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頁
風傾然和林潤聲頓時面紅耳赤,有點燒臉。
沈鈺沒再提南方省其他那些問題,例如什麼本該屬於國家掌控經濟命脈的國家銀行居然成為由私人企業組成的銀行工會管著……一個省的省庫窮得能跑馬,還沒一個管財政的銀行家肥。一個省的軍備部就剩下個名頭,各市各軍團有自己的武器生產和研發基地,人家不需要管省里伸手要錢要糧也能自給自足肥到流油。林潤聲早在各軍團劫掠南方省異能資源的時候,那就該有一個算一個,挨個軍團抄老底了,不服管的軍隊就地解散,再給服管的那些給最好的武器裝備鎮在那,誰敢惹事就拿的腦袋來立軍功。異能晶進爐子鑄成晶磚,參照災難前的金磚那樣,每塊磚上編號標重,非政府發行的晶磚不能作為貨幣使用,一旦發現有誰擅自使用,查其來源,看是否來自偷采盜獵,如是,重罰。如不是,強制其到銀行兌換晶磚保管。晶磚里混有特殊藥濟,只能作為貨幣流通,不能作為異能晶吸收。如果遇到戰時,需要將晶磚提煉為異能液或異能晶,那技術手段——頂級保密,政府專控。
異能進化資源只用來養軍隊,想要成為異能者,想要獲取更多的進化資源,行呀,參軍掙表現立軍功,立什麼功得什麼獎發什麼功勳得什麼獎勵,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境內的異能者就三種人,在職軍人,退役軍人,重點監管對象——不搞非政府武裝團伙的過普通人生活的,就當他是個普通人。仗著有異能亂來的,派專門負責管理民間異能者的特殊處去處理,該剿的剿,該抓的抓,該判的判,該關的關。
有異能資源作為吸引,有榮譽感和歸屬感,不愁招兵,不愁軍人不為國為民拼命。榮譽感和使命感,那是軍隊的靈魂!榮譽感和使命感又是從哪來的?那身軍服,烈士陵園裡的豐碑,百姓的敬仰!戰死的將士,就算是屍骨無存,烈士陵園中都一定會有一塊碑上面留著他的照片寫著他的生平功績,墓里埋著他的軍裝遺物。百姓的安穩是將士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為國家出生入死,享受些特殊待遇,入烈士陵園受萬民敬仰,這是他們應得的!
軍隊穩了,經濟穩了,民眾才能穩,國家才能穩。
這些,風傾然和林潤聲不是吳楠,她倆都曾是南方省的掌權者,沈鈺不能把她倆當成吳楠那樣劈頭蓋臉地訓。
沈鈺悠悠說道:“提刀上馬是兵,收刀下馬是民,那是中國古代每到秋天都擾邊劫掠打秋草的遊牧民族。以海省現在的社會生產力,至少需要三十個擁有完全的生產勞作能力的民眾才能供養得起一個士兵,超過這個數,就會對社會和資源造成負擔,生產可獲取的異能資源必然難以在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狀態維持,那麼,很可能就會進入一個過渡開採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資源枯竭崩潰。”
她繼續說:“士兵只負責訓練和作戰。食物、進化資源、武器裝備,自有政府提供,這些是由其他社會人士產出的。”她是真不想吐槽南方省,隨便進入戶外店都能買到獵殺猛獸的遠攻近戰各種武器,隨便一個人在家都能造武器盔甲,一個小區的人聚集起來開個居民會,回家拿了武器就變成武裝團伙,他們不打異獸,把有武器裝備的政府部門和公司企業搶了。從總司令到老百姓,一言不和,提刀就砍。總司令砍軍團長,老百姓砍口舌之爭的鄰居,還有戰神跟各路人馬在網絡互噴發展到拉個異蛇王宰了示威。各省軍隊都流傳著一個笑話:講個笑話,野人省有軍事法庭。
一個決策領導人要那麼生猛做什麼!
