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平廣記》中還記載,嚴武少年時誘姦了鄰家一個女孩,並將其帶上船遠走。這個美眉的父親是軍官,發現此事後告到官府,一時官兵捕盜,四處尋查。嚴武是重點嫌疑對象,當官兵圍住嚴武的船時,嚴武心黑手辣,眼見就要露餡,就用琵琶弦將該美眉勒死,將屍體丟在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官兵遍搜嚴武的船,卻始終發現不了什麼證據,雖然懷疑是嚴武,但也只好作罷。日後此女子冤魂來索命,嚴武請道士來降也無濟於事,於是四十來歲就暴卒於家。

  冤魂索命云云,未必為真。但嚴武四十來歲就暴卒,卻是真的。嚴武生性暴戾,也是不假。他鎮守四川時,梓州刺史章彝因為很小的事惹怒了他,嚴武竟然用大棍子將其活活打死。嚴武的母親屢次勸他,嚴武也不聽。等到嚴武死了,他母親才長出一口氣說:「我現在才不擔心會淪為官婢了。」——唐代律令,犯罪的家屬沒入宮中或滄為官婢干粗活。嚴武母親覺得以嚴武的暴戾脾氣遲早要出事,所以有此擔心。

  不過嚴武也是個「能人」。詩人高適雖然能將李白投靠的永王李璘打得一敗塗地,但他在四川時,吐蕃屢屢進犯,高適卻一籌莫展。有的文章說高適「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也有幾分道理。但猛悍的嚴武對付強悍的吐蕃,倒是銅帚鐵掃,硬碰硬。廣德二年(764年)秋天,嚴武帶兵擊敗吐蕃軍七萬多人,收復了不少失地。吐蕃也嚇得一度不敢再犯唐。嚴武有一首《軍城早秋》,寫得也頗有氣勢: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唐詩鑑賞詞典》中選有該詩,嚴武寫得相當不錯。老杜有詩《奉和嚴大夫軍城早秋》:「秋風裊裊動高旌,玉帳分弓射虜營。已收滴博雲間戍,更奪蓬婆雪外城。」正是因此詩而作,平心而論,老杜這詩比較平淡,不及嚴武之詩有氣勢。

  嚴武對於杜甫一向非常欣賞,像此詩中所寫,就顯得非常情深意切。而且此詩嚴武確實也寫得不錯,用典精到,對仗工整,像「江頭赤葉楓愁客,籬外黃花菊對誰」還頗有幾分名句的風味。杜甫也稱讚過嚴武「詩清立意新」。杜甫比嚴武大十四歲左右,但老杜一直混得不行,要靠人家嚴武施捨點米,介紹個工作。俗話說「拿人手軟,吃人嘴短」。於是,老杜寫詩時,一般都是恭恭敬敬地稱嚴武為「嚴公」、「嚴鄭公」、「嚴中丞」等。而嚴武僅有一篇稱老杜為「杜拾遺」,其餘的都是毫不客氣地稱其為「杜二」(唐人稱排行並非蔑視,有親熱的意思,但絕不像稱「公」和官銜那樣有敬重之意)。

  嚴武脾氣暴躁,杜甫在他手下討生活,也過得戰戰兢兢的。老杜詩中有「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之句,看來嚴武的接濟也是有一茬沒一茬的。老杜曾被嚴武召到節度使府作幕府中的參謀,老杜的草堂離城很遠,也不敢遲到早退,於是只好住在辦公場所。老杜獨自留在辦公機關中,一個人淒悽惶惶,寫下了《宿府》這樣一首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詩中老杜充滿了徬徨不安之意。

  據說,有一次老杜喝醉了酒,惹惱了嚴武,差一點就要了老杜的命。嚴武八歲就敢殺自己的小媽,殺老杜也沒有什麼不敢的。對於此事有三種說法:一、《舊唐書·杜甫傳》:「(甫)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二、《唐摭言》卷十二:「杜工部在蜀,醉後登嚴武之床,厲聲問武曰:『公是嚴挺之子否?』武色變。甫復曰:『仆乃杜審言兒。』於是少解。」三、《新唐書·杜甫傳》:「(甫)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

  從上述史料看,雖然嚴武的反應不一樣,有的說沒有動怒(不以為忤),有的是說杜甫又給了嚴武個台階,(「仆乃杜審言兒」),還有一種說法是嚴武的母親救了老杜一條命。但總而言之,老杜在嚴武手下討生活的日子,也過得非常不順當,老杜和嚴武之間的「友誼」,也複雜得很,並非想像中那樣好。

  ①步兵:指晉代阮籍。因他聽說當時步兵營的廚房裡,有很多好酒,廚房還有一個廚師,善於造酒。就請求為步兵校尉。後世稱其為阮步兵。

  ②光祿:指詩人謝莊。字希逸,南朝宋文學家。有《謝光祿集》。這裡都是用來比喻老杜的為人。

  ③跂馬:跂,古通「企」,踮起:「吾嘗跂而望矣。」此處是說,遙望懷念老杜。

  365:31:12 2007.5籬外黃花菊對誰——唐代「馬家爵」嚴武的好詩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握筆題詩易,荷戈征戍難——亂世書生寄內詩

  握筆題詩易,荷戈征戍難。慣從鴛被暖,怯向雁門寒。

  瘦盡寬衣帶,啼多漬枕檀①。試留青黛著②,回日畫眉看③。

  《寄內詩》

  這首詩的作者沒有留下名字,《全唐詩》中只稱他是「河北士人」——即河北之地的一個書生。當時,他被徵到藩鎮朱滔的軍中,這首詩是朱滔命他作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