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晚間,慶氏反跟唐明山笑道:“咱們易哥兒小小年紀,卻開竅了,說長大了要娶小思過門呢,笑死我了!”

  “哈哈……”唐明山也樂了,笑得一陣卻道:“論起來,小思除了年紀大著易哥兒幾歲,卻是一個良配呢!你想想,易哥兒身子弱,若找一個略懂醫術,善調理身子的娘子,豈不是比那些光有一個虛架子的名門大戶家的閨秀強?再說了,小思的父親在京里也是一個醫術高超的,雖算不上大戶,也過的去了。咱們不過茶商,易哥兒又不是大兒子,只怕那起官家小姐還看不中他,配小思正好呢!”

  慶氏“噗”的笑了,覷著唐明山道:“易哥兒才十歲,說這個也早了些。人家小思已十四了,也不會白等著易哥兒長大。只怕易哥兒要娶親時,小思已兒女繞膝了。倒是華哥兒的婚事,卻該正經說了。”

  唐明山點點頭道:“莫不成你心中有數?”

  “還是那句話。你姐姐想為龍哥兒定下貴姐兒,我卻想為華哥兒定下貴姐兒的。”慶氏取下釵環等物,除了外衣,坐到床邊,嘆口氣道:“只怕爭不過你姐姐罷了!”

  唐明山想起先前慶氏也嚷嚷過要為少華定下貴姐兒,當時自己還說貴姐兒自小住在鄉下,只怕眼界兒不高。現下鄭明考中了進士,貴姐兒不日就是正經的官家小姐,再如何,這出身卻是同當初不可同日而語了,人家不嫌自己家不是官宦之家還罷了,難不成這會子還嫌人家出身鄉下?

  慶氏見唐明山沉思不說話,嗔道:“說起來,你娘雖偏著你姐姐,但是文龍自姓方,卻不姓唐,兩個孫子爭起來時,你娘難道不幫著姓唐的這一個?你姐姐自會往你娘那裡吹耳邊風,你難道不會吹?現下貴姐兒可不再是鄉下丫頭,她不日就是官宦家的小姐了,配少華可是有餘了,咱們再不定下她來,過些時輪也輪不到咱家。”

  “可是少華十八了,貴姐兒才十四,怎麼也得等兩年才能過門,我娘心急要抱曾孫,只怕等不得。”唐明山皺眉道:“我姐姐雖也中意貴姐兒,但要讓文龍再等兩年,怕也得考慮考慮。”

  慶氏見唐明山脫了外衣,也坐了過來,戳了戳他的額頭說:“誰說十四歲就不能過門了?十四歲做娘的都有。”

  唐明山怔一怔說:“只怕咱們一廂情願,貴姐兒爹娘哪能捨得她這麼早出嫁,這還沒及笄呢!”

  “這個就要想法子了!”慶氏上床躺下道:“我事事被你姐姐壓著一頭,現下娶媳婦,可不能輸給她。”

  “你就為了跟她爭呀?”唐明山有些不快,他跟唐梅娘的感情極好,縱使唐梅娘招婿進門,方遙又不肯讓文龍姓唐,只讓文龍姓著方,他卻也把方遙和文龍認為至親的一家子,聽見慶氏一心想跟唐梅娘爭一爭,便道:“那個可是我嫡親的姐姐。我娘就只生了我跟她,她個性好強,只恨身為女子,不能盡力興家,這些年也為唐家出了不少力,倒讓我跟著你在家時常的偷空逍遙。她想要的東西,咱們不成全也罷了,還跟著爭什麼?”

  慶氏見唐明山背對著她坐在床邊,心裡也自委屈,小聲道:“別的東西自有盡讓的,這媳婦那能相讓?”說著說著聲音越來越低,想起這些年在唐家不易為,上有唐太太管制著,下有唐梅娘這個大姑競爭著,若不是生了兩個兒子,只怕連站的地兒也沒有。偏唐明山是一個孝敬父母,偏心姐姐的人。自己一有委屈,他只晚間回來安慰,在人前卻不肯過多為自己說話的,現下自己不過想為兒子娶個知根知底,打小兒就看中的媳婦,唐梅娘還要來相爭,相公不幫著還罷了,還盡說些風涼話。越想越難過,竟哽咽起來。

  唐明山赤足下地,吹熄了燭火,爬上床時,卻正好聽見慶氏的哽咽聲,一時去扳她的肩頭道:“好好的,哭什麼?”

  慶氏甩開他的手,翻個身對著裡面,悶悶道:“我只哭我的,你也不用理我。若是不耐煩了,儘管往別人房裡去,橫豎家裡不止我一個女人。”

  唐明山納了綠泉和綠眼後,綠泉止生了一個女兒,綠眼竟無所出,唐太太一打聽,知道唐明山極少往她們房裡去,便叫了慶氏到跟前說:“我止生得梅娘和明山兩個,梅娘雖是招婿進門,然方遙不肯讓文龍姓唐,將來只怕帶了梅娘一同回去認祖歸宗也不一定的。現下家裡正經兒子就只有明山一個,指望著他多多的為唐家開枝散葉,這些年來,你卻只生了兩個兒子,易哥兒又體弱。再不令明山往綠泉綠眼她們房裡去,唐家竟又是人丁單薄的,你自個想一想。”說的慶氏無可奈何,至晚間只得趕了唐明山往綠眼房裡去。這會兒慶氏恨的掐著自己的手心,哭道:“你再不往她們房裡去,你娘又該訓我!”