風傾然、莫卿卿輪流去挑軍團大營鬧事。南方省決策層亂成一鍋粥,關底下小當兵的什麼事兒?他們當逃兵風城大營撤的那麼齊齊整整,還不是因為上頭下的命令,士兵服從軍令,那是最基本的。
她家吳楠,因為父母都是駐海島和邊境條件艱苦地區的部隊幹部,受優先徵集條例,十五歲半入伍,當了一年新兵磨打滾打練體能,後來被先拔成狙擊手,就成天趴靶場練狙了。吳楠的單兵作戰能力確實強,當個特種兵的戰鬥訓練教官綽綽有餘,但她連軍事指揮課的教材都沒摸過。南方省第一任軍隊總教官——吳楠!南方省最初打根基的那一批,職位最高的——營長,還是技術兵種!
她就想問,可怕不可怕?
這批人帶起了一個省,壽命還長,等他們過世(至今仍有好幾個還在蹦躂),南方省的整個架構都已經固定了。
吳楠在海省被喊作“少總司令”,那只是名譽虛銜,軍隊沒有這個職務,沒有任何職權,連工資待遇都沒有。她要是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軍官學院好好讀書,什麼時候畢業了什麼時候再正式進入部隊。不然吳楠只能當個奮鬥在最危險一線的特種兵——出海打出現在海省邊境的異獸王。
少總司令離總司令,那是缺了兩年大學課程加一年研究生課程和一年博士生課程,以及到各部隊輪職進修,熟悉各個隊伍再攢下足夠厚的戰功,至少得爬到軍長的位置上,才有可能考慮跨級提拔她為副總司令,再資歷閱歷和能力都足夠了,才有資格成為總司令備選人。她要是還想任省長,那還得再念幾年管理學和經濟學,還得在地方上待幾年,把怎麼管理經濟民生摸透練透,再一步一步邊學邊往上走。按照現在的一年三十六個月的算法,沒有十年八年,她都不敢說她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總司令。
沈鈺沒再提南方省其他那些問題,例如什麼本該屬於國家掌控經濟命脈的國家銀行居然成為由私人企業組成的銀行工會管著……一個省的省庫窮得能跑馬,還沒一個管財政的銀行家肥。一個省的軍備部就剩下個名頭,各市各軍團有自己的武器生產和研發基地,人家不需要管省里伸手要錢要糧也能自給自足肥到流油。林潤聲早在各軍團劫掠南方省異能資源的時候,那就該有一個算一個,挨個軍團抄老底了,不服管的軍隊就地解散,再給服管的那些給最好的武器裝備鎮在那,誰敢惹事就拿的腦袋來立軍功。異能晶進爐子鑄成晶磚,參照災難前的金磚那樣,每塊磚上編號標重,非政府發行的晶磚不能作為貨幣使用,一旦發現有誰擅自使用,查其來源,看是否來自偷采盜獵,如是,重罰。如不是,強制其到銀行兌換晶磚保管。晶磚里混有特殊藥濟,只能作為貨幣流通,不能作為異能晶吸收。如果遇到戰時,需要將晶磚提煉為異能液或異能晶,那技術手段——頂級保密,政府專控。
異能進化資源只用來養軍隊,想要成為異能者,想要獲取更多的進化資源,行呀,參軍掙表現立軍功,立什麼功得什麼獎發什麼功勳得什麼獎勵,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境內的異能者就三種人,在職軍人,退役軍人,重點監管對象——不搞非政府武裝團伙的過普通人生活的,就當他是個普通人。仗著有異能亂來的,派專門負責管理民間異能者的特殊處去處理,該剿的剿,該抓的抓,該判的判,該關的關。
有異能資源作為吸引,有榮譽感和歸屬感,不愁招兵,不愁軍人不為國為民拼命。榮譽感和使命感,那是軍隊的靈魂!榮譽感和使命感又是從哪來的?那身軍服,烈士陵園裡的豐碑,百姓的敬仰!戰死的將士,就算是屍骨無存,烈士陵園中都一定會有一塊碑上面留著他的照片寫著他的生平功績,墓里埋著他的軍裝遺物。百姓的安穩是將士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為國家出生入死,享受些特殊待遇,入烈士陵園受萬民敬仰,這是他們應得的!
