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國歷史上,太監多是陰損奸邪之輩。比如秦朝趙高、漢代十常侍、唐代的仇士良、明代的劉瑾、魏忠賢等等。所以一提起太監,那就是奸人的代稱。在一般人們的印象中,高力士形象和魏忠賢之類的差不多。有個叫《大唐歌飛》的電視劇中,更是把高力士描繪的像個妖魔一樣陰森可怕。其實,歷史上也有一些好太監,比如像下西洋的鄭和也是太監。說起歷史上真實的高力士嘛,雖然比不上鄭和那樣功勞大大的,卻也不是五毒俱全,爛得透氣的壞太監。

  高力士本姓馮,據說因家族獲罪,成年男子都被殺,高力士當時還是未成年人,於是被閹後送入宮中。說來這唐朝制度也很奇怪,罪人的家屬(尤其是女人)一般都「沒入掖庭」——送到宮中干粗活。像上官婉兒也是這樣進宮的。不過,皇宮作為「神聖莊嚴」的至尊之地,就算是掃地倒便桶也是為皇上服務的「光榮」差事。後宮弄這麼多罪人家屬、女流氓(有婦人犯奸罪也沒入掖庭)在裡面,也不怕她們報仇?或者把公主、后妃們教壞了?說來也奇怪,唐朝宮中卻一次也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

  高力士和唐玄宗差不多的年紀,兩人從小就在一塊玩,類似《鹿鼎記》上康熙和韋小寶一樣的關係。在玄宗誅殺韋後、太平公主等歷次兇險又關鍵的大事中,高力士都是堅決站在玄宗這邊,忠心不二。所以,在剷除了太平公主的勢力後,高力士因有功,被封為右監門將軍。玄宗首開了宦官當權的壞例子,以後流毒無窮。自玄宗以後,太監當政成為像腦栓塞一樣的頑症,將大唐弄得半死不活。然而,高力士本人一生中,還並不算那種禍國殃民大奸大惡。相反,高力士對玄宗頗多諷諫。

  天寶三年,唐玄宗「潛行」於當時道號太真的楊玉環住所,「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近六十歲的玄宗精力不濟,加之天下太平很久,玄宗於是厭倦了朝政,對高力士說:「我十多年不出長安城了,現在天下太平無事,我想把政事都交給李林甫處理好了,怎麼樣?」高力士遠比玄宗清醒得多,說:「天子到地方四處巡視,是古制,而且君王的大權不可以給別人(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如果權力都給了李林甫,他的羽翼威勢一成,誰還能再動他!」高力士這句話說得很在理,但心思全在豐肌玉膚的楊玉環身上的李隆基,卻怒容滿面。高力士一看,玄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又自稱:「臣狂疾,發妄言,罪當死。」可見,安史之亂的責任,全在玄宗身上,什麼楊貴妃紅顏禍水,什麼高力士奸邪亂國,都是替罪羊而已。

  當然,高力士在玄宗一朝權勢極大,對於朝中大臣們送來的奏章,如果是小事,高力士就有權自行處理。玄宗誇獎他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有高力士值班,我就能睡塌實了。所以,當時巴結高公公的人相當多,諸王、公主都稱高力士為阿翁。據說高力士信佛,在寶壽寺鑄了一口大鐘,像現在某要人辦的酒店要開業時一樣,朝中大臣紛紛前去祝賀。當時擊一下鍾,就要交十萬錢,名義上是布施齋佛,但實際卻成了高力士的收入。朝中大臣爭先恐後,誰也不敢吝嗇,少的也要敲十多下,多的甚至二十多下。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朝太監。馬嵬之變,實際上就是太子李亨導演的一出奪權大戲。自此,唐玄宗不但失去了如花似玉的楊貴妃,也失去了做為唐朝天子的大權。玄宗不得不讓李亨在靈武繼位,自己稱太上皇。然而,在唐肅宗李亨的身邊,也有自己親信的太監——李輔國。李輔國攛啜唐肅宗,將自己的爹——玄宗——遷到別宮中,變相地軟禁起來。說來唐朝宮庭之中,不要說兄弟之間,縱是父子、母子之間鬥爭也是異常殘酷,比之電影《黃金甲》中的情節尚有過之。高力士作為玄宗的親信,也被流放巫州。高力士被貶途中,見到此地薺菜非常多,但卻沒有人吃——這薺菜是一種野菜,京城中的人大魚大肉吃得膩了,才有胃口吃這種野菜。但山野百姓,除了饑荒年,沒有人去吃這個的。高力士見了,聯繫到自己的滄桑榮辱,不禁吟了這樣一首詩。

  細看一下高公公這首詩,倒也相當不錯。這首詩字句淺白,並無高深的典故,像是不通文墨的老粗所寫的大白話。但是高公公畢竟是給詩仙脫過靴子的人,這首詩決非一般的打油詩可比。正像《紅樓夢》中,自稱不懂詩的鳳姐隨口說的那句「一夜北風緊」,也決非劉姥姥等輩能為。高公公這首詩以薺菜作比喻,說明自己雖然榮枯之境有變,但忠心之情不改,正像薺菜一樣,在京城論斤賣錢也好,在山邊沒有采也好,氣味都是一樣的,不會變的。說來高公公此詩,「賦比興」的手法全用上了,而且運用得還相當不錯。

  後來,唐代宗繼位時,大赦天下。高力士北上還京,路上聽說唐玄宗已經病死了,他痛哭嘔血道:「我沒有能親手替皇上扶棺,就是死了也有餘恨啊!」高力士當時也是七十九歲的老人了,這樣痛哭不已,不飲不食,很快就也死了。他死後,陪葬在玄宗的墓旁。據說玄宗遺詔中惟一想要陪葬在他身邊的,就是這位高公公。

  所以,從高力士的這首詩和他一生中的事跡來看,他倒也並非十足的惡人,歷史上的忠奸善惡有時候模糊,有時候顛倒,很難完全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章節目錄