  “好了,好了,不是想為少華定下貴姐兒嗎?我明兒就跟我娘提一提!”唐明山見慶氏扯起舊事,又哭的傷心,想起這些年她也委屈,只得哄道:“一定搶在我姐姐前頭一步!”

  有流言傳來(修改)

  “你說真的?”慶氏一下翻過身來,在黑暗中瞪大眼睛道:“可不許誆我!”

  “我怎麼敢誆你,不怕睡地板嗎?”唐明山見慶氏不再傷心,拉了她的手探進自己胸口說:“不信,你摸摸我的心!”

  “啐!”慶氏扯不回自己的手,不由啐了唐明山一口,卻被唐明山拉了她的手越探越下,越探越下……於是,兩夫妻在床上打起架來。所謂不打不相識,打完兩個都心滿意足,很快就入睡了。

  第二日,唐明山起了一個大早,攜了慶氏往唐太太房裡去請安,才進去,卻見唐梅娘已在房內同唐太太說笑,丫頭們一個也不在跟前,心感不妙,難不成姐姐真搶先一步說了?

  唐太太一見唐明山和慶氏來了,笑道:“今兒大家都起的早。梅娘正同我說,要為文龍定下貴姐兒呢,我說貴姐兒還小,得待兩年才能過門,到那時,文龍指不定兒子都一兩個了,這裡拉據戰,你們來了正好,給你們姐姐說說。”

  慶氏只覺心裡一沉,怪自己來遲了一步了。嘴裡卻道:“算起來,龍哥兒就是這家裡孫子一輩的老大,早該定親了。再要待兩年,確是遲了些。只是,咱們自小就見過貴姐兒,是知根知底的,她雖住在鄉下,那份乖巧只怕京里的姑娘也沒多少人及得上。現下她爹又中了進士,她自然不比往日。這麼樣一個姑娘,要是說給了別人也實在可惜。現下華哥兒是孫一輩中的老二,待過得一年半載的再定親,卻不算遲,因此,倒是華哥兒配貴姐兒正好呢!”

  “喲,弟妹一向說自己口笨,這麼長篇大論的說起來,倒條條是理。”唐梅娘抿嘴一笑,自管自喝了一口茶,方才慢悠悠道:“龍哥兒不過大著華哥兒幾日而已。再說了,龍哥兒卻姓方,所以,論起來,這家裡正經孫子一輩的老大卻是華哥兒。華哥兒的婚事倒確是不能再拖了。我們龍哥兒上頭有好幾個堂哥哥們,都成了親生了子,他遲些再成親倒無礙的。待得貴姐兒及笄,再迎了進門,卻剛剛好。”

  若要賭口齒,慶氏實實不是唐梅娘的對手,這會兒被堵的說不出話來,拿眼去看唐明山,盼他助自己說幾句。唐明山卻暗暗皺眉,至於爭成這樣嗎?一面朝唐太太道:“娘,其實貴姐兒才十四,還小呢!這會去說,只怕她爹娘慮著龍哥兒也好,華哥兒也好,都大著四歲,待到貴姐兒過門時,指不定房裡都有人了,若是一個不小心,房裡人再生下一男半女來,貴姐兒過門卻不痛快的。因著這些,只怕不會答應呢!咱們這頭說的熱鬧,到頭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唐太太聽唐明山說完,笑眯眯道:“你說的這個,我倒慮到了。”

  “娘,您有什麼主意不成?”唐梅娘忙湊近了些,笑道:“若不然,就先把貴姐兒娶過門,過兩年再給他們圓房也成的。這兩年若是房裡有人的,自然也得貴姐兒點頭才成。”

  唐太太拍手道:“我正是這個主意呢,你倒先說了出來。只是龍哥兒和華哥兒兩個跟貴姐兒自小要好,他兩個年紀又差不多,定給誰,連我也難以決擇呢!”

  唐太太心裡雖偏向女兒唐梅娘,但是說起孫子來,她自然覺得唐少華才是自己正經的嫡長孫,方文龍不單姓方,而且是女兒所出,只能算是外孫。兩下里權衡,卻是偏向唐少華一點。這會兒當著女兒和媳婦的面,卻不好顯出偏私的樣子來,只笑道:“鄭明發中了進士,在京里等候缺,怎麼也得等上一年半載的,貴姐兒自然也得在這兒住上一年半載,咱們只細細的看著,看她是跟龍哥兒親近些,還是跟華哥兒親近些。她跟那個親近,就定下那個罷!你們只別作聲,悄悄兒看著就是。”話雖這麼說,唐太太倒有些兒憂慮,深怕方文龍和唐少華因自小跟貴姐兒一起玩到大,同時對她有了好感,這卻不好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