軍隊穩了,經濟穩了,民眾才能穩,國家才能穩。
這些,風傾然和林潤聲不是吳楠,她倆都曾是南方省的掌權者,沈鈺不能把她倆當成吳楠那樣劈頭蓋臉地訓。
沈鈺悠悠說道:“提刀上馬是兵,收刀下馬是民,那是中國古代每到秋天都擾邊劫掠打秋草的遊牧民族。以海省現在的社會生產力,至少需要三十個擁有完全的生產勞作能力的民眾才能供養得起一個士兵,超過這個數,就會對社會和資源造成負擔,生產可獲取的異能資源必然難以在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狀態維持,那麼,很可能就會進入一個過渡開採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資源枯竭崩潰。”
她繼續說:“士兵只負責訓練和作戰。食物、進化資源、武器裝備,自有政府提供,這些是由其他社會人士產出的。”她是真不想吐槽南方省,隨便進入戶外店都能買到獵殺猛獸的遠攻近戰各種武器,隨便一個人在家都能造武器盔甲,一個小區的人聚集起來開個居民會,回家拿了武器就變成武裝團伙,他們不打異獸,把有武器裝備的政府部門和公司企業搶了。從總司令到老百姓,一言不和,提刀就砍。總司令砍軍團長,老百姓砍口舌之爭的鄰居,還有戰神跟各路人馬在網絡互噴發展到拉個異蛇王宰了示威。各省軍隊都流傳著一個笑話:講個笑話,野人省有軍事法庭。
一個決策領導人要那麼生猛做什麼!
風傾然、莫卿卿輪流去挑軍團大營鬧事。南方省決策層亂成一鍋粥,關底下小當兵的什麼事兒?他們當逃兵風城大營撤的那麼齊齊整整,還不是因為上頭下的命令,士兵服從軍令,那是最基本的。
她家吳楠,因為父母都是駐海島和邊境條件艱苦地區的部隊幹部,受優先徵集條例,十五歲半入伍,當了一年新兵磨打滾打練體能,後來被先拔成狙擊手,就成天趴靶場練狙了。吳楠的單兵作戰能力確實強,當個特種兵的戰鬥訓練教官綽綽有餘,但她連軍事指揮課的教材都沒摸過。南方省第一任軍隊總教官——吳楠!南方省最初打根基的那一批,職位最高的——營長,還是技術兵種!
她就想問,可怕不可怕?
這批人帶起了一個省,壽命還長,等他們過世(至今仍有好幾個還在蹦躂),南方省的整個架構都已經固定了。
吳楠在海省被喊作“少總司令”,那只是名譽虛銜,軍隊沒有這個職務,沒有任何職權,連工資待遇都沒有。她要是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軍官學院好好讀書,什麼時候畢業了什麼時候再正式進入部隊。不然吳楠只能當個奮鬥在最危險一線的特種兵——出海打出現在海省邊境的異獸王。
少總司令離總司令,那是缺了兩年大學課程加一年研究生課程和一年博士生課程,以及到各部隊輪職進修,熟悉各個隊伍再攢下足夠厚的戰功,至少得爬到軍長的位置上,才有可能考慮跨級提拔她為副總司令,再資歷閱歷和能力都足夠了,才有資格成為總司令備選人。她要是還想任省長,那還得再念幾年管理學和經濟學,還得在地方上待幾年,把怎麼管理經濟民生摸透練透,再一步一步邊學邊往上走。按照現在的一年三十六個月的算法,沒有十年八年,她都不敢說她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