自己家恐怕就得答應這頭婚事了,這可要怎麼好?

  慶氏見貴姐兒比先前上京城時似是長了好些,笑道:“貴姐小時候咭咭呱呱的愛說話兒,怎麼這回倒害臊不說話了?”

  唐少華也拿眼看貴姐兒,見她俏臉生霞,因這回是親自上門來說親的,一時心裡熱熱的,卻不好意思跟著慶氏一起調笑貴姐兒,只輕輕說:“貴姐兒,你小時候送我那木雕小房子,我可一直藏著呢!”

  貴姐兒畢竟跟唐少華同窗過幾年,又確是一起玩大的,聽著他這個話,倒勾起小時候許多趣事,也笑應了